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山西煤炭开采区土地复垦研究

2017-01-30

山西青年 2017年3期
关键词:山西马克思主义文明

王 凯

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基于生态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山西煤炭开采区土地复垦研究

王 凯**

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一、山西煤炭开采区土地复垦现状

山西煤炭开采区的划分主要有四部分,其发展各有特点:对于山西北部山地丘陵地区。晋北井工开采地带,由于气候干燥,风沙严重,自然环境比较恶劣,裂缝沟壑问题突出,所以适用于采用农林牧综合的复垦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结合起来,针对填充裂缝和平整土地工程有一定的效果,而且从生态学角度出发,能够使植被恢复,涵养的水源可以间接减缓由于水土流失所造成的的自然灾害。对于山西东南部低山丘陵地区,晋东南井工开采地带,由于环境相对适宜,水土资源质量高,采用高效生态农业复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这种模式将恢复农田作为重中之重,采取专业土壤培育工程,大力加强水利建设,优化配置耕作条件,以科学的方式逐渐增加农产品的产出规模,而且能够与畜牧业相结合,加速工矿区的农副产品加工区的建立,一定程度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对于晋中黄土多丘陵地区,山西黄土丘陵露天开采地带,该区域资源条件比较特殊,当地附近的农民大多不以耕地作为主要劳动方式,致使农村劳动力流失,经济实力占据一定的优势,因而采用综合治理复垦模式较为合适。该模式见效快,效果显著,主要理念是采用全方位的复垦措施将矿区土地综合起来进行统一处理,例如山西孝义克俄村的新农村采用此模式,将土地的生态设计和建设结合起来,集中规划治理。对于晋中山地丘陵地区,晋中井工开采地带,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劣,土地裂缝较多,应采用植被重建的模式治理,该模式首先用煤矸石等废弃物进行裂缝填充,然后基于此条件进一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工程,达到生态复垦的目标。最后建立还护林带进一步加强水源涵养,减轻水土流失所造成的损害。

土地被破坏有很多因素引起,其中采矿模式、程度等因素最为严重,各地区地理自然环境的千差万别,导致了复垦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开垦模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问题,实现矿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马克思主义对山西煤炭开采区土地复垦的理论指导意义

本文在研究矿产资源开发复垦地管理时,着眼于生态马克思主义视角。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对文明做出了正确的阐释,即它是相对于野蛮而定义的,并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彼此联系,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它是人类社会在不同发展阶段进步和合理状态,同时他认为文明的概念是动态的,在人类社会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遵循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对文明进行不同的划分。从社会形态相随,按照历史脉络,相续经历了奴隶文明、封建文明、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按照生产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及生态文明。第一阶段是石器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上百万年,当时的人们主要采取集体渔猎的方式维持生计。第二阶段是以铁器为生产力代表的农业文明。大约持续了一万年。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持续了近三百年。从此,一国的环保运动由群众性活动上升到了政府行为,这也是全世界共同保护环境的重要开端。随着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政府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转变,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在全世界确立。

生态文明的首要原则是将人看做大自然的一份子,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以生态文明观作为指导准则,实现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将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人与自然关系作为重中之重,强调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相互依存。

在自然界面前,人们既不能为所不为,也不能为所欲为,我们必须对传统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以来社会发展中面临的负面影响进行深刻反思,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既按规律办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党的十八大扬起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旗帜,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与经济、政治、文明、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指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严峻性,将生态文明理念科学地运用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对于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安居乐业是极其重要的。

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等问题不容小觑,人类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发展生产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在向自然索取的同时必须保护生态平衡。生态文明建设是在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的,因而要达到人类发展、环境保护、资源能源利用三个子系统的发展相互适应,既能满足现在的人类经济生活与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改善环境、资源能源利用条件;同时又能不损害后代的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最终达到代际(间)人与自然的共存与共荣。因此,矿产资源开发应该是人、社会、环境和谐共处、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矿产资源开发不仅要讲究代内公平,而且要讲究代际之间的公平。基于生态文明的矿产资源开发复垦地管理,就是要在矿产资源开发管理过程中,牢固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保证生态平衡,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三、结论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从生态马克思主义观点出发,正确看待破坏、复垦、受益三者的关系是极其重要的,三者间的利益是彼此联系的,因为矿区内不仅包括大、中小企业,而且有矿区工人,农民,地方政府等群体,必须把每个群体的利益放在首位,合理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使多方之间利益达成共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共赢的合作效果,提高各方的积极性,合理解决人力、资金、技术分配等问题,将生态文明的实现与土地复垦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复垦工作实施的有效性,从而实现生态、文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侯晓丽.废弃煤矿土地复垦研究[D].西南大学,2010.

[2]原晨珈.煤炭资源型农村农民利益问题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

TD

A

1006-0049-(2017)03-0128-01

**作者简介:王凯(1990-),男,山西晋中人,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山西马克思主义文明
我在山西等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请文明演绎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山西叹五更
漫说文明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