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学校专业衔接研究

2017-01-29王顺翔

山西青年 2017年7期
关键词:技能型技工学校校企

王顺翔

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上海 201913



技工学校专业衔接研究

王顺翔

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上海 201913

技工学校最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出社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完美衔接。对此,校企合作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力举措。分析当前校企合作的现状发现,当前学校与企业合作衔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几点改进的建议对策,旨在使学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更加契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技工学校;专业衔接

一、引言

技工学校是直接向社会、企业输送专业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渠道,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各企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从当前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技能型人才依旧较为匮乏。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也鼓励技工学校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形势下,校企合作成为当前技校学生专业技能与企业需求衔接的重要发展方向。就目前而言,虽然许多的技工学校都逐渐开始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培养高能力、高技术的人才,但从校企合作开展的效果来看,当前技工学校与企业的衔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技工学校与企业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在校企合作中,一般都是技工学校积极主动的选择、邀请企业合作,多数企业其实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并没有全面的认识,认为校企合作对自己企业的发展并没有较大的作用,参与积极性也不高。这种“一头热”的情况导致最终只有极少数的企业与学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并且合作形式以浅层次、短期为主,缺乏长期深入的合作关系。

(二)学校与企业合作的目的不一致

学校为了培养出专业技能较高的人才,在校企合作中是较为积极的一方,学校也会根据产业需求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如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开发“一体化”课程,参与“一体化”教学改革、“一体化”师资培训,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等。而企业所追求的则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在校企合作中不太重视长远的规划,甚至有部分企业将需要长期投入才能获得效益的校企合作看做企业的严重负担。企业和学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其目的仅仅是追求速成和短期内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

(三)学校与企业合作层次不够深入

据调查发现,当前大部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都只局限于企业资金、设备的投入,企业市场信息的提供,学校毕业生输出等方面。至于人才培养的过程及课程设置等方面,企业并没有太过重视,在师资培训、课程计划制定、教学改革、技术交流、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没有真正的参与进来。另外,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校内生产基地、开设“订单班”等,更多的是考虑到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而没有对行业、产业发展情况以及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把握,这样培养出来的技能型人才就业时仍有较大的局限性。

三、强化学校与企业衔接的措施

学校与企业都要明确校企合作的基本任务,学校要按照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企业要为学校提供相应的技术、设备、实践场地等。要想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完美衔接,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改进。

(一)企业深入参与人才培养计划

首先,从企业层面上来说,企业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更为了自身的长远发展,需要切实的参与到人才培养计划中。在教学活动安排方面,强化企业文化、班组管理、技术工艺、专业技能、岗位技能、管理文化、生产设备维护等多项培训模块。在教学内容上,实行校内课程和企业工作任务交替并行,由企业提供实习场地和设备设施,配备经验丰富的师傅担任指导教师,学生通过企业提供的多个真实关键岗位完成工作任务,实现学生到职业的有效衔接。

(二)丰富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了发挥校企合作的最大效果,可以灵活开展合作模式。

如采取“订单”合作模式、工学交替模式、教学见习模式、顶岗实习模式(2+1模式)、合作建立职工培训基地、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学校与企业也可以定期举办校企联谊会或企业家报告会等,让学生及时的了解企业需求的变动,尽早为就业做好准备工作。

(三)政府做好引导,提升校企合作支持力度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既是一种公益事业,同时又具有产业属性。要想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衔接,单靠市场调节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给予有力的支持与引导。政府可通过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校企合作的干预和协调沟通,在校企合作中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通过相关免税政策和各项费用减免政策,鼓励企业深度参与技工院校教育进程,形成互动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

四、结语

技工学校毕业生不能很好契合企业需求的问题,校企合作模式是衔接学校与企业的桥梁。开展校企合作模式更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职业能力的提升,能够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真正的运用到企业的项目中,实现学校与企业发展的双赢局面。

[1]夏青.推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实现技工院校新一轮改革转型[J].职业,2015(26):25-27.

[2]王炜.浅谈"校企双制"办学对提升技工院校培养能力的重要性[J].职业,2016(27).

[3]高霞.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层次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13):84-85.

G

A

1006-0049-(2017)07-0187-01

猜你喜欢

技能型技工学校校企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技工学校市场营销学科探究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框架下《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技工学校内控体系设计的重点与难点探讨
感应电机的直接速度控制
技工学校体育选项课在传统班级授课制下的应用研究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