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专业优势及对策分析

2017-01-29

山西青年 2017年7期
关键词:案主助人社会工作者

吴 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陕西 咸阳 712100



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专业优势及对策分析

吴 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陕西 咸阳 712100

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积极探索帮助贫困群体摆脱贫困的路径和方法,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社会工作因其与扶贫开发理念及助人方法上的高度契合性,在我国扶贫开发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发展社会工作、助力扶贫济困”这一理念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社会工作者参与到扶贫开发工作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我国的社会工作起步较晚,本土化发展不成熟,社会工作者介入精准扶贫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本文将从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专业优势出发,分析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困境并提出解决对策。

社会工作;精准扶贫;专业优势

精准扶贫政策是我国扶贫政策在新时期、面对新形势所作出的扶贫方针调整,其核心要义在于根据贫困人群的需求制定帮扶策略,从而实现贫困群体高效、可持续的脱贫。扶贫济困一直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者介入精准扶贫不仅提高了扶贫的精确性,对于贫困群体思想的转变也有着重要作用。目前,社会工作者介入精准扶贫工作已经在多个地区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面临着社会认同度低、人才不足、职业发展不健全等现实困境,如何走出困境,使社会工作成为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助力对扶贫开发工作和社会工作专业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的民政工作都由政府主持,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活动虽早已存在,但直到2006年才被正式确定为一种职业。根据民政部的统计,我国目前地方平均每年培训社会工作人员18万人,206358人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其中社会工作师51754名、助理社会工作师154604名,已全国范围内初步建成一支50万人规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

经过十年的大力发展,我国的社会工作制度已初具规模。自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做出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决策部署以来,我国的社会工作政策制度不断完善,国务院相关部门先后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等政策文件,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另外,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评价体系相结合,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等方式,积极推动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发展,社会工作的服务范围也逐步涵盖社区、青少年、精神卫生等多个领域。

专业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完善,社会工作者发展平台不断拓宽。目前全国有310所高校招收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学生、70余所高职高专学校招收社会工作专科学生、104所高校(研究机构)招收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生,每年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学生近3万人。同时,为了保证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就业发展,各地在相关事业单位、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开发设置了11.39万个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扶持发展了3522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会工作者的就业面不断扩大。

二、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专业优势

(一)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的价值理念一致

社会工作者在助人活动中始终将助人自助作为其核心价值理念,通过科学的助人过程帮助案主发掘其自身潜力,从而实现案主自己解决问题的目标,这一价值理念同精准扶贫所倡导的根据贫困对象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扶贫策略,帮助其利用自身具有的优势,依靠自己的力量脱贫致富的理念是相一致的。

(二)服务对象的特定化有助于实现精准帮扶

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以案主为中心,服务对象的特定化有利于实现扶贫工作的“瞄准”。因为致贫原因多种多样,精准扶贫要求精准帮扶,即根据不同贫困人口的状况,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开展扶贫工作,避免所有对象一个标准,一个帮扶方法。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实现根据帮扶对象具体实际情况采取策略,从而实现精确、高效脱贫。

(三)相互合作的助人模式有助提升贫困人口的脱贫积极性

在社会工作的助人过程中,案主不是被动的服务接受者,案主与社会工作者之间是相互合作的关系。贫困群体脱贫信心不足,参与积极性不强是影响整个扶贫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将社会工作的这种助人模式运用到精准扶贫的工作中,改变贫困群体被动脱贫的模式,让贫困群体直接参与到帮扶过程中,让他们能表达自身的需求,对于提升其信心和积极性有着重要作用。

(四)社会工作者资源获取者的角色可帮助贫困群体充分链接资源

社会工作者在助人活动中扮演着资源获取者的角色,积极帮助受助者链接各种可用资源,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精准扶贫就是要根据帮扶对象的具体状况,充分链接外部资源,弥补其在资源占有方面的不足。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扶贫工作提供更加充足的资金支持。

三、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面临的困境

社会认同度低,专业性难以体现。一方面,社会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专业发展尚不成熟,不少人对于社会工作这一职业了解较少,对于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服务领域、工作方法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专业的助人关系难以建立。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是由国家行政机关承担的,社会工作的发展是“半行政化”的,且就目前而言,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主要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的,如何体现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是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社会工作区域发展不平衡,专业人才流失严重。我国每年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学生近3万人,但选择从事社会工作的仅占10%左右。且社会工作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分化,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社会工作发展水平远高于中西部。我国的贫困人群大多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较少的专业社会工作者要服务大量的贫困对象,服务效果难以保证。

社会工作本土化不足。社会工作的发展需求与服务区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国的社会工作虽已建立起基本框架,但其本土化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精准扶贫重在“精准”,要求扶贫工作根据不同贫困区域和不同贫困群体的实际情况开展,这就意味着社会工作者需要在介入过程中不断摸索适合贫困群体的工作方法,从而确保助人活动的有效性。

四、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对策分析

(一)探索本土化路径,提升社会认同度

自社会工作产生以来,扶贫济困即是其助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国家的社会工作起步早,具备完善的社会工作理论体系,这些助人理论对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作用,但又不完全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因此,社会工作者在具体的帮扶活动中,要注意将社会工作理论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积极与当地基层干部沟通,快速掌握服务地区以及服务人群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帮扶计划,确保助人活动的有效性。同时,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灵活运用专业技能解决案主的问题,在助人过程中凸显社会工作参与扶贫的优势,逐步提高专业的社会认同度。

(二)培育农村地区的社会工作人才,实现就地转化

现阶段,我国贫困人口基数大,分布不集中,扶贫工作需要大量的社会工作人才。但由于贫困地区条件相对艰苦,薪资待遇状况也与城市地区存在较大差距,部分专业人才不愿留在这些地区工作,加剧了贫困地区专业人才匮乏的局面。在贫困地区招募有能力且愿意加入到扶贫工作中的人才并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充分发挥他们了解当地状况,熟悉服务对象的优势将有效缓解专业人才不足的状况。

(三)完善社会工作职业体系,发挥社会工作的扶贫优势

社会工作作为我国的新兴职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已逐渐覆盖学校、医务、社区、司法等多个领域,对我国社会福利体系的建设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主要在城市开展,农村地区的社会工作刚刚起步,社会工作在扶贫方面的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完善社会工作的职业体系建设,加强对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支持,使农村社会工作者获得完善的社会保障,吸引更多的社会工作者助力扶贫工作开发,将有效推动我国的扶贫开发进程。

(四)加强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支持,充分链接外部资源

经过长期的扶贫开发,我国的扶贫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未实现脱贫的人口基数依然较大,且分布分散、致贫原因复杂,这使得扶贫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工作中,不仅可以为扶贫工作增加大量的支持资金,也有利于推动贫困地区的整体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社会力量对于扶贫的参与度小,参与效果也不是十分明显。社会工作是链接贫困人群与社会资源的桥梁,加强社会工作机构与企业、慈善机构、扶贫基金会等社会机构的沟通,使社会资源能够有效地助力扶贫,能够有效缓解扶贫资金不足这一局面。

五、小结

社会工作自产生以来,扶贫济困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引入社会工作,借助社会工作专业的知识和工作方法开展扶贫工作,在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困境的基础上探索解决对策,对于促进贫困地区与贫困群体的发展、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吴蒙(1992-),女,汉族,陕西安康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工作。

C916;F

A

1006-0049-(2017)07-0104-02

猜你喜欢

案主助人社会工作者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案主自决原则在老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浅析计划阶段的案主自决
助人无需等待
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
浅析实施案主自决的困境及其对策
重掌生活主导权
——认知行为治疗介入精神障碍康复案例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