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标识牌的语义差异分析
2017-01-30冯思涵
冯思涵
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汉语国际教育(师范),辽宁 锦州 121000
汉英标识牌的语义差异分析
冯思涵**
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汉语国际教育(师范),辽宁 锦州 121000
跨文化交际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交际者的语言、社会历史、生活环境、交际规则、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都会存在差异,正是这些不同的信息容易产生文化误解、文化冲突。在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意识到,只掌握形式而不掌握思维,语言学习就流于表面,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就容易引起的跨文化交际障碍。这种文化误解、文化冲突引起了对外汉语教学界的思考,学术界已经有很多关于从翻译入手,探究中西思维差异、由汉英语言差异分析中西思维方式、看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汉英语言的影响的相关研究,但是对于如何克服这种跨文化交际障碍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造成的阻碍却很少有综合性的研究。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汉英语言中由思维方式差异引发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并且从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出发,提出若干针对汉英语言思维差异的解决对策,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可供参考借鉴的建议。
一、汉英标识牌语言修辞差异
(一)实验说明
为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汉英标识牌语言修辞差异的分析,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筛选出在不同类别的标识牌中出现修辞差异可能性最大的类型。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00份,有效回收100份,有效率100%。通过发放100份小范围的针对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关于不同类别标识牌出现修辞差异可能性的调查问卷,经统计得出如下结论:安全警示标识牌的汉英语言使用者产生的修辞差异较低,为20%。区域标识牌则更低,为10%。修辞差异最大的是景区标识牌,高达80%。
本文关于汉英标识牌的语义差异分析实验选取了十条出自于北京某中外合住的居民大院内的公共标识及其英语译文(详见下文(二)汉英标识牌体现的语义差异),在研究过程的对比分析中,选取了两名背景和汉语水平完全不同留学生。其中一名是来自英国的留学生,他来中国已经六年了,具备相当高的汉语水平,汉语水平属于目前处于HSK六级的阶段,可以流利地用汉语和中国人交谈并且习得了大量常用汉字。除此之外,他还融入了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比如说中国人见面寒暄对话时询问年龄的思维、中国文化中的尊老爱老的思维、中国人独特的面子论和颇为讲究的人际关系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思维。另外一名留学生来自非洲肯尼亚,她来到中国两年了,汉语水平属于目前处于正在备考HSK四级的阶段,用汉语与她交谈时需要运用适量的媒介语才能够沟通明白,她的汉字储备量还很低,目前只能依靠拼音读出汉字还不能够独立的书写和认识汉字。另外,她懂得诸如中国人见面寒暄对话里询问年龄的思维、中国文化中的尊老爱老的思维、中国人独特的面子论和颇为讲究的人际关系等中国特色的思维,但是不能完全的适应并且接受这些思维。由于这两名参与实验的留学生背景和汉语水平完全不同,在对比分析实验中,根据二人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对这十组汉英双语的标识语从语言纠错和文化差异的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对于汉语程度很高的英国留学生,采取直接一同出示汉英双语的方法,并且请他根据汉语意思改正书中给出的英语翻译出现的语言错误或者指出文化差异。对于汉语水平并不是很高的非洲肯尼亚留学生,则使用汉语和媒介语一起试图表述汉语标识牌中的意思并且请她同样帮助改正书中的英语翻译语言错误或者指出文化差异。
(二)汉英标识牌体现的语义差异
1.母语为英语、高级汉语水平的英国留学生实验结果
(1)随手关门Close the door after oneself,跨文化交际障碍是语气太生硬,好像女王在说话。改正为Keep the door closed
(2)为了大家的安全请您出入时随手关门In order to be safe,please close the door after oneself,跨文化交际障碍同上。改正为For safety reasons,please keep the door closed.
(3)雨雪天气小心路滑Be Careful Slippery Floor,跨文化交际障碍同上。改正为In wet weather beware slippery surface.
(4)关爱家园珍惜绿色生命Care of Our Home Care of Green Lives.跨文化交际障碍是英语喜欢精确,这句话很抽象,没有语境,不能够完全理解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意思。改正为It is important to look after the environment.
(5)因为您的关爱才有我的美丽My prettiness comes from your protection,跨文化交际障碍同上。改正为Don’t pick the flowers./ Don’t draw on the wall.
(6)讲究卫生爱护环境Care of Our Home Care of Green Lives,跨文化交际障碍是不精简,保护环境不需要理由,不用使用很多字来解释。改正为Be civilized./Keep the park tidy.
(7)亲近水景注意安全Keep Away from Water,跨文化交际障碍同上。改正为Caution:Deep water
(8)注意安全小心台阶Mind Safety Mind the Step,跨文化交际障碍同上。改正为Caution:Steps
(9)爱护花草请勿践踏Keep off the Grass正确
(10)小心路滑WET FLOOR正确
除此之外,还有三句:(1)足下留情回报的是绿茵(2)绿色是生命之源(3)青草对践踏者说:不。当英国留学生翻译这三句的时候,他说:“我敢保证,这三个句子,在英国绝对都只用同样的一句话来翻译:Keep off the Grass.因为这不需要解释,没有人会去问为什么不要去踩草坪,英语喜欢精简和明确。”另外,在实验的过程中,他一直在强调“context(语境)很重要”,他的汉语水平虽然可以明白这些标示牌上写的是什么,但是他多次强调“看不到牌子里在哪里,要翻译出来真的很难。”
2.官方语言为英语、初级汉语水平的非洲肯尼亚留学生实验结果
(1)有歧义,到底是进来需要关门还是出去需要关门?改正为Close the door after use
(2)不精简。改正为Close the door after use
(3)翻译有误,中式英语。改正为Be Careful Floor is Slippery
(4)home有歧义,容易想到家而不是家园。改正为Care of Our surrounding Care of Green Lives
(5)英语中不是用这样看不明白的修辞。改正为Don’t pick the flowers./ Don’t draw on the wall.
(6)翻译有误,中式英语。改正为Keep our enviorment healthy
(7)翻译有误,中式英语。改正为Be careful Mind your steps
(7)、(9)、(10)正确。而对于另外三句话,来自非洲的留学生和来自英国的留学生给出的答案是一样的。
二、语义差异的形成原因
(一)汉英标识牌识读实验体现出的跨文化交际障碍
根据汉英双语标识牌识读实验能够得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对于汉语标识牌存在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大概可以归纳为:语气生硬;不精简;太抽象,意思不明确,有歧义;中式英语,语法错误。
(二)思维方式不同引发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问题
这些汉英标识牌修辞差异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原因的分析,值得深一层次的探究,本次研究又通过调查问卷方法,分析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能由此引发的问题。
第一,中国人重整体,西方人重个体。所以,汉语的修辞具有概括性而英语追求精确;汉语的逻辑关系通常是先因后果,由大到小而英语则由小到大;汉语功能性强而英语在形态上更重视,对此,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认为“西洋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的;中国语法是软的,富有弹性的”。这可能会导致汉语学习者在课堂上的格格不入、由于语法负迁移造成的习得障碍。
第二,中国人的形象思维与西方人的逻辑思维。拿两种语言的文字来举例,汉字是最典型的象形文字,“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英语则属于表音文字。这给汉语学习者在理解汉语时带来阻碍,同时也为汉字教学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困难。
三、思维方式导致的语言差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对策略
(一)聚零为整
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不妨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小组中每个人的个人成绩相加决定了整个小组的排名。既充分尊重了西方思维的个体性也潜移默化的使汉语学习者体验到中国思维中集体精神的魅力。
(二)对比分析,求同存异
教师可以采用求同存异的方法,将汉语学习者的母语和汉语进行对比分析,根据两者的异同制定突出难度题阶梯,随时提醒汉语学习者求同存异,发挥正迁移,避免负迁移。
(三)转译
因汉语本身的含蓄性和丰富性容易引起英语使用者的误解和迷惑,所以在教学中,可以筛选出留学生不一定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汉语,简化成不容易造成误解和歧义的汉语,然后再把简化后的汉语翻译成英语。
(四)在初级阶段就开始制定规则,减少对于拼音的依赖
由于拼音比起汉字更容易取得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的接受,所以很多汉语学习者直到高级也不能够掌握相应程度上的汉字,这就要求教师在初级阶段就的规则中强调学习汉字,而不是用拼音代替汉字。
综上所述,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使交际者在跨文化交际中会自觉使用本民族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对方的话语,因而得出不正确的分析,甚至产生误解、冲突。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规避这种来自于留学生母语文化负迁移的对汉语学习的理解和使用产生的干扰和影响。
[1]杨剑波.从汉英语言差异透视中西思维方式.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4,6(2).
[2]李珂.从中西思维方式的对比看英汉表达方式的差异.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6(2).
[3]徐焕如.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注重的英汉语言思维方式差异.华东师范大学.
[4]彭家玉,杨贤玉.英汉思维差异在语言上的反射.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9(1).
[5]肖华芝.汉英语言折射出的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温州大学学报,2015,3,23(2).
[6]俞珏.思维模式对汉语和英语的影响.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7,14(4).
[7]陈奕曼.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错位及阐释学视野下的应对策略——以《论语》中”“君子”“小人”的翻译为例.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7,30(4).
[8]杨莹雪,易军.跨越跨文化翻译的文化藩篱——以David Hawkes和John Minford合译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为例.时代教育.
[9]李利,刘颖.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补偿.传播经纬,2014-2-13(137).
[10]孙荔.跨文化交际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障碍及其解决对策.现代教育管理,2011(4).
[11]李悦.基于文化中心的研究理念,分析跨文化翻译的难点及对策.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5,4,30(2).
[12]王晋抚,钱婧.文化中心主义——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翻译的障碍.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23(5).
H146.2;H
A
1006-0049-(2017)03-0062-02
**作者简介:冯思涵(1994-),女,侗族,辽宁本溪人,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汉语国际教育(师范)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