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西周乐教内容的人文精神

2017-01-29汪静怡罗南石

北方音乐 2017年15期
关键词:乐教乐舞南昌

汪静怡 罗南石

(南昌航空大学,江西 南昌 330063)

浅析西周乐教内容的人文精神

汪静怡 罗南石

(南昌航空大学,江西 南昌 330063)

西周乐教,即音乐教育,与夏 、商时相比具有较大的区别。夏 、商时期的乐教充满了对宗教、图腾崇拜和统治者的称颂,而西周的乐教更具伦理化、政治化以及人性教育功能等人文精神。论文从西周乐教的三大内容——乐德、乐语、乐舞出发,对西周乐教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进行探讨分析。

西周乐教;音乐;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指与自然界相对应的人类特有的文化精神。注重人的伦理道德和自我提升;强调和谐,天人合一;以人为主体﹑以人为贵,肯定人的价值。礼乐原本作为一种祭祀天地祖宗的仪式,在西周以人为主体的意识觉醒后,发展成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行为品德规范制度。

一、乐德之教

《周礼·春官宗伯》载有:“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1]这便是乐德之教的主要内容。郑玄注曰:“中,犹忠也;和,刚柔适也;祗,敬;庸,有常也;善父母曰孝,善兄弟曰友。”乐德是乐教的基础。

其一,乐德之教的追求是达到“和”。“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体现着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中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和谐的主要特点。在具有政治要求的西周乐教中,音乐的“和”可以实现人文社会的和谐,更具有人文精神。此时,“和”是维护﹑联系社会个人﹑群体之间思想感情的纽带。

其二,乐德之教的内容是强调人的恭敬﹑孝顺和友善。此时的音乐教育并非着重于学习音乐技法,而是注重人品熏陶和道德教化。这种带有浓厚人伦色彩的礼乐教育使西周的礼乐中把 “德”的内涵开始弱化于天命的联系,从“乐自天德(得)”发展至接受乐教的国子们的“精神品行之德”,更加注重“尊”﹑“孝”为主等等的人伦道德。正是因为这种人文精神的觉醒,成就了西周的礼乐文明,正如《左传· 成公二年》所说:“孝,礼之始也”。[2]

其三,乐德之教的目的是维持社会的安定,稳固天子的统治。这时的统治者已经明白:君权实际上不是“神”维护的,而是“民”维护的。并且只有“敬德”才能“保民”,这种“以民为本”的理念肯定了人的价值。在《召诰》中召公明确指出:“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因此,想让国家长治久安,“敬德”是非常重要的。徐复观先生说过:“……周人建立了一个由‘敬’所贯注的‘敬德’﹑‘明德’的观念,来照察﹑指导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正是中国人文精神最早的出现”。[3]

二、乐语之教

西周乐教设有乐语一科,其内容为:“兴﹑道﹑讽﹑诵﹑言﹑语”。郑玄注曰:“兴者,以善物喻善事;道,读曰导,导者,言古以削今也;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发端曰言;答述曰语。”即是诗乐的读写﹑背诵﹑咏唱以及运用在社交礼仪中时的引发﹑应答。乐语之教是靠诗教来实现的。

一方面,在人际交往中,诗歌弦诵,是实行诗乐酬唱应答时不可或缺的。西周时期,诗歌这一艺术形态,结合琴瑟﹑音韵﹑节律表现了人心中的志气与情感。即是“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的形象表现。这种“乐语”教育与人的心声﹑感觉紧紧联系,诗乐生乎心,形乎声,表于情,深深散发着人文情怀。

另一方面,乐语又与乐德相辅相成,以“乐语”教“乐德”,从“乐语”中体会到“乐德”。乐教缺少不了语言,它是思想的重要载体。而乐语之教便是通过语言,把人伦道德的思想作用于人。孔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4]“兴于诗”,即是通过诗的学习而有所感悟,培养道德情操,从而提升自我。国子通过学习乐语内容以及诗教,掌握“风﹑赋﹑比﹑兴﹑雅﹑颂”六诗的能力,做到以善物喻善事,言政之正,诵今之德,树立礼仪道德典范,实现完成道德教育的过程,体现了乐教中乐德的人文内涵。

三、乐舞之教

西周时期的“乐”是诗﹑舞﹑乐“三位一体”的,“乐”是诗﹑舞﹑乐的总称。因此,乐舞之教也是组成西周乐教的重要内容之一。

乐舞之教的内容为:“《云门》﹑《咸池》﹑《大磐》﹑《大夏》﹑《大镬》﹑《大武》”六大舞,这史诗性质的乐舞主要用于吉礼,特别是帝王主持的仪式壮丽的祭祀活动中,称扬黄帝﹑尧﹑舜﹑禹﹑商汤﹑周武王的英雄伟绩﹑德高望重。六大舞是当时舞蹈艺术的最高典范,由大司乐负责教授。

从乐舞之教的内容来看,乐舞之教更加以人为主体。虽然乐舞的内容是有关上古历史中祭祀天地山川﹑宗教崇拜还有神化历史英雄的功德业绩的反映与歌颂,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是以音乐﹑舞蹈的形式重现民族历史。国子通过学习人文历史知识,培育文化认同感﹑增加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以此维护社会安定。

从乐舞之教的意义来看,乐舞时刻表现出乐德的人伦道德思想。乐舞与乐语一样,最终都是为了乐德的实现。乐舞歌颂上古明君,使人明德;祭祀敬拜祖宗,使人知孝。甚至从“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示,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以说远人,以作动物。”达到“和”的境界。

综上所述,西周乐教中,乐德﹑乐语﹑乐舞相辅相成,彼此融合。西周乐教褪下神秘的巫蛊和宗教色彩,转向对人的品性教育和自我提升。与夏﹑商时代的乐教相比较,具有极大的差异。西周乐教注重教育人的德﹑智﹑体﹑美等等的各个方面,对现在的音乐教育具有启迪作用。

[1]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史料集[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19).

[2]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M].北京:中华书局,1990.

[3]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M].上海:三联书店,2001(21).

[4]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J60

A

汪静怡(1993—),女,汉族,广东清远人,硕士研究生,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大众音乐文化教育与实践;罗南石(1970—),男,汉族,江西上犹人,副教授,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乐教乐舞南昌
我在南昌 你在哪
南昌是我 南昌是你
龟兹乐舞
先秦时期乐舞美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浅谈孔子的乐教思想对当今音乐教育的意义
南昌护桥记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改变小学语文教学观念
敦煌乐舞美彩墨写精神
———史敦宇艺术作品欣赏
敦煌乐舞团艺术家简介
论孔子的乐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