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世说新语》看王戎

2017-01-30刘丽玮

山西青年 2017年10期
关键词:司马氏晋书竹林七贤

刘丽玮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从《世说新语》看王戎

刘丽玮*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思想最为矛盾,性格变化也最大。他是竹林玄学的继承者,同时又影响着元康玄学。本文将结合《世说新语》,讨论三个时期王戎不同的性格特征,并论述其对魏晋玄学的影响。

世说新语;王戎;魏晋玄学;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包括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河内向秀、陈留阮咸、沛国刘伶和琅琊王戎,是魏晋清流名士的象征。而身处之一的王戎,既无学术著作,品行又劣迹斑斑,但是他却能跻身于“竹林七贤”,实在令人费解[1]。根据《世说新语》的记载,不同时期的王戎性格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原因需要我们深究。

一、入仕之前

王戎,字濬冲,琅琊临沂人。少年时代的王戎,聪明伶俐,崇尚玄学,同时又轻视金银,深得阮籍的赏识。虽然二人年龄相差悬殊,但是却成为忘年之交。此时的王戎,是“竹林玄学”的继承者。

(一)聪明伶俐。《世说新语·雅量》记载:“王戎七岁,常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2]。”名士传曰:“戎由是幼有神理之称也①。”

(二)胆识过人。《世说新语·雅量》记载:“魏明帝於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2]。”

(三)藐视金银。《世说新语·德行》记载:“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领州刺史。浑夢,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率致赙数百万,戎悉不受[2]。”

(四)不守礼教。《世说新语·德行》记载:“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牀,和哭泣备礼……不应忧峤,而应忧戎[2]。”

(五)崇尚玄学。《晋书·王戎传》:“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岁,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俊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3]。’”

二、入仕之时

伴随着高平陵事变,“竹林七贤”内部出现了分歧,以嵇康、吕安等为代表躲进山林,拒绝司马氏集团。另一种是以阮籍、王戎等为代表,投向司马氏集团。在魏末司马氏政府中,王戎左右逢源。他既能与阮籍不守礼教,纵情酒色,又能得到司马氏的追随者,钟会的青睐。《世说新语·任诞》记载:“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2]。”而《世说新语·赏誉》篇记载:“王濬冲,裴叔则二人总角诣钟士季,须臾去,后客问钟曰:‘向二童何如?’”钟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2]。’”然而,伴随着司马氏残暴的杀害名士,王戎妥协了,从一个追求社会理想的清流转变为唯利是图、虚伪奉承的小人。

(一)视财如命。《世说新语·俭啬》篇记载:“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2]。”《世说新语·俭啬》:“王戎俭吝,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责之[2]。”

(二)唯利是图。《世说新语·纰漏》记载:“任育长年少时甚有令名,武帝崩,选百二十挽郎,一时之秀彦,育长亦在其中。王安丰选女壻,从挽郎搜其胜者,且择取四人,任犹在其中[2]。”

(三)向往竹林。《世说新语·排调》记载:“嵇、阮、山、刘在竹林酣饮,王戎后往,步兵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王笑曰‘卿辈意亦复可败耶[2]?’”

伴随着“竹林七贤”的瓦解,竹林玄学所倡导的“越名教而任自然”,显然很难继续再发展下去,这是一种极高的道德人格理想,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导致后来郭象等人对它的纠正。西晋太康以后,门阀子弟“放达”之风盛行,蔑视明教,使明教发生危机。郭象认为“名教即自然,自然即明教”,二者密不可分。他提出“内圣外王”的学说,认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显然是为统治者服务。郭象《庄子注》曲解“道”的含义,不露痕迹的加上儒家的传统色彩。而王戎,便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社会的黑暗残暴,促使王戎性格快速转变,但是他的思想,仍然和玄学有关。无论是向往竹林之游还是品评人物,也都是以玄学为标准,这体现了他思想与行为的矛盾复杂性,这也是虚伪混乱社会的产物。

三、晚年时期

到了晚年时期,西晋政局动荡,王戎性格又发生了变化,远离官场,自由游乐是他的追求。

贾后荒淫乱政,诸王拥兵自重,官僚奢侈腐化,社会已处于总崩溃的边缘。王戎看到政局无法逆转,于是敷衍政务,尸位素餐[1]。《晋书·王戎传》记载:“戎以晋室方乱,慕蘧伯玉之为人,与时舒卷,无蹇谔之节,自经典选,未尝进寒素,退虚名,但与时浮沈,户调门选而已,寻拜司徒,虽位总鼎司,而委事僚宷,间乘小马,从便门而出游[3]。”《太平御览》记载:“王戎虽为三司,率而私行,巡省田园,不从一人,以手巾插腰,戎故吏多大官,相逢,辄下道而避之②”。王戎这个时期开始返璞归真,回归田园,重温竹林时代的平民生活。虽然时过境迁,但他对竹林的向往和怀念一直存在。《世说新语·伤逝》记载:“王濬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2]。’”

后来发生“八王之乱”,王戎沦为政治道具,面对战场的生死,王戎从容不迫,保持了名士风度。《晋书·王戎传》记载:“在危难之间,亲接锋刃,谈笑自若,未尝有惧容[3]。”

[ 注 释 ]

①《世说新语·雅量》注引《名士传》:“戎由是幼有神理之称也.

②《太平御览》七百十六引《竹林七贤论》:“王戎虽为三司,率而私行,巡省田园,不从一人,以手巾插腰,戎故吏多大官,相逢,辄下道而避之.”

[1]王晓毅.王戎与魏晋玄学[J].东岳从论,2011(12).

[2]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M].中华书局,1987.

[3]房玄龄,等.晋书[M].中华书局,1974.

[4]卫绍生.竹林七贤与魏晋玄学[J].中州学刊,2014(10).

刘丽玮,女,汉族,河南漯河人,河南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I

A

1006-0049-(2017)10-0126-01

猜你喜欢

司马氏晋书竹林七贤
闻鸡起舞
入魏司马氏人物及其后裔研究
嵇绍重礼
闻鸡起舞
论司马氏对曹髦之死的应对
—— 兼论葬仪之议中的刘贺记忆
艺苑
历代竹林七贤主题美术作品的表现方式简析
枕戈
“绝版的竹林”之七
“竹林七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