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古筝形制演变过程

2017-01-29李郅涵

北方音乐 2017年12期
关键词:定弦民族乐器琴弦

李郅涵

(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简述古筝形制演变过程

李郅涵

(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从古至今,无论中外,乐器都跟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努力地去寻求更完美的方式来阐释音乐的内涵,以至于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在悠久的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创新始终是前进的最强动力,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过程。要想使得我国的民族乐器成为发扬光大中华文明的载体,创新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创新;古筝;改革

长期以来,古筝形制的改革都是音乐界人士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究竟是否应该改革,应该如何改革,大家都各持己见。而这篇文章将对古筝形制的改革进行简略的梳理以及概括。

一、早期筝的形制

筝的历史几乎伴随着中华民族大半的历史,可以说它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古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之一。司马迁《史记——李斯谏逐客书》中的记载充分说明了春秋战国时期筝已经在秦地流行了,这也是我们如今称其为“秦筝”的重要原因。另外,袁静芳《民族器乐(修订版)》提到过,在先秦时期,筝不仅仅在秦地流行,而且在当时南方越国也有传承与发展,也就是说,筝历史在我国历史长河中至少流淌了2500多年,可见乐器的发展一旦顺应时代的发展就会体现出超凡的生命力。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筝的发展也是如此。焦金海先生在《论筝乐定弦调式音阶》、《音乐研究》中曾经提到,最早的筝大约为五根弦。到战国时期时,其形制与筑相似。随着历史的推移与变迁,筝在秦汉时期发展为十二根弦。这一时期使用的筝为六尺长,琴身上圆下平,十二根弦,琴码高,弹奏时用骨制义甲,演奏起来声音响亮。直到隋唐时期使用的仍是十二弦筝和十三弦筝,其中十二弦筝主要用于清商乐,而十三弦筝主要用于燕乐,并且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到清代时又出现了十六弦筝。在经过了1000年左右的发展演变,筝已成为一件具有丰富艺术表现力的乐器。

二、建国后初期筝的形制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筝的形制有了很大的改变,其中主要在琴弦数量和琴弦材质方面。在琴弦方面,原本的十三弦筝、十六弦筝发展为二十一弦筝、二十五弦筝;在琴弦材质方面,将丝弦改为钢丝弦和尼龙弦,筝的音域得以扩大,音色得到了改善,同时表现能力也得到了加强。但是,随着民族音乐事业的蓬勃发展,器乐合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音乐形式。筝作为一种极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本应该在合奏乐队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并起到一定的作用,然而它的局限性使它很难与很多其他的民族乐器相互协调,虽然在独奏中能够尽显本色,但却只能被大型民乐合奏排除在外。话虽如此,这却也成为筝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转折点。

三、当代新型古筝

筝在转调方面的不利因素,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古筝曲的合奏和独奏创作思路的展开和音乐多层面的表现。因此,各乐器厂以及音乐艺术院校都不断尝试研制一种性能优良、发展前景广阔的转调筝。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为了寻求传统筝在表现力方面的突破口,在上海、苏州、广州、沈阳等地曾经相继研制出多种不同类型的转调筝,这些改良筝在不同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筝在表现力方面的不足和局限,同时也丰富了筝的演奏技法、增加了筝曲的创作类别。

古筝的传统定弦是五声音阶,而以下介绍的三种新型古筝分别将弦制改革到十二平均律或七声音阶,这给创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不用再受古筝定弦的局限,也能够使演奏者更快地适应一些现代的作品,甚至是国外作曲家的作品。

(一)蝶式筝

蝶式筝是由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何宝泉教授于1965年在天津音乐学院工作期间设计并且试制成功的,在当时被称为“新筝”。“蝶式筝”是1976年,何宝泉教授被调到上海音乐学院工作以后,在新筝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而成的,顾名思义,因为这种筝的形状像蝴蝶,它的筝体就像两把筝合并在了一起,却又采用同一个共鸣箱,所以称之为“蝶式筝”。

(二)W型转调筝

这种W型转调筝又被称作潘式转调筝,经过天津潘海新、潘海伟兄弟二人多年设计并试制成功。由于这种W型转调筝的形体结构不同于传统筝,这就使得它们在音质方面也有一定的区别,相比较于传统筝,W型转调筝的音量和共鸣都比传统筝优秀,低音更加浑然厚重,中音更加清丽透亮。在体积上,W型筝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变化并不大,在这种情况下,从传统筝常用的二十一弦增至五十弦,其中包含了所有的半音,解决了传统筝演奏中左手按音(也就是变化音)难于捉摸的重要问题,大大增加了筝的色彩性。传统筝在转调时通常靠移动琴码来获得效果,但是准确性却很难得到保证,这一点在W型筝身上完全不用担心,因为它完全避免了这个问题。这种十二平均律制的新型转调筝,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让筝曲各种转调的可能变成了现实,使之成为民乐合奏中的重要部分并起到了推进作用。

(三)多声弦制筝

这是中央音乐学院古筝演奏家李萌教授与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在2006年共同研发出的一款多声弦制筝。这种多声筝首先适应于传统五声和七声音阶定弦的作品,使得传统五声弦制的作品可以不作任何改变就能轻易地在多声弦制上演奏,并且使日本、韩国、北朝鲜等七声弦制的作品能够在多声筝上非常容易地演奏。由于筝的左面多了13根弦,作曲家的创作思维变得更加宽广,乐曲的内涵表达也变得更加丰富。

四、结语

我们对于任何艺术的发展和创新,都应该以尽可能多地保留和继承前代艺术的精髓和特点为基础,这就是艺术发展历史的继承性和规律性。实践证明,无论我们从民族器乐的演变过程,或是当今的古筝创作上,都不难看出古筝艺术的创作发展是离不开传统艺术的。当然,无论哪种乐器都是在不断改革的,它们仍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这一切的改变都是为了使乐器更好地发挥自身优点与特色,并且适应更多风格和调性而服务的。

J632

A

,李郅涵(1993—),女,汉族,江苏省泰州市,研究生,扬州大学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研究方向:古筝演奏与教学。

猜你喜欢

定弦民族乐器琴弦
新时期高校民族乐器教学体系的构建
初探中国民族乐器发展之路
古筝曲《婵歌》的演奏技法及艺术表现分析
古筝独奏曲《海之波澜》音乐分析
广西民族乐器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从“洋琴”到“扬琴”——探究民族乐器扬琴的中国化演变
浅谈初学者二胡音准的训练方法
追踪考试热点盘点定弦定角题型
我把雨丝当做琴弦
额头上的琴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