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述明代宗族的特征与社会功能

2017-01-29贺雪枫王伟哲

山西青年 2017年7期
关键词:族谱宗族

贺雪枫王伟哲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试述明代宗族的特征与社会功能

贺雪枫*王伟哲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在封建社会中,宗族这个团体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组织也得以不断的完善,因而自身更加组织化和系统化。宗族作为中央政府和基层联系的桥梁,不仅起着替代中央政权的管理事务的政治职能,而且在维护小农家庭生活上还起到了一定的经济扶持作用,在教化人民上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宗族;家法祖规;教化

宗族的影响根深蒂固,以至于在现在的日常社会生活中仍然发挥着一定的作用。首先,中国传统的条例本身就是情与法的结合,一直以来统治阶级都采用外儒内法的方针,主要目的还是维护统治者的统治,对于谋反,篡位等政治问题这样涉及政权稳定的行为,法律条例处理的比较严格,但是对于涉及经济的问题一般都可以从轻处理,采用协商调解的方式去处理,一般协商调解的主体就是乡村中有名望的乡绅或者宗族领袖。虽然学界定性中国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但是国家的管理并没有参透到乡村一层,乡村一层的管理经常是宗族里有权威的人或者当地的乡绅一同处理,这种处理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社会一直是宗族主导的宗法色彩浓厚的基层社会,由于这种权力的断层,使得宗族的控制力表现在各个方面,自古以来的这种宗法观念对于中国人办事讲究人情,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一、明代宗族的发展和特征

学界将宗族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或者四个阶段,但都不否认明代时期宗族发生了重大变化。宋代以来,宗族又有了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组织化,宋代宗族得到了地主政权的支持,宋明理学成为宗族的重要理论支撑。明代则更趋向于平民化的趋势,这种趋势表现在三个方面:祭祀祖先的解禁,家法祖规的广泛制定,族田义庄的普遍设置。这种趋势表现在宗族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力也更加的明显。

(一)祭祀始祖上的松弛

自古以来,中国的政教就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宗教被附属于政治来增加政权统治的合法性和维护社会的稳定。宋以前,祭祀始祖的权利被牢牢的掌握在皇帝手中,祭祀祖先也是在专门的庙堂上进行的,老百姓没有建庙的权力,不能在家里祭拜祖先。到了宋代以后,随着地主阶级的分化严重,这样的规定开始松弛,明代时这种私家祭拜祖先的趋势更加的普遍,更多的平民开始建造祠堂。但最重要的转折点在嘉靖时期,由于大礼议之争,礼部尚书夏言请求对官民祭祖上推恩,平民才得以在冬至那天祭祀始祖,这种松弛使得同族的联系加强,更促进了同族的认同感,加强了宗族的凝聚力。

(二)族谱记载的普遍性

族谱是记录一个宗族历史的载体,族谱上有宗族内部的成员名单,各个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个个分支的血脉传承,被记录的个人找到一种归属感。为了保持内部的稳定,族谱上还记录了这个集体的规范,作为这个集体中的个人必须遵守这些规范,按照这些规范去行事,古代的人讲究的就是祖宗之法不能变,按照祖法去处理日常生活中宗族内部的冲突,协调宗族内部之间的关系。这种族谱的记载有三大好处,敬宗收族,维护内部的辈分秩序,强化宗族的集体意识。

(三)族田义庄的广泛设立

明代的族田义庄的范围和数量都比以前扩大和增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明朝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宗法观念淡薄,针对这种情况,宗族大量的设立族田义庄,依靠经济上的支持来加强成员间的联系,巩固宗族内部的稳定。

二、明代宗族在社会管理上的作用

明代宗族出现的三个方面变化,是宗法观念发展并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无论宗族力量在中国古代发挥着或大或小的影响,但是宗族这个观念一直存在,并对乡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在经济上,由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和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要求这个团体发挥一定经济上的援助。贫困家庭能从宗族得到一些物质上的帮助,主要包括宗族内部的救济,宗族养老保障以及宗族公益事业。传统小农经济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风调雨顺可以自给自足。但在自然灾害严重的情况下,宗族依靠自身的经济实力对其成员进行救济,以帮助成员度过难关满足其最低的生活标准,对于鳏寡孤独者,宗族也往往给予救济。除了对其成员的资助,宗族为了增强其实力,在公共问题也会给予解决的方案,比如公共水利,教育,道路的问题,这些大的工程往往要依靠有经济实力的大宗,大宗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和赢得成员的信任,也往往承担起完善公共事业的责任。至于实施的效果主要依靠宗族内部有实力的大族的投资情况和他们自身的道德水平,所以这种责任没有实际上的约束力,仅仅靠宗族领袖的社会责任感的强弱。这种救济方式和公共基础的建设方式也使得人们对于宗族更具认同感,同时由于这种血缘和地缘上的联系,他们从中得到了好处,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愿意通过这种联系去方便行事。另外宗族内部领袖一般由退休的官员担任,这些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人,通常都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士大夫,他们对于教育事业的推导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他们有的直接出资建立学校,有的是将考取功名作为光耀门楣的方式,这样就悄无声息的把国家强化的意识形态参透到乡村中。特别对于处理日常冲突,他们的处理方式也渗透着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传统,在涉及一些内部经济纠纷时,成员之间往往不会寻求官府的处理,而是让当地有分量的宗族领袖去处理,家庭对其宗族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依赖,都使得个人附属于团体。

三、小结

宗族实际上给予的经济支持仅仅是靠道义,这种约束力是随时可以挣脱的,有着极大的局限性,跟现在的社会保障没办法相提并论,这种宗族保障更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而对于一些事件的处理很多一部分是根据祖制和宗族族长的主观想法去判定,这种判定产生的问题是无法应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的。虽然掺杂了个人主观性的判定有失公平和公正,存在缺陷,但是这种政权控制下的空隙给与了人们一些实在的实惠,对乡村朴素的社会风气起到了一定的教化作用,这种宗族的凝聚力给个人发展带来了一点契机,也使得中国人办事依赖于人情的思维方式根深蒂固。

[1]王玉山.中国传统乡村社会中乡绅的历史地位探析[J].研究生法学,2009(10).

[2]陈洪生.传统乡村治理的历史视阔[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06).

[3]王邦虎.我国阶级社会中宗族与国家间的结构关系[J].求索,2005(03).

[4]肖唐镖.从正式治理者到非正式治理者—宗族在乡村治理中的角色变迁[J].东岳论丛,2008(03).

贺雪枫,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硕士。

K

A

1006-0049-(2017)07-0110-01

猜你喜欢

族谱宗族
半张族谱:台湾三兄妹的寻根之路
魏晋南北朝宗族體制與家庭文化建設
高级谱牒师书写家族血脉故事
探究宗族不断编修族谱的特点及其原因
代际分化与“俱乐部式宗族”的形成
佳士得9月拍卖徕卡“族谱树”
吴有春
二战后新加坡华人族谱编纂研究
中国传统宗族福利体系初探
清代宗族祖坟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