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琵琶启蒙教育教学的研究
2017-01-29王灿
王 灿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音乐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青少年琵琶启蒙教育教学的研究
王 灿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音乐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很多青少年投入到琵琶这种乐器的学习中。在青少年阶段,其自身特征比较突出,尤其是心理和行为上,因此,在琵琶启蒙教育阶段,要循序渐进,采取更加科学与合理的教学模式,推动整个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启蒙阶段挖掘学生琵琶学习的潜力,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青少年;琵琶启蒙;教育教学
前言
琵琶是中国民族乐器的一种,隶属弹拨乐器,在长期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征的民族器乐文化。其在构造上彰显独特性,正是这一原因,给青少年的学习造成困难。鉴于青少年的年龄阶段,手指控制能力有限,加之需要左右手进行有效配合,借助其实现对音准、音高的有效区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节奏感、音准等技能的培养,强化其对审美的感知。另外,为了更好地推动教学,要重视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一攻破难点和重点,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一、重视应用启发性教学方式
在青少年琵琶教学中,要注重融入现代化教学理念,采取启发性教育,避免填鸭式。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更加突出学习的强制性,教育更显单一性与机械性,忽视学生在琵琶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尚未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强迫学生被动接受琵琶学习,不利于激发兴趣,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启发性教育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使得其在自主性学习中进行不断摸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只需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提醒。例如,在某一曲目演奏过程中,如果需要运用强音,可以引导学生表达的目的表现千军万马,此时,学生可以通过联想,由内而外进行强音的表现,正是这种思想性的思维启发,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意图,实现教学目标。另外,教师也可以进行示范,采取不同的手势、触弦的位置等实现,促使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来理解琵琶的把位音高,明确手型的正确性。对于启蒙阶段的琵琶学习,学生对坐姿和抚琴姿势都充满好奇,因此,教师要进行示范,介绍琵琶构造,满足其好奇心,同时,可以示范好听的曲目,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二、强化琵琶演奏技巧和基本功的训练
在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基本功在琵琶学习中的重要性。在进行左手练习的时候,重点是做好手指按弦力度练习,培训手指的独立性,构建换把位感觉,保证按音的准确性。在右手技巧中,基本的是弹跳、力度以及速度等,要保证左右手手型的正确性与稳定性,保证基本功的扎实性。另外,将音阶练习与练习曲进行结合,这是演奏完整曲目的必要条件。对于基本功和技巧的练习,除了动手之外,还要动脑用耳,促使各个技巧能够找到其相应的音色,熟能生巧。在启蒙阶段,在进行左右手弹奏的时候,要保证松弛,这是保证练习持久性的先决因素,避免出现手部肌肉过度紧张的情况。对于音域和音色的变化,需要借助换把实现,因此,要运用正确的方法,避免强上强下的情况,保证手指与手腕同步进行,其中,手腕主动,在进行换把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提升果断性。
三、强调演奏情感与感知能力的结合
对于琵琶的演奏而言,情感必不可少,缺少情感的演奏不会产生共鸣和感染力,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语言。在琵琶学习过程中,演奏讲究神韵,需要借助学生的自身感悟来实现。在进行乐曲学习之前,要了解乐器的背景,明确曲目表达的情感,为学生营造更加真实的画面,借助联觉反应机制,也就是一种感觉带动另外一种感觉,实现情感的自然流露。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实现对乐器的有效处理,举手投足之间都充满了真情实感。对于不同情感的表达,可以通过高低音、强弱音以及演奏的速度来改变。这就要求学生立足联觉反应机制,正确把握表现对象与画面、音乐之间的联觉对应关系,实现对音乐的合理表现。对音乐作品的感知过程就是想象力发挥作用的过程,对音乐的理解代表了一种探索,是培养思维的过程,凸显音乐的创造性特征。对于青少年而言,其对音乐感知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需要教师做具体示范,同时,要求学生多进行训练,多听,在训练中提升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对于乐曲的选择,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忌急于求成,要善于对乐曲进行细致分析,达到逐渐积累和提高的目的。
四、尊重青少年个体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
对于青少年而言,个体差异性明显,具有不同的智力、领域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接受能力。在传统琵琶学习中,主要采用的是集体授课方式,因此,教学方式凸显同一性,教授相同的曲目,布置相同的任务,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学效果不佳。对于学生,其学习水平高低不同,尤其是对于后进生而言,压力较大,而对于优等生,又会感觉学习内容的不足,因此,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为此,为了提升琵琶学习的适应性,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提升,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开展层次化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促使学生都能够体会成就感,增强学习琵琶的信心。
五、结束语
综上,对于青少年琵琶的启蒙教育,要重视分析学生的心智特征,应用启发性教学模式,重视基本功的练习,传授演奏技巧,在演奏中融入感情,强化感知能力。另外,在琵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想,重视儿童学习兴趣的激发,将情感教育蕴含在教学中,提高儿童对于音乐的感受力。要注重采取分层次教学方式,因材施教,保证学生具有较高的琵琶学习兴趣,提升琵琶教学质量。
[1]廖莎.“敦煌杯”首届全国青少年琵琶大赛举行[J].人民音乐,2011(10):85.
[2]靳钦涵.青少年琵琶演奏要素分析[J].北方音乐,2014(03):131.
[3]闵兆霞.少儿琵琶启蒙教学浅谈[J].剧影月报,2009(01):153.
[4]林石城.初学琵琶浅说[J].乐器,1995(01):39-41.
G64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