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
——以《见字如面》和《朗读者》为例

2017-01-30

山西青年 2017年10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受众文化

唐 娟 罗 彬

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浅析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
——以《见字如面》和《朗读者》为例

唐 娟**罗 彬*

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经济繁荣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与此同时也开始追求精神生活。文化类电视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继真人秀节目之后又一备受青睐的节目类型。本文以最近推出不久的两档电视读书类节目《见字如面》和《朗读者》为例,就目前中国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进行了研究。

传播;创新;影响

《见字如面》于2016年12月29日开播,是一档由黑龙江卫视推出的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见字如面》第一期,视频网站点击量2000万次,每期平均点击率在1500万次左右。播出当日主话题#在此见字如面#冲至新浪微博综艺话题榜第二,节目相关话题阅读总量达到7543万次。该节目从播出至今总共有11期,每期都会请两位文化学者作为拆信嘉宾,介绍信件书写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讲述一些信件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读信嘉宾则是由张国立、何冰、归亚蕾、蒋勤勤等众人皆知的明星担任。

《朗读者》是在2017年2月18日首播,是由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董卿带领团队制作的一档朗读类节目。节目每期都有一个固定的主题,第一期节目的主题是“遇见”,围绕这一主题,不同的嘉宾分别讲述自己与主题相关的故事,根据自己的经历选择朗读的内容。朗读的内容有书信、诗歌、散文、歌词等等,只要是文字性的,可以用声音呈现并进行表达的都可以成为被朗读的对象。与《见字如面》一样,朗读的嘉宾多是具备社会影响的人物,有企业家柳传志、医生蒋励、演员濮存晰等,其中也不乏鲜花山谷夫妇、“同桌妈妈”陶艳波这样“有故事”的普通人。

《见字如面》和《朗读者》虽然播出时间不长,但是自播出以来就好评不断,口碑都很好,豆瓣评分《见字如面》9分,《朗读者》9.3分。这两档节目均在短短几十天之内就获得较高的收视率,吸引大众参与话题讨论,引发全民陷入朗读热潮。这两档节目之所以能成功,能在目前电视节目百花齐放的环境中脱颖而出,主要还是在于节目的创新。他们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节目的形式

选择阅读这种独特的形式,可以融入嘉宾对内容的理解,一字一顿之间都散发着文字特殊的魅力。这时候节目成为文字的一种再现、衍生,通过嘉宾的朗读和演绎,文字描绘的一个个鲜活世界犹如画卷般展开。就节目的形式而言,《见字如面》和《朗读者》都充分发挥了电视媒介的优势,电视是集声音与图像为一体的媒介,能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现场感,极大的满足受众那种想要参与其中的需求。但凡会说话的人就会朗读,声音的那种穿透具有神奇的力量,给人以心灵的慰藉,仿佛屏幕背后的受众也在同一时间参与了这场与作者的对话,具备很浓厚的仪式感。感叹、停顿、抒情,随着场上嘉宾的抑扬顿挫,我们看的人听的人也在默默地读,声音通过电视信号传递出的内容让人印象深刻。节目不仅仅在于读,还会根据到场嘉宾的不同,选题的不同,配以相应的材料,这些材料多以音像、照片的形式呈现。视觉传播的基础之上借助声音的穿透,引领受众到达一个全新的文化领地。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在工作之余,我们选择一个安静的角落,读一读喜欢的文字似乎成为了一种难得的奢侈。阅读是需要闲暇的,还需要情怀,朗读类节目的备受关注也激发了众人的阅读、朗读的兴趣,阅读这种形式带给人耳目一新的体验。

二、传播的内容

在传播内容上,《朗读者》打的是感情牌。邀请的嘉宾也是在各行各业中极具社会影响的人物。像《朗读者》当中,作为阅读嘉宾的濮存晰回忆了自己童年的遭遇,引发受众共鸣,谁也不曾知晓炙手可热的大明星居然小时候是个身体有缺陷的孩子,和无数普普通通的人一样,也有小烦恼,也害怕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世界小姐张梓琳讲述当妈妈之后人生角色的转变,朗读了作家刘瑜的文章《愿你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见字如面》第二期主题是陪伴,节目请了一对母子,妈妈陶艳波陪伴聋哑儿子杨乃斌上学16载的故事打动了屏幕前的我们。像有一期里提到蒋雯丽担任艾滋病形象大使,接触艾滋病患者这一群体,给予他们最起码的关怀和帮助。

传播内容的选择上,《见字如面》和《朗读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像是阅读的书信按照时代可以划分为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当代的。信件内容方面涉及军事、情感、文娱、政治等多个领域。像近现代的书信里就有鲁迅从师生到夫妻的爱情故事、刘慈欣写给女儿的信,罗永浩的求职信等等。信件内容的多元决定了节目题材的多元,性格迥异的嘉宾们又会为节目赋予新的活力。

节目在设置上通过嘉宾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或者介绍信件背后的故事来传递一种人文关怀,这其中有嘉宾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也有对于亲情、爱情的歌颂,还有对于一些工作的赞美等等,都是宣扬真、善、美,在弘扬社会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看到的不仅仅是几十分钟的节目,节目传播的更是一种价值观,一种美好的生活理念。

三、营销的方式

营销方式的转变也是这两档节目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见字如面》第一期率先在腾讯视频上播出,先于在电视上播出。每周还会在各大视频网站和黑龙江卫视播出,此外,每段朗读还被做成“单曲”传播,有单曲版,还有合集版。《朗读者》早在正式播出之前就借助中央电视台和节目官方微博进行了节目的推广及宣传。节目播出后还在荔枝FM、喜马拉雅FM等广播类APP进行线上传播。微博也好,视频网站也好,广播类APP也罢,这两档节目都在新媒体环境下找寻到了科学而合理的营销方式。借助微博发起话题讨论、进行节目预告、甚至于介绍节目录制过程中嘉宾的表现。视频网站和广播类APP的出现更是使得节目可以成为随时听的一种精神乐曲,给人以深层次的快乐与美好的收听体验。

节目在满足不同年龄层的偏好上做到了很好的平衡。上年纪的人可以选择使用广播类APP进行收听,无需守在电视机前苦苦等待。中年人大多喜欢直接看电视,电视直播带来的声画享受给人以精神的愉悦。年轻人中上班族居多,不一定有时间按时观看,这时候视频网站就是个不错的选择,弥补了工作后没法消遣的问题。微博等新媒体的互动、即时等特点使得受众愿意主动地去搜索、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节目。比起传统的借助赞助商、广告来进行营销,新媒体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成本低、收益高,受众也乐意接受这样的方式。

毫无疑问《见字如面》和《朗读者》的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之后产生的结果:既有名人的光环效应,也有相对克制、不以煽情爆料为看点的制作理念;既有对人生价值、人生情感的挖掘,也有对纸上文字的重塑和重新演绎。本文只是从节目形式、传播内容以及营销方式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比较两档节目的共同点,研究它们的创新之处,试图给我国其他文化类电视节目一些启示。文化类电视节目在传承优秀文化、提供公共娱乐、传递主流价值观等层面上发挥着重要功能。开办文化类电视节目是为了对受众进行文化传播、知识教育,考虑到受众的实际需求还得具备一定的娱乐性。综合来看,《见字如面》和《朗读者》在这几点上都做的相当不错,可以为其他同类型的节目提供借鉴。

[1]高燕.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传播价值与创新路径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6(14).

[2]阴菊花,尚婧.电视节目的的移植与创新[J].新闻传播,2015(11).

*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族日常生活中的仪式传播与文化认同研究》(项目编号:15xxw003)阶段性成果之一。

G

A

1006-0049-(2017)10-0036-02

**作者简介:唐娟(1993-),女,汉族,四川广安人,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2015级新闻学硕士研究生;罗彬(1968-),男,汉族,四川南充人,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受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谁远谁近?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