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砂绳切割技术在东北亚的出现及其影响

2017-01-30冯游游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6期
关键词:红山良渚玉器

冯游游

(贵州医科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砂绳切割技术在东北亚的出现及其影响

冯游游

(贵州医科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在琢玉工艺的方面,砂绳切割技术是我国玉器工艺的重要发明,逐渐将我国的玉器工艺推向顶峰。本文力图围绕砂绳切割技术在东北的出现和影响,全方位展开砂绳切割技术历经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等技术变革的讨论。砂绳切割技术是史前玉器得以传承千年的重要技术保障之一,在一定深度和广度上促进了东北史前玉器的研究,拓展了东北史前玉器起源研究的技术范围,丰富了东北史前玉器研究的视角,增添了东北史前玉器研究的资料。

砂绳切割;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

玉器制作在几千年来表现了人类的系统行为,影响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和文化习俗,以及涉及文化、历史和政治等方面的著作内容,并产生了与玉相关的思想、文化和制度。距今八千年前,砂绳切割技术出现。

对于砂绳切割这个玉器制作工艺的定义,学界暂时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以往称此技术为‘线切割’‘马尾截玉’‘皮条弓截割’‘柔性线切割’等”。从砂绳切割技术的技术角度出发,认为“砂绳切割技术包括以下几部分:一是玉料分割、器芯掏取或玉片素材生产;二是玉器表面加工;三是钻孔。钻孔又分为管钻开孔、实心钻、管钻开孔以及多重实心钻掏膛开孔技术”。从砂绳切割技术的实际操作出发,认为“线切割的操作,就是把动物毛皮或植物纤维制成的绳子,作为砂粒的载体,沾湿后黏附砂粒成为砂绳,砂绳在玉料上往复运动,由坚硬的砂粒磨擦,达到分割玉器的效果”。这种技术广泛分布于东北亚,从日本本州岛到俄罗斯沿海以至我国东北、黄河、长江流域。

一、砂绳切割技术与兴隆洼文化

兴隆洼文化位于我国的内蒙古,是我国东北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东北的兴隆洼文化,出土迄今东亚地区已知最早只有线切割技术的玉器。”但在距今八千年的该时期还是比较罕见砂绳切割技术的痕迹。

在兴隆洼文化出现砂绳切割技术之后,不仅该技术在此文化范围内传承了数千年之久,而且将我国雕琢玉器的历史推进八千年。到五六千年前这个时间段,砂绳切割技术也开始在我国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玉器制作中使用,所出土的大部分玉器表面,多多少少都留有砂绳切割的痕迹。

兴隆洼文化所出土的玉器是目前出土最早的真玉器,玉器的使用功能主要以耳部装饰为主。“装饰物有玦、玉管、匕形器和弯条形器,其中玉玦数量最多,分柱形、环状两类,多成对出于人骨左右耳部,是耳饰无疑。”与同处于新石器时代、玉器较为有名的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相比,兴隆洼文化里的砂绳切割技术正是这两个文化玉器制作工艺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的开始,同时为玉器从简单的纹路雕琢发展成为独立的手工业奠定了基础。“据专家考证,大耳环的习俗来源于兴隆洼文化。兴隆洼135号墓主人耳部两侧各有一个大型玉块(耳环),各重30克。”制作出如此精致的饰品,只需用附着砂石的绳子进行切割,看似简单的切割方法,确实是先民们奋斗几千年的结果,这一举将原伊拉克UR遗址出土的世界最早玉耳环记录提前了三千年。随着东北地区与黄河下游文化间的交往渐渐密切,兴隆洼文化的覆盖范围可以达到燕山南麓。“专家从兴隆洼遗址130号、117号墓出土的两对玉块的玦口上,清晰地拍摄到影像弯曲的线切割痕迹,清楚无误地显示了玉器线切割技术的存在。”说明了原始先民们将玦饰作为砂绳切割技术的承载体。随着玉器功能上的分化,玦饰制作在多元化的同时,砂绳切割技术以其“以柔克刚”的特性在后来的玉器工艺制作中越来越多地得到运用,以及河姆渡玦饰的出现,也很可能是受到砂绳切割技术影响下的具体表现。

二、砂绳切割技术与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距今五、六千年前,主要分布于辽宁省西部和内蒙古东部的西辽河流域,地理范围主要包括现今的我国吉林省、黑龙江省和俄罗斯的东西伯利亚地区。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红山文化较之前的兴隆洼文化不仅在玉器的数量和规模上都有较大的增加,而且在玉器的制作工艺上更是有完整的步骤和具体的工艺环节。在兴隆洼文化时期,砂绳切割技术主要还是运用在玦口上,技术环节上显得单薄,直到发展到“红山文化阶段,玉文化发展至高峰时期,砂绳切割技术最为显要地使用在玉箍型器的取芯技术和玉牌饰等曲面型器物曲面片的开片技术上。”砂绳切割里开片技术的使用更多地运用在一些玉器的加工工序上,此时,甚至从单向砂绳切割逐步进步到对向的砂绳切割,不仅促进了原始社会玉器制作和制陶业的生产大分工,而且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在红山文化晚期,随着砂绳切割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玉器也渐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并且形成了一套与尊卑相关的玉器制度。红山文化时期,砂绳切割技术作为弯形玉器制作工艺的必要环节,红山文化遗址几乎每个出土的弯形玉器都运用到了砂绳切割技术。但与兴隆洼时期相比,以及和同类玉器品种相比,此时的砂绳切割技术较少地运用在玦饰上,较多地运用在神器和礼器的工艺制作上。“牛河梁遗址规模宏大,主体分布范围1.2平方公里,是红山文化晚期的中心性祭祀遗址,也是正式发掘出土红山文化玉器数量最多的一个地点,但至今尚未发现玉玦。”在红山文化时期,由于玉器工艺者对玉器工艺技术要求的提高以及人类认识的发展,玉器的表面都经过打磨和抛光的处理,使得玉器的表面相对光滑,故砂绳切割技术较难发现。但在一些弯形的玉器里学界还是发现了砂绳切割技术的痕迹。学者邓聪教授曾在《红山文化东拐棒沟 C 形玉龙的工艺试析》一文中,就大胆假设先民们利用砂绳灵巧的切割方式完成对C 形玉龙中孔的椭圆形芯切割。

红山文化是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期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文明,在其文化遗址中出土一大批造型生动别致的玉器,有猪、龟、鸟、蝉、鱼等动物形象,体现了不同的地方类型或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经济类型不同的文化特色相交汇产生的多元文化发展,表明了当时的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形成了极具特色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此时的砂绳切割技术也同中原古文化和北方古文化紧密联系起来,其中北方古文化是红山文化和河套文化组成的,这两大文化区系为良渚文化玉器时期砂绳切割技术鼎盛奠定了基础。

三、砂绳切割技术与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至少诞生于距今五千三百年至四千三百年之前,分布中心主要在太湖流域,主要历经石器时期、玉器时期、陶器时期。良渚文化玉器,达到了石器时代文化的顶峰,不仅数量众多、品种丰富,而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石器的制作工艺更加精湛,是良渚先民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精髓。在崧泽文化时期,“线切割技术在玉片素材分割及二次加工,都发挥得淋漓尽致。”良渚文化正是在此基础之上创造了玉器时期。在良渚文化的玉器中常用的切割痕主要有线切割痕和片切割痕,而玉器的制作工艺已经流行砂绳切割技术,良渚文化遗址一些大型玉环中,考古学者亦有发现通过砂绳切割来取出中孔玉芯的例子。“江苏句容城头山崧泽文化至良渚文化早期墓出土的半月形玉饰、鱼形玉饰、半壁形玉璜、小玉璧等,均具有明显的线切割遗痕。”良渚文化所出土的主要玉器有玉琮、璧、瑛、符、镯、佩、珠、管、环等礼器,其中,多数玉器以柱形器、冠状器、三叉形器、半圆形额饰、锥形器、冠状器、三叉形器、半圆形额饰、锥形器、镯、箍等复合件为主。从出土文物可以看出,良渚先民们更广泛地将这种工艺技术运用到玉器的制作上。

从地理角度来看,北方以兴隆洼和红山文化为代表首先发现了砂绳切割技术和砂绳切割技术的内涵——开片技术,而南方则以马家浜、崧泽、良渚等文化为代表进一步研发了砂绳切割技术的另一个深度——二次加工技术。在良渚时间,原始先民更是将开片、二次加工、砂绳切割等砂绳切割技术大量运用在玉器的制作之上。随着玉器时代的到来、玉器产量的增加,目前出土的玉器上至今还能依稀可见使用砂绳切割技术所遗留下的痕迹。北方红山文化与南方良渚文化玉器相映生辉,与同时期有着玉文化传统的部族相比,共同谱写了新石器时代玉器工艺的辉煌篇章。

桑野遗址是迄今日本最早出现玉器饰物的地点,桑野遗址的发现显示出日本玉文化是来源于东北亚大陆,更可能与中国东北地区、与兴隆洼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亦因红山文化的地理范围为我国吉林省、黑龙江省和俄罗斯的东西伯利亚地区,在自然环境和人文传统上都具有相似性,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地方在史前时代都有制作和使用玉器的传统。从而,我们再探讨红山文化玉器工艺制作的来源除了兴隆洼文化外,还有来自北方吉林、黑龙江地区的文化因素,而在分析吉黑地区玉器的源流问题时,除了对中国境内出土玉器之间的关系做比较,还需要考虑与其相邻的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甚至隔海相望的日本列岛史前玉器的情况。

[1]叶小红.中国玉文化科技人类学研究——史前玉器砂绳切割技术考[D].中央民族大学,2009.

[2]邓聪,吕红亮,陈玮.以柔制刚——砂绳截玉考[J].故宫文物月刊,2005(265):74.

[3]张敏.句容城头山遗址出土的史前玉器及相关问题的讨论[J].东南文化,2001(6).

R36

A

猜你喜欢

红山良渚玉器
5000年前的“良渚人”爱吃什么肉
红山荞麦看木森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红山蚁的伏击战
探究玉器的鉴赏与收藏之间的关系
良渚保护大事记
良渚古城
“玉”见良渚
西汉玉器的鉴定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