APP下载

拖延行为的研究综述

2017-01-30廖雪珠武世龙

山西青年 2017年3期
关键词:鞍山个体问卷

廖雪珠 武世龙

鞍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



拖延行为的研究综述

廖雪珠**武世龙

鞍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

一、引言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外研究者开始对拖延进行研究,随后越来越多学者开始进行拖延的相关研究,国外关于学业拖延的理论研究较为成熟,主要有心理动力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特质理论和自我调节理论。Solomon& Rothbum(1984)的调查发现,在被试大学生中有46%在写论文时,27.6%在准备考试时、30.1%在完成任务时“几乎总是”或“总是”拖延,另外50%的大学生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任务中至少有一半时间会拖延,而35%的大学生自陈偶尔会拖延。Harriott& Ferrari(1996)发现,大约有20%的成年人长期存在拖延行为。当前学者们针对拖延的分类,表现和影响因素等问题展开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对有关拖延行为的研究进行简单综述。

二、拖延行为的研究现状

(一)拖延行为的概念

一是情感行为观:Burka(1983)等人认为拖延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常常拖延而导致学生产生焦虑、烦躁等负面的情绪。Milgram(1992)认为,一个综合的拖延定义应该包括以下四个要素:个体知道任务必须要完成;拖延行为导致的结果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当个体的行为不符合以上条件时就会体验到焦虑等情绪困扰。Solomn和Rothblum(1984)认为,拖延是不必要地拖延应该完成的任务导致拖延者产生心理不适感的行为,学习拖延的两个关键特征是:延迟任务的完成和由此带来的心理不适感。

二是认知观:Senecal(1995)将拖延定义为学习者没有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应完成的任务,强调学业拖延的非理性面,学习者知道应该做并愿意按时完成任务,但却无法按时完成该任务。Lay(1995)认为:拖延是对应该完成的任务非理性的延迟,其可能是延迟任务的开始或延迟任务的完成。

国内研究基于国外的研究,倾向于将拖延视为一种行为。根据国内外学者对拖延的定义,可以得出拖延具有以下三个特征:自愿、回避和非理性。首先,拖延是个体的自主决定,既不是被强迫的行为,也不是因为外部环境引发的客观延误。其次,拖延带有自主回避性,拖延者不愿执行已经制定好的计划。第三,拖延是个体的非理性行为,尽管没有适当的理由并可能由此造成不利的后果,个体还是选择了拖延。

三、拖延行为的相关理论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于拖延行为研究的相关理论主要有:心理分析理论、心理动力理论、行为理论及认知行为理论。

(一)心理分析理论

从心理分析理论来看,拖延属于一种心理防卫的机制,这种防卫机制主要是由于个体的逃避而引发的。当个体面对任务时,由于潜意识的触发,会让个体产生焦虑,而个体为了压抑内心的焦虑感,就会引发拖延行为。

(二)心理动力理论

心理动力学家认为儿童时期的经验会影响个体未来人格的发展。所以,他们认为拖延与其幼年时期的经验有关,特别是个体在童年所经历的不好的事情,她们认为童年时期的经验会塑造其成人后对事件的处理。当父母对孩子设定的目标过高时,孩子就会因为无法完成而变的焦虑及不适。此外,该学派也认为父母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拖延行为的出现。

(三)行为理论

根据行为理论来看,孩子会拖延可能来自于之前的拖延行为未受到惩罚所引起的。根据古典制约理论,幼儿会经常拖延可能来自于其拖延行为受到奖赏或其拖延行为没有受到惩罚的缘故。Solomon& Rothblum(1984)的研究发现,在学生拖延理由的因素分析中,最普遍的因素是任务性质的不愉快,此因素大约可解释四分之一的拖延行为[2]。

纵观以上拖延理论可以看出,拖延行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现象,无法用单一的理论来说明,所以拖延行为的原因也不能用单一的理论来解释,这些理论丰富了拖延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四、拖延行为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对拖延行为的研究现状

国外拖延行为的研究始于20纪70年代末,由Ellis和Knaus等人提出。国外学者对拖延的研究主要是描述性研究、相关因素研究和干预研究。目前所做的描述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学生拖延状况的研究,且被试多为大、中学生;相关因素研究主要是对拖延的成因、相关因素及其消极后果的分析;而在对拖延行为的干预上较多是关于行为技巧的训练,如自我奖励、时间管理等。

(二)国内对拖延行为的研究现状

国内对拖延的研究较多是对国外研究的综述,实证研究较少。此外,国内的拖延研究中,被试大多是大学生,高中生,对小学生拖延的研究较少,对于幼儿拖延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但拖延行为却又确实广泛存在于幼儿身上。此外,目前的研究所使用的问卷大多是使用已有的国外的拖延问卷,或者是根据国外学者的问卷改编而成的问卷,较少自编拖延问卷;同时,目前最多的是大学生拖延行为与人格、自我效能、任务性质、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的相关研究,少有因果关系的研究,干预研究就更少了[4]。

五、已有研究的不足

纵观前人的研究,主要存在几点不足。首先,研究方法单一,以往对于拖延行为的研究主要是采用调查问卷和自陈报告法,这要求调查问卷要有很高的信效度,其次问卷法具有社会赞许性,而且自陈报告法具有主观性,同时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所以这两种研究方法并不是那么完美。其次,研究对象过多地集中在以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为主的群体,对幼儿拖延的研究非常少,关于幼儿拖延行为的类型有何特点、影响因素及动机的研究寥寥无几,关于幼儿拖延的信息几乎是空白的,所以在幼儿方面的拖延行为研究也亟需得到充实。第三,从研究取向上来看,国内对拖延的相关研究较多,实证研究做的较少。所以有必要对拖延行为进行实证考察。第四,尽管拖延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有二十几年的历史,但是却很少有人提出应对拖延行为的有效策略。

六、对未来的展望

纵观目前对拖延行为的研究,大部分研究者都倾向于将拖延行为定性为负面行为,主要研究其消极影响,以后的研究方向应多揭示拖延的积极意义。同时,用拖延量表测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应建立准确的操作性定义;第二、应结合本地实情设计出符合实际的问卷;第三,国内学者对拖延行为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学生群体的拖延,忽略了其他群体,如:白领、教师等。未来的研究应该把拖延行为和教育及个体发展等结合起来,使研究更具有实践性和研究意义。

[1]杨静.小学生拖延行为与其社会性发展因素的相关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2]李明德.小学生学习拖延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2.

[3]郭俊豪.幼儿拖延行为之探讨[J].大同技术学院幼儿保育系,2010.

[4]李静瑶,赵丽娜.学业拖延国内外现状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

[5]董俊婷.邯郸市幼儿自我效能感和拖延行为的相关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47):258-259.

[6]韩婷婷.学业拖延的概念及其影响[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17(1).

G

A

1006-0049-(2017)03-0222-02

**作者简介:廖雪珠(1993-),女,江西赣州人,鞍山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鞍山个体问卷
鞍山烈士纪念馆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等比数列前n项和(一)教学纪实
问卷网
鞍山“网格式”服务解难题
How Cats See the World
问卷大调查
鞍山的新突破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