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鲁丁《新疆问题》评述
2017-01-29马振霞
马振霞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程鲁丁《新疆问题》评述
马振霞*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新疆问题》一书系民国年间程鲁丁所著,涉及民国新疆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农业、矿产、交通、民族及人物等各方面的资料。该书至今未有学者进行系统的研究,仅在个别题解专著中略为提及,实为缺憾。笔者认为,该书立足爱国,紧扣时事;注重民族,对新疆各民族的历史、人口、迁徙有详细记载;资料全面,广征博引,特别是记述新疆国际关系、领土变迁十分详细,对于当代我国处理新疆与周边国家外交关系、提高我国维护边疆领土安全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该书以孙中山“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其治边思想及理念对于今日推动“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程鲁丁;新疆问题;文献价值;一带一路
一、程鲁丁生平
程鲁丁(1910-1984),汉族,四川万县人,上海大夏大学毕业,是民国年间著名的边政学者。曾任重庆《商务日报》、《扫荡日报》主笔,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编审,上海法学院、上海大夏大学、暨南大学教授。1981年入四川省文史研究馆,任馆员及万县市政协文史工作委员会委员。民国二十一年(1932)五月,程鲁丁与余勋绩、傅昧别、甘永柏、李景星等创刊《这一周》小型周报。民国二十一年(1932)《万州日报》交地方人士管理,程氏任报社主笔兼经理;民国二十二年(1933)十月,21军独立二旅旅长杨国桢任县警备司令,接收《万州日报》,委任程氏为报社编辑;民国二十三年(1934)五月,88师师长孙元良驻防万县,报社改组,程氏任报社编辑兼经理。作为一位诗人及学者,程氏文章及随笔颇丰,著有《在黑暗中》、《我所爱读的书》、《济南之鬼》、《我徒然地饰了一幕悲剧的演员》、《上海学生的娱乐生活》、《抗日救国声中应该认识我们的力量》等文章,民国二十一年(1932)在《申报》即发表《三等电车》、《亭子间》、《新寒衣曲》、《吹牛论》、《站在电车头上兜风》、《何人送战袍》等文章及诗歌。民国二十三年(1934)出版诗集《新生》,收有《牧歌》、《彷徨》、《新生》等诗。新中国成立后,程氏著有《我所知道的甘祠森》、《我在重庆扫荡报的片段回忆》、《记蒋介石与邓锡侯的一次摩擦》、《辛亥革命后万县的同盟会员及其活动》及《李重人专辑》与《程鸿藻事略》等文章著作。民国年间中国深陷内忧外患之中,他推崇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尤对边政问题颇有研究。于民国三十八年(1949)出版《新疆问题》、《琉球问题》,期望藉此引起政府对于边疆问题之关注。
二、《新疆问题》内容及价值
《新疆问题》是民国末年程鲁丁所著针对民国时期新疆情况的一部著作。民国三十八年(1949)四月初,由上海文献书局发行,中国印书馆印刷。是书除卷首两篇序外,共五章,约七万五千余字。第一章绪论,分“历代经营”、“民族宗教”、“地理环境”、“经济价值”4节;第二章新疆之国际关系,分“英日回诸国”、“苏联之策划”2节;第三章新疆领土之变迁,分“俄国划占之地”、“帕米尔之丧失”、“所谓新蒙纠纷”3节;第四章新疆历次之变乱,分“哈密回乱”、“阿山民变”、“伊宁事变”、“北塔山事件”4节;第五章结论,分“确定民族政策”、“实行民主政治”、“加强经济建设”3节。从内容来看,《新疆问题》包含了政治、军事、外交、经济、农业、矿产、交通、民族及人物等方面的资料,反映了民国年间新疆的社会状况。纵观《新疆问题》,其书内容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广征博引,资料丰富
是书引用多部参考文献,包括官修正史、地理、方志、条约与档案等。第一章“绪论”中即引用《史记·大宛列传》《额默引苏都尔》《托忒》《新疆志略》《新疆研究》《汉书》《唐书》《元史》等。此外,第二章“新疆之国际关系”引用了光绪三十三年(1907)《英俄条约》,民国七年(1918)《中日军事协约》,民国二十二(1933)年苏联《真理报》、东京《日日新闻》,咸丰十年(1860)《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条约》、《北京条约》,光绪五年(1979)《返还伊犁条约》(即《利娃家条约》)、同治三年(1814)《塔尔巴哈台界约》,光绪七年(1981)《伊犁条约》,民国九年(1920)《伊犁中苏临时通商条约》,民国十二年(1923)《中苏协定》,民国二十年(1931)《新苏协定》及鲍曼的《新世界》等。第三章“新疆领土之变迁”所引资料书目更多,除《西北界约》包含的十二个条约外,尚有《旧唐书》《大清一统志》《新唐书》《契丹国志》《辽史》《蒙鞑备录》《大金国志》《蒙古源流》及徐松《西域水道记》等书。《新疆问题》广泛吸取了各家研究成果及档案资料,囊括了有关新疆的主要文献,做到有理有据,广征博引,令人信服。
(二)表格并用,经纬互参
该书为后来的学者积累了丰富而详实的民国时期新疆资料,为了便于说明,程氏在文字表述中穿插表格,经纬互参,汇总比较新疆各方面的情况。兹列举如下:《新疆各族人口百分比表》、《新疆各族分布情形表》、《新疆全省矿物产地百分数表》、《新疆对印度贸易统计表》、《新疆对阿富汗贸易统计表》、《新疆对苏联贸易统计表》、《苏联货物输入新疆贸易统计表》、《新疆对苏联输出统计表》、《“西北界约”失地简表》、《新疆油田分布情形表》、《新疆近年耕地统计表》、《新疆河渠长度及灌溉面积表》等。该书运用大量图表,直观地展现了民国时期新疆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且该书详细记述了有关新疆各条约签订的前因后果,并给予对各事件的评判与观点,内容全面细致,便于读者考察研究。
(三)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该书在选材上贯彻了“详今略古”的原则,突出重点。以所记历代新疆大事为例,该书第二章至第四章以大幅篇目介绍清末至民国新疆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占本书总篇幅的三分之二,主要以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新疆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为重点,为当时的现实服务。第一章以新疆的历史沿革为线索,作者介绍了新疆的民族宗教、地理环境、经济价值等发展状况,以古鉴今,从而说明了新疆的重要性及战略意义。第二章通过介绍新疆与英、日、苏等国的关系,旨在强调新疆地理与资源的重要性,海防与陆防同等重要;新疆处于苏日英三国逐鹿之下,因引起当局关注。第三章通过记述新疆与苏联的疆界问题,指出划清边界、巩固边防的迫切性。第四章通过介绍新疆几次主要的变乱,指出新疆自民国以来,变乱丛生;究其根本,有民族原因、当局腐败、国际阴谋等因素。第五章在前四章介绍、分析的基础之上,作者从民族政策、民主政治、经济建设三方面提出其关于新疆治理的几条建议。
三、《新疆问题》中经纶世务的治边理念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的边疆民族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外国势力掀起了新一轮侵略和分裂中国的活动,中国的边疆危机和民族危机再次加深。“因此,民国时期的边疆民族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边疆观念和治边思想与前代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对民国政府边疆民族政策的形成及其边疆民族问题的处理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2]《新疆问题》一书以孙中山“三民主义”为核心,从民族政策、民主政治、经济建设三方面阐述其治边理念,作为保障新疆长治久安之策。
(一)民族政策
我国过去的边疆民族政策主要分两大类:第一类为放任政策;第二类为分化统治政策。“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与中国历代王朝民族政策的一个显著的不同点,就是承认各民族的平等地位。”[3]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创立之时,孙中山即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提到中华民国是“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位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其后,“五族共和”平等相处、共同发展的政治原则以法律形式加以确定并得以广泛传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宪法》等都有规定民族平等的内容[4]。该书反复强调民族平等对于稳定治疆的重要性,指出以往错误的边疆政策包括放任政策和分化统治政策,不利于中央统治及边疆稳定繁荣。
(二)民主政治
实行民主政治,实现国富民强,首先要发展教育,孙中山则主张大力发展西部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程氏建议:改定新疆教本荒谬之言,培养师资人才,兴办社会教育,吸收新疆青年到内地就学,加强新疆与内地的联系,普及边疆教育等。诸此建议,对今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亦有借鉴之意义。青少年作为一国未来之希望,若在其幼年时期便接受此种分裂祖国、扭曲事实的荒谬言论,对其日后的成长和发展亦当造成巨大危害,从而导致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动荡与不安。教育对于一个民族乃至国家的影响,不得不引以重视。其次,程氏认为,新疆吏治黑暗腐化,引起人民普遍不满,从而酿成事变。杨增新主政时期,新疆尚能保持主权完整。金树仁上台后,任用私人,重征赋税,战乱频发。盛世才夺取政权后,新疆已成为日、苏势力角逐地,而南疆的喀什,又成为英国的势力范围。这与新疆吏治的腐败恶化,有非常大的关系。盛世才主新后,实行高压政策,导致伊、塔、阿三区变乱,最终使新疆陷入混战。因此,程氏以整饬吏治为核心,建议新疆当局肃清贪污,惩处伊、塔、阿三区叛乱分子,实行民选自治,将中央对新之既定政策彻底实施,以此妥善处理边政事务,汇聚民心,实现新疆之和平局面,贯彻其民主政治。
(三)经济建设
该书详细介绍了新疆的矿产资源,列出《新疆油田分布情形表》,对新疆之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形式,程氏主张:鼓励民营铁厂,筹设公营铁厂;聘请技术专家,改良技术;集资合股经营石油,为国家发展计,新疆石油之开采迫在眉睫;筹设国营采金厂,发展国民经济等。其主张立足实际,条理清晰,可行性高,于今日新疆的发展建设仍有益处。
孙中山认为:“国家之强弱,以铁路之多寡为衡,……民国今日贫困极矣,开辟富源,振兴实业,非铁路不为功”;苟无铁道,转运无术,而工商皆废,复何实业之可图?故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5]。故发展新疆之交通运输业,内可加强新疆与内地之联系,开发新疆本土经济;外可有效抵御英苏等国之侵略,巩固国防,实乃一举多得。
尽管该书的治边思想存在些许局限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关于经济发展,资源开发,民族平等团结等思想,在今天对新疆的发展及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仍有指导和借鉴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疆问题》一书,内容详实,引用资料来源丰富,便于读者利用,史料价值高,对研究今后新疆发展中的问题及前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程鲁丁.新疆问题[M].上海:文献书局,1949.3.
[2]方素梅.中华民国时期的边疆观念和治边思想[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31.
[3]李国栋.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182.
[4]程鲁丁.新疆问题[M].上海:文献书局,1949:150-152.
[5]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1:383.
马振霞(1992-),女,回族,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大学人文学院,2015级历史文献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疆地方汉文文献研究。
D
A
1006-0049-(2017)24-00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