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辅导员学习型团队建设的探讨
——以江苏某技术学院为例
2017-01-30邢利芳宋一栋
邢利芳 宋一栋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无锡 江苏 214153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辅导员学习型团队建设的探讨
——以江苏某技术学院为例
邢利芳*宋一栋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无锡 江苏 214153
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民发展。”,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学习型组织理论进入深入实践。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高职院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就业方式等均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的思想素质参差不齐,个体差异、心理问题等愈加复杂,高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和独特,心理健康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处在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第一线,需要与时俱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实现角色转变,由经验型向学习型转变,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让自己成为专家型辅导员。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学习型团队是为了满足高职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的需要,是为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目标的实现的需要,是顺应时代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该校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型团队建设现状
该校心理健康教育团队核心成员共9人,其中2人来自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还有7人来自辅导员队伍。团队主要按照日常业务及感兴趣的方式进行组建,大多数人员均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在日常工作中担当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该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学习型团队组建的方式是临时型团队,多数是根据课程、科研项目、工作内容的特点组建的,其优势在于团队成员有相同的工作分工、共同的研究方向和兴趣热情,在学校中也担任了相关事务的工作;劣势在于团队管理起来比较困难,因团队成员来源于不同学院,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性有待加强。
二、该校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型团队建设措施
(一)以项目为载体,引领辅导员心理健康团队形成共同愿景
彼得·圣吉提出了组织的“共同愿景”,就是组织和个人一致的共同目标。共同愿景是团队成员努力的目标和奋斗的方向,可以激发团队成员不断地学习、完善、探索和持续地创新。但共同愿景不会凭空产生,它必须有其实现的载体与途径。无论是心理健康咨询团队还是心理健康科研团队,都应以项目为依托形成共同愿景,通过项目的开发与研究,把不同学科、不同部门的辅导员凝聚在一起,紧密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如科研团队可通过申报学院、省级的各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关的科研课题,课程教学团队可通过集体备课、集体研讨来开展团队教学和教学研究,心理咨询(案例)团队通过集体学习、案例讨论、同辈督导等活动解决问题、提升咨询水平等,通过项目式团队的形式、以项目为载体形成具有吸引力的发展愿景,促发凝聚力和创新力。
(二)构建学习网络,以团体学习为平台,提升组织学习力,增强辅导员心理健康团队的竞争力
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体而不是个人,团队学习是组织学习力提升的关键。在团体学习中进行的讨论和深度会谈可以使每个成员自由交流,发表独到的见解,成员成长的速度比其他的学习方式快。比如辅导员心理咨询团队的案例讨论和督导学习就是一种深度学习,每个人在自由、尊重和积极支持的氛围中,自由的阐述内心真实想法,而不用担心被批判、指责和嘲笑,其他成员给予积极反馈,大家在这个学习中进行深层次的学习与互动,达到专业能力和自我心灵的成长。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型团队的建设需要从各学院、各辅导员的实际出发,构建组织层次学习体系,形成组织自身的学习管理系统和模式。该体系包括三个渐进的层次:一是应知应会的层次,这是每个辅导员最基本的学习层次;二是心理健康专业或业务知识学习层次;三是个人兴趣学习层次,三个层次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团队的第一层次的学习主要在岗前培训以及学院的培训中完成;第二层次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例会、教研活动、读书会、外出学习、同辈督导等形式来完成;第三层次的学习主要考虑辅导员的兴趣来安排,学校会根据辅导员的兴趣提供相应的书籍、外出培训以及工作上给予支持,如有的辅导员对团体辅导非常感兴趣,学校会安排她外出参加相关团体辅导的培训,并在学校内让其更多开展团辅活动;有的辅导员对心理咨询感兴趣,则学校会安排她多参加心理咨询与督导的培训,并在工作中向其提供这方面的支持,她们在团体中会通过集体学习等方式向其他成员分享自己的心得,得到共同学习的效果。通过开展三个层次的学习,构建了学习
网络,以团体学习为平台,通过团体共同智慧,超越个人见解,呈现出集体智慧的创新思想。
(三)改善心智模式,实现思想解放,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团队成员的自我发展与成长
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员学习型团队不等同于延续了几十年的传统政治学习、集体学习,更不等同于奉命学习、教条式学习、形式主义学习,而是要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工夫。根据辅导员的实际工作和兴趣,对辅导员进行各种培训,每年都派辅导员出去参加专业培训,根据辅导员的不同水平和兴趣安排参加专业的技能培训,对心理咨询水平较高的辅导员安排督导,在校内为辅导员提供专业书籍,开展自学和集体学习,集合工作实际进行定期的工作交流和案例讨论,将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并根据辅导员的需求请专家进校培训,这些形式的学习满足了辅导员的工作实际、个人兴趣及个人发展的期望,通过学习辅导员不断改善心智,进而确立终身学习思想,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的理念,使辅导员自觉地把学习贯穿于日常生活过程中,把学习融入各项工作中,使学习成为重塑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团队成员的自我发展与成长,有利于形成学习型团队。
(四)系统思考,促进能力提升,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促进心理健康辅导员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团队建设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尤为重要。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负责,一方面要积极建立终身学习的激励机制与考核机制,加强对辅导员终身学习的激励与考核,将学习作为年度考核、评奖评优、职称晋升和提拔任用的一项指标。另一方面要建立具有延续性、针对性的学习机制,促进组织学习,让学习成果共享,让团队成员在学习中得到提升,保证学习型组织规范化。最后,要制订政策大力支持心理健康辅导员有良好的学习平台、学习资源、和学习设备,有一定的学习时间等。在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考核、评估、认证方面要有相应制度,切实为创建心理健康辅导员学习型团队创造良好条件,在政策和制度上提供保障。
三、该校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型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团队成员专业化程度有待加强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性强,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团队中,有2人为心理学专业背景,其他的成员为教育学、思政教育、社会学或其它的学科背景,可以看出团队成员的专业背景不足。目前,团队成员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资格的老师不足60%。在团队成员中,1人为60后,1人为70后,其他均为80后,呈现年轻化,且大部分都是中级及以下职称,团队专业基础相对薄弱。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专业性有待加强。
(二)团队成员的构成,性别单一化
目前团队成员中90%以上都是女教师,特别是心理咨询团队,100%都是女教师,这导致在团队工作思路上会存在某些不足,也会因性别过于单一而影响工作的成效。
(三)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增强
首先在考评制度上,由于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部门,成员的工作考核都是通过二级学院来进行,往往考核个人的工作业绩,忽略对团队的整体考评,影响辅导员在团队中积极性的发挥,影响到团队的成长。其次,团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心理健康辅导员团队不具备对辅导员个人能力与发展的考核,而且因为经费有限,这也使得团队对其成员缺乏相应的激励作用。本团队的目标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辅导员的自我提升,学习专业知识和提升实践能力,二是为辅导员的职称晋升和提拔任用等自我提高,三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与水平。但因为团队缺乏考评成员的权限、工作条件等的影响,成员的需要不能全部得到满足,成员就会缺乏动力,影响在团队中的表现,进而团队成员和团队都会缺乏继续前进的动力和潜力。因此,建立相应的管理、考评和激励机制能更好地提升团队成员的积极性,让个人的能力在团队中得到提升,于此同时,团队也能得到更好地建设与发展。
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学习型团队建设的对策探讨
(一)根据团队的建设目标,选择尽可能合适的辅导员,构建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
一个学习型团队的建设不仅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领导人,也需要团队成员的努力,无论是团队成员还是负责人都应具有一定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专业技能以及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团队建设才会事半功倍。其次,团队成员的构建应考虑合理的结构,专业上互补,职称上高、中、初均有,性别上考虑男女比例,年龄上有老、中、青,这样在团队建设中可以实施传帮带,让年轻辅导员快速成长起来,使得团队得以更好、更快的发展。团队负责人的选择也非常重要,需要其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学术能力,能对团队成员进行更好的管理与指导。因此,在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团队时,应根据其建设目标,选择合理的团队成员,并且核心成员要保持相对稳定。
(二)建立健全机制,营造良好的团队成长环境
首先在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学习型团队的建设中,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从团队成员的选拔到团队成员的管理、学习都要建立相关制度,并严格要求团队成员遵守,可以建立团队成员档案,让来自不同部门的成员有归属感和荣誉感,进而避免团队出现松散、无组织化的状态。其次在个人的考核制度上,要加强其对团队建设作用的考核,这样可促使团队成员在考虑个体发展的同时兼顾团队的发展,能让成员极大的自我满足感,增强成员建设好团队的动力。再次学校应建立健全保障和激励机制,在团队建立初期,并不是每个辅导员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也不是每个辅导员都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因此建立保障制度,可以让辅导员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从学习中得到提升,改善心智。同时对于在团队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的辅导员,可以提供一定的物质、精神和发展方面的激励,如在课题的申请以及职称的评审上可适度地倾斜,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为建设学习型团队的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力量,进而促进学习型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1]夏国荣等.构建高校学习型辅导员团队的实践探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26):90-92.
[2]信忠义.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建设[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4,4(13):18-22.
[3]谢盛丽,莫坷.对创建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思考[J].贺州学院学报,2010,26(2):115-118.
[4]周娟娟.高校辅导员队伍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5):107-109.
[5]虞蓉.提升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绩效的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3,8(15):92-94.
G
A
1006-0049-(2017)03-0169-02
**作者简介:邢利芳(1979-),女,汉族,内蒙古乌兰察布人,硕士研究生,2015年7月毕业于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