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致良知是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

2017-01-30张维霖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6期
关键词:研修班阳明树人

张维霖

(青岛黄海学院,山东 青岛 266427)

致良知是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

张维霖

(青岛黄海学院,山东 青岛 266427)

青岛黄海学院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坚持文化育人、立德树人的宗旨,践行知行合一的校训,弘扬止于至善的校风。在国学研修班的教学中开设《致良知》课程,创新教学方法,将致良知的教育作为知行合一的工夫之学,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做事中,身心修养并重,切实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达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王阳明;致良知;知行合一;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领导人在同北大师生代表座谈时也寄语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在历史上,王阳明第一个在哲学的高度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学说,将勤学与笃行的功夫合而为一。

一般而言,人们对于王阳明学说的研究限于学术探讨的方面。被日本誉为“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先生,用阳明心学致良知的思想经营企业,缔造了京瓷集团和KDDI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并在退出商界十三载后,以耄耋之年,重新出山,仅用一年时间就拯救了同样是世界五百强的日本航空。

领导人曾明确指出“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青岛黄海学院的校训就是阳明先生提出的“知行合一”。为了更好地践行校训,自2015年起,国学院将北京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编注的《致良知》一书作为国学研修班的教材,进行高校大学生致良知教育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总结经验,这种教育的方法和模式值得教育工作者借鉴和推广。

一、《致良知》适合大学生研读

从图书内容来看,《致良知》一书选取王阳明心学理论的精华部分,在内容编排上采用标号方式,并配有全新注释,读者更易于接受并阅读;从价值理念来看,本书选取的王阳明心学理论的文献体现了良知的力量,这在当下物质泛滥但心力匮乏的社会中,起到了引领社会大众心灵回归的作用,也顺应时代主流。《致良知》全书由年谱、文选、语录和附录四部分构成,按照文章篇目分成55篇,并根据每篇文章的语意段落进行标记。所选文章主要阐释了王阳明先生“心即理、知行合一、事上磨炼、致良知”等核心理念,语意严谨,内容翔实。将其作为国学研修班的教材,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究其原因,在于教材所选的内容在思想主旨上前后一贯,精炼实用。不但具有思想的深度,而且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尤其是将《阳明先生年谱》选入全书篇首,通过学习,使学生被阳明先生一生的传奇经历所感染,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欲罢不能。

二、创新教学方法

将课堂教学与新媒体教学相结合,开创了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在《致良知》课程的教学中,创新了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了A、B、C、D四个学习小组,讲课时,先集体诵读,然后分组讨论,每组推选代表在课堂上分享心得,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分享有两个标准:所谈感悟必须是课文中最触动自己的部分,所谈要结合自己实际学习和生活的感悟。用意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时刻将心学的义理往自己内心上归,实践格物致知的工夫,而不是将知与行分作两节。因为学生是结合自己生活学习实际来分享,所以要比单纯听老师讲理解得深入。最后经过教师对课文的疏通、点评和总结,学生基本能够做到对所学文章的深刻理解。同时,我们建立了国学院《致良知》研修微信群,每天以传“家书”的形式进行线上的学习心得分享和交流。这样就实现了《致良知》线下与线上同步的学习,借助新媒体技术,实现了学习的不间断。通过一个学期的试点,每日传家书、看家书分享成了研修班同学每天生活中最为期待、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每天的分享和交流回应,增强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增强了凝聚力,在潜移默化中,来自天南海北、五湖四海,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同学真正成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致良知”“知行合一”成为耳熟能详、大家见面常常讨论的话题。

三、教学重在心上修、事上磨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主要是针对当时程朱“知行二分”说的流弊而提出的。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是指知与行不可分,他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圣人之学为身心之学,要领在于体悟实行,切不可把它当做纯知识,仅仅讲论于口耳之间”。即良知必须通过实践体现,方可称为真正的“知”。另一方面是指知是行的前提,“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从道德良知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知”与“行”的合一就是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的统一,当道德意识付诸道德实践的时候,则实现了“致良知”的终极目的。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则在继承阳明先生知行合一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和“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克服了学理与实践相分离的弊端。陶行知指出:“思想与行为结合而产生的知识是真知识,真知识的根是安在经验里的。”“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我们在进行《致良知》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要求学生认真体悟阳明先生致良知、知行合一的真正含义,将国学的义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诚于中,形于外,坚持致良知是工夫之学,而非口耳之学。学生在上课时,每名同学都认真参与讨论;在写家书的时候,都努力写出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真实感悟,回应的同学也要发于内心,从而实现心与心的链接。致良知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每日三省,用良知指引自己前行的道路,遇事以良知来判断,如何处理更为恰当,如何做更有效。在事上磨,在心上修,做到理事不二,知行合一,不断提升自己致良知的工夫。

四、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

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教育,让大家在思想境界和道德境界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国学研修班的学制为两年,许多同学在结业后,仍然选择留在国学研修班跟下一届研修班继续学习。大家互敬互爱、互帮互助。立志、改过、勤学、责善,成为了课堂讨论和家书分享永恒的主题。同学们通过《致良知》的学习,立下了必为圣人之志,努力践行知行合一,切实在勤学责善上狠下工夫。

现举一例为证,第二届国学研修班庄倩同学(建筑工程学院2014级工程造价一班学生),在国学智慧的感召下发起成立了知行合一国学读书会,读书会晨读小组的十多位成员每天5:30左右就起床,自发组织到教室一起诵读《大学》《中庸》等国学经典,风雨无阻。晨读小组成立于2016年3月12日,至今已经坚持晨读1年,累计轮值分享文字已达20万字。甚至在暑假里,小组成员在全国各地,都在克服各种困难坚持晨读。如果没有知行合一的国学践行精神,晨读的坚持就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神话。2016年8月山东省论语大会,庄倩与国学研修班任展、杨轩雨三位同学代表我校参赛,成功晋级决赛,论语大会总导演杨会飞对我校庄倩同学和她的“晨读小组”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在详细了解情况后连连点头赞叹不已。大家在比赛中,始终用良知来提醒自己摆正心态,做到了胜不骄、败不馁,切实践行了致良知的修养工夫。

“致良知”的价值在于提供了如何遵守道德规范的方法,依靠内省、慎独,将教化的作用蕴藏于潜移默化之中,切实提升了人的思想境界。国学院将《致良知》纳入国学研修班课程体系,成功进行了教学创新,做到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立德树人的密切结合。致良知,在心上修,在事上磨,使知行合一成为了学生的自觉行为,将立德树人的国学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这样一种行之有效的国学教学方法,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和借鉴。国学教育的实践证明,致良知是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

[1]司雁人.阳明境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

[2]陈荣捷.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M].台湾:学生书局,2013(6).

[3]王勉三.王阳明生活[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4).

[4]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4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5]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G718.5

A

民办高校国学文化育人的实践与研究,青岛黄海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教学研究)项目课题。

张维霖(1979-),男,青岛黄海学院国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国学、传统文化、哲学。

猜你喜欢

研修班阳明树人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港口安全管理高级研修班开班
关于奔流文学院举办第十五期作家研修班的通知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第二期中药资源管理人才研修班
阳明公园畅想——纪念王阳明置县平和500年
杲杲冬日阳明暖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