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对高校舆情管理促进机制研究

2017-01-30郭红庆

山西青年 2017年3期
关键词:舆情舆论时代

郭红庆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新媒体对高校舆情管理促进机制研究

郭红庆**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是利用网络数字、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舆情是指在一定的时空中围绕媒介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管理者、机构、个人及其他各类组织在政治、社会、道德等方面所产生和持有的信念、态度的总和。[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媒体经历了从精英媒体到大众媒体和个人媒体的变化。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不断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人人都是媒体,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已经从边缘走向主流。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迅速,亿万网民可以在自由、民主、开放的网络上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并且能够借助新媒体迅速传播,甚至主导网络舆情。据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手机上网主导地位强化。[2]而在整体网民中,高校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率极高的一个群体,容易成为网络舆情的重要集聚地。大学生群体由于年龄、学识、社会经验等原因,在新媒体使用上具有鲜明的特点,这给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舆情管理现状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

高校网络舆情是指大学生对于互联网传播的社会现象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总和。[3]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全面到来,高校网络舆情发生了明显变化。

第一,舆情主体急剧扩大并具有平等性、交互性。每一名大学生都可以通过一台智能手机参与到网络舆情的酝酿和传播中,打破了传统舆论的限制。大学生可以通过智能终端,将所见所闻随时进行分享,高校舆论环境中人人都可以发表意见。第二,新媒体传播时效的高速性和传播内容的多元化。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无处不在,任何人都可能是舆论主体,配合智能终端设备的拍照、录像等功能,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发布和传播信息,一些新奇性的信息会迅速像病毒一样传播,这给高校舆情管理带来了极大压力。第三,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更具有非理性和不安全性。大学生受年龄、心理、知识结构等特点影响,在作为舆情主体时对于个性彰显、自我表达及他人认同的诉求更高,而对于大量的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判断力较弱,部分虚假而新奇的信息反而更容易激发大学生的讨论和关注,将一些虚假信息或者可控的小事迅速传播,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甚至出现一些极端偏激或者一边倒的非理性现象,对高校安全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舆情管理现状

在新媒体时代,加强高校舆情管理和引导、维护学校的稳定已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很多高校对于舆情管理工作也有一定的重视度,但还存在不足。首先就是研究机构不健全和不完善。多数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舆情研究和管理机构,专门从事高校舆情研究和管理的人员较少且不够专业[4],或依赖于思想政治教育或师生的自律来避免或减少突发事件,发生舆情危机后又缺乏处理的经验,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在面对学生舆论事件的时候控制效果不明显。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应对策略

(一)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机制

在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的传播中主体从宣传系统转向全校师生,过去通过控制媒体来掌握舆论主导权的方式已经不可行了,新媒体时代高校管理者必须利用网站、BBS论坛、微博、QQ群等大学生热衷的新媒体工具,对大学生群体关注的问题进行实时信息采集,进行实时监测,防范危机于未然,建立和完善网络预警防控机制,同时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更好地把握舆论走向,获得主动,做好新闻发布和应对媒体的预案准备。

(二)利用新媒体搭建有效互动平台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想了解和熟知学生们的心理、生理、学业成长过程与特点,就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平台,为他们搭建一个交流和互动的平台,从而掌握学生的心理和学业动态,对一些热点网络舆情进行引导。用大学生们乐于采纳、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近他们,例如在高校搭建易班网络互动平台。易班网站有意识地将娱乐游戏、学习资源共享、教学互动、教育管理结合起来,能调高学生的关注度与激情。[5]

(三)高校管理者要提高新媒体素质,培养“意见领袖”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管理者要想很好地进行舆论引导和管理,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新媒体素质,掌握新媒体传播媒介发展特点与传播规律,牢牢掌握校园网、广播电视、报纸、展板横幅等校园媒体主阵地,因势利导,在突发事件中扮演好“意见领袖”的作用,主动引导校园热点信息,为师生日常话题进行“议程设置”。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把握主动性,才能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舆论动向,形成舆论权威。

(四)提高高校网络舆情主体的媒介素养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可以便捷迅速地从各种新媒体平台上获取丰富的信息,但是不懂得对信息进行甄别,缺乏明别是非的能力,这往往是引发网络舆情事件的重要原因。因此,高校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普及各类新媒体平台的同时让学生懂得如何甄别信息。结合校园新闻宣传工作,开展典型事例的宣传与引导,经常开展一些活动与讲座,让学生对于网络暴力有正确而清晰的认识,对出现的网络舆情事件进行“疏”而不是“堵”,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1]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2]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nnic.net.cn/hlwfzyj/,2016.10.

[3]黄素君,毕晓光.浅谈自媒体环境下的高校舆情管理[J].中国报业,2012.08.

[4]伍明.高校舆情危机管理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3.16.

[5]刘东堃.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4.

G206;G

A

1006-0049-(2017)03-0207-01

**作者简介:郭红庆,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舆情舆论时代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