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情绪智力理论的研究综述
2017-01-30武世龙
张 爽 武世龙
鞍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
关于情绪智力理论的研究综述
张 爽**武世龙
鞍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
一、关于情绪智力的概念的探讨
关于与传统智力相反的情绪、情感智力的解释在目前来看也是众说纷纭,非传统智力的研究学者们大都倾向于把与传统智力相对应的人们在情绪、情感上所表现出的智慧统称为“情绪智力”。关于情绪智力概念的界定,学者们也有自己对情绪智力内涵的把握与理解。
谈到情绪智力,在学术领域大都认同最初提出情绪智力的概念并将其理论化发展的是美国心理学家Mayer和Salovey,他们在1990年发表的《情绪智力》的一文中首次对情绪智力进行了诠释:“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此后,Mayer等人通过不断的对情绪智力的深入探究,他们又重新对情绪智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精确的知觉、评估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接近或产生促进思维的情感能力;理解情绪和情绪知识的能力;调节情绪促进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为了使人们更好的理解情绪智力,后来又提出了描述性的定义:“情绪智力是可观察的能力,当一个人在适当的实际,以适当的方法,结合自我认知、自我管理、社会认知及社会技巧,在某情境下产生适当效果的能力”。使情绪的理解有了更为具体与全面的解释。
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的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在Mayer等人的情绪智力概念的基础上,把情绪智力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扩展,在其出版的《情绪智力:它为什么比智商更重要》一书中,戈尔曼认为情绪智力是:“识别自己与他人的情绪,自我激励的能力,并能管理自身的情绪以及把握人际关系的能力”。
对普通人来说,大家更为熟悉的应该是“情商(EQ)”,这是以色列心理学家巴昂(R.Bar-On)为了和传统智力(IQ)相区别而提出的,巴昂认为相对于传统智力,情商的高低更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功与否。虽然“情商(EQ)”与后来的“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在字义上有所区别,但其所指向与所要探究的内涵是具有一致性的。在1997年,巴昂通过研究与实践也给出了自己对情绪智力的理解:情绪智力是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
在国内,学者对情绪智力的研究近些年来也有很大的进步。许远理等人(2004)认为:情绪智力是加工和处理情绪信息的能力,即处理情绪信息的能力[2]。卢家嵋则认为:情绪智力是人成功完成情感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7]。徐小燕,张进辅(2002)通过调查、编制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通过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他们的观点:情绪智力是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影响其成功与否的非认知性心理能力[1]。
二、关于情绪智力理论的研究取向
在众多学者对情绪智力的研究中,虽各有其理论的特点,但统合起来看目前对情绪智力理论研究的取向较为认可分类是:能力取向与混合取向。
(一)能力取向
在这类取向中,学者认为情绪智力是人的一种能力,并随着个体的成长不断的发展,Mayer与Salovey的情绪智力理论就是此取向的代表。他们认为情绪智力是一种认知能力、是监控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并对情绪加以区分,并运用对这些情绪的感受和理解来指导自己思考与行为的一种能力。以此为基础,他们将情绪智力划分为四个维度[9]:
1.情绪的觉知、鉴别和表达能力。指从自己的生理状态、情感体验和思想中辨认和表达情绪的能力;以及从他人、艺术活动、语言中辨认和表达情绪的能力。
2.运用获得的情绪信息促进思维能力。促进个体的认知行为,更为有效的解决问题,包括情绪对思维的引导;对情绪对信息注意方向的影响;心境的起伏对思考判断的影响以及情绪状态与问题的解决等多方面的能力。
3.理解情绪并进行关于情绪的推理的能力。是指认识情绪本身与言语表达之间的关系的能力;理解情绪所传送的意义的能力;对复杂心情理解的能力;认识情绪转换的能力等。
4.管理和调节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的能力。根据已获得的情绪信息,自然的进入或离开某种情绪的能力;觉察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并能调节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等。这个维度是个体通过情绪的发展所获得的最高的情绪能力,运用已获得的情绪能力来改变现有的情绪状态,使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这也是一种优秀的情绪智力的表现。
(二)混合取向
以Goleman和Bar-On为代表的关于情绪智力的研究理论增加了人格因素,从而被称为混合取向,他们认为情绪智力除了是一种能力外还与个体的人格特质有关。
Goleman将情绪智力界定为五个方面:(1)认识自己情绪的能力;(2)妥善管理白己情绪的能力;(3)自我激励的能力;(4)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5)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3]。他认为前三种能力:个体自我情绪的管理能力,可通过经验和训练得到明显的提高。
Bar-On的情绪智力理论相比于Goleman带有更为浓厚的人格特质,他的情绪智力理论是建立在人格理论的基础上的一种自适应模式。Bar-On的情绪智力理论包括五个主要领域:内省技巧、人际技巧、适应力、压力管理与一般心情[4]。他更多关注人们在认识与控制情绪时因自身的人格特质所持有的一些技巧与特征。
两种理论取向都是对情绪智力内涵的探讨,但却拥有截然不同的风格。Mayer与Salovey探究的情绪智力是从认知出发,把情绪智力界定为一种智力;一种单纯的理论来进行研究。他们把情绪智力归结为心理的一种认知能力,把情绪、情感与认知的发展归整在了一起,以此来与传统的智力所要测验的内容分别开来。
Bar-On和Goleman在能力取向的基础上对情绪智力的内涵进行人格特质的外延,试图从多面、广义的角度来进行情绪智力的研究,他们的情绪智力理论在包含Mayer等人的理论基础上,更多的关注了个体本身对情绪的处理的不同,例如对焦虑的处理、自我的激励以及如何管理人际之间的关系等。
三、情绪智力的测量工具
在情绪智力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学者们也希望能编制出科学有效的测量工具来为理论的发展服务,但关于情绪智力的测量,因为测量目的的不同,所以也没能形成统一的测量工具。目前,在情绪智力的研究领域较为权威的量表有Bar-on编制的EQ-I量表和Mayer等人编制的多因素情绪智力量表(简称MEIS)。
(一)Bar-on编制的EQ-I量表
1997年Bar-on编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个测量情绪智力的标准化量表,《Bar-on情商量表》(EQ-I)是测量情绪智力的权威量表之一。此量表由133个题目组成,5大维度为5个成分量表,15个因素为15个分量表及4个效度指标。这个量表是典型的自评量表,五点记分法最后可得出四个效度量表分数、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Bar-on编制的这个量表从人格特质出发,通过自我评估日常行为的测量办法来判断个体的情绪智力水平,其测量的的结果只有情绪智力的不同程度状况并没有标准的答案。目前,该量表运用于多种领域例如心理的咨询和治疗、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情绪智力的训练和学习能力的发展等。
(二)多因素情绪智力量表(MEIS)
多因素情绪智力量表(简称MEIS),是Mayer等人在1998年编制的一份能力测验量表,相对于Bar-on的EQ-I量表此量表更注重对个体的认知能力的测评。作为一种认知能力的测评,MEIS量表具有其评判的标准,它要求被测者其量表上的题目,然后以标准和被测者之间的差距来评判被测者情绪直觉、情绪辨别、情绪理解以及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MEIS量表的编制起初是以大多数人的情绪智力的发展水平作为评判标准,后来Mayer等人又对量表进行了修订,评判依据改为专家评分的形式,从而能更灵活、更全面的了解个体的情绪智力的发展水平。
四、关于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的展望
纵观情绪智力的发展,自1990年概念与理论化后,通过20多年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的理论丰富,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理论框架,在学术研究上也依然是一个前沿课题。人们也日益关注情绪智力对自身发展和生活的影响。
但是,在情绪智力的概念理解与界定上虽有相似之处但尚未达到统一,内涵与界限没有清楚的划分。在情绪智力的两种取向上,虽各个取向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但没有形成一套特别权威的理论来诠释情绪智力理论的内涵。
在问卷的开发上,研究者过多的关注成人以及较大年龄的学生,侧重点也放在了情绪智力与工作、社会生活种种之间的联系,对情绪智力的动态发展以及情绪智力从小的培养没有很好的关注,在问卷上也缺年龄较小的尤其是学龄儿童的问卷开发。
任何研究都要有具体可操作的概念,在未来的研究中情绪智力的内涵及概念还有待统一,理论的内涵和界限还需清晰。在问卷的开发上应更多的关注儿童的情绪智力测量,以期能在情绪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更好的促进儿童的情绪智力发展。
任何理论都要与人们的普通生活为依归,情绪智力理论的发展离不开实证的研究,如何能使研究的结论更好的促进人们的发展、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自身的情绪智力状况,这也是以后的研究首要考虑的。
[1]徐小燕,张进辅.情绪智力理论的发展综述[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
[2]许远理,熊承清.情绪智力的思想渊源及理论发展脉络[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3]Goleman,D.Emotional Intelligence[M].New York;BantamRooks.1995.
[4]Bar-On,R.Baron Emotional Quotient Inventory:TechnicalManaual[M].Toronto,Multi-Health Systems Ins,1997.
[5]王晓钧,廖国彬,张玮.22年情绪智力研究的现状、特点及趋势[J].心理科学,2013,36(3):753-760.
[6]彭正敏,林绚晖,张继明,车宏生.情绪智力的能力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6):817-823.
[7]卢家楣.对情绪智力概念的探讨[J].心理科学,2005,28(5):1246-1249.
[8]王平,郭庆科.情绪智力的客观测量方法介绍[J].心理研究,2011,4(6):15-199.
[9]Mayer J.D.,Salovey P.,What i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In P.Salovey Stuyter(Eds.),Emotional deverlopment emotional intelligence:Implications for educators[C].New York,NY,USA:Basic books,Inc,1997:3-31.
B
A
1006-0049-(2017)03-0076-02
**作者简介:张爽(1991-),女,山东人,鞍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