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时代研究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和构建路径
2017-01-29代宏奇
代宏奇
河南省轻工业职工大学,河南 郑州 4500O2
基于“互联网”时代研究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和构建路径
代宏奇*
河南省轻工业职工大学,河南 郑州 4500O2
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行为方式、年龄结构等都有各自的特征,这对“互联网+”背景引起的行业变革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的现状,接着阐述了“互联网+”背景对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的现状和构建路径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在“互联网+”形势下,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构建的对策和建议。
互联网+;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构建路径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我国农民工总数达到27747万,比上一年增长1.3%,其中新生代农民工的比重已经超过60℅[1]。在农民工的代际转移中,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占据了主体地位,而且在价值观念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征。当前“互联网+”背景对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的现状和构建路径带来了巨大影响,因此加强“互联网+”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现状及构建路径的研究势在必行。
一、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的现状
(一)法律意识强弱不均衡
法律意识的内容、结构、价值都与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有了重大调整,而民众的法律意识也必将发生相应的改变[2]。新生代农民工处于改革开放的年代,在我国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他们的思维方式、思想意识有了质的改变,对法律的意识逐步增强。尽管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得到很大提升,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法律意识上呈现出一定不均衡性。大量研究证明,在违法犯罪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有超过85℅的学历为初中及其以下水平。新生代农民工个体以及对法律知识、意志、信仰等方面理解的差异,使得他们在处理权利和义务时有着明显的非均衡性。
(二)护法意识的非理性
我国农民工在法律的认同和实践上具有一定的非理性。认识理性和实践理性要求新生代农民工以人类特有的推理判断及逻辑思维活动,审慎分析法律,认识法的本质和功能,客观的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预判,控制自己的行为,最终做出合法行为。新生代农民工法律认同的前提是依托实践经验,理性评定法是否符合现实社会。只有这样农民工才会真正遵守法律。法律情感的培养要以个人法律实践为基础,然而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处于边缘城市,忽视法律的调整,对法律不信任,对法律的评价、认同存在着非理性。
(三)维权意识的非主动性
维权意识应该成为每位公民的主动维权意识以及生活态度和方式。当前我国公法文化的盛行以及私法观念的缺失,使民众权利意识呈现出淡漠的态势,而我国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都是我国各级立法机关所赋予的,大多民众形成一种消极等待的习惯,几乎不会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动提出诉求以及权利。主客观等因素的制约,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在维权意识方面的非主动性。
(四)守法意识的非自觉性
现实中法律是否被遵守、认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法律作用发挥的大小,这种主观的守法意识被外化成个体成员的行为,主要表现为较低层次的不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和较高层次的法自我内化两个层次。其中法的内化具体来说为自觉主动履行义务,遵守法律。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率与过去的农民工相比不断上升,而且尚未达到守法意识的最低要求,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生代农民工守法意识的非自觉性。
二、“互联网+”形势下,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构建的对策和建议
2015年李克强在十二届三中全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制定“互联网+”计划,自此“互联网+”已经成为一项国家战略[3]。它既包括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也包括对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的产业升级。它既为传统媒体的转型提供了契机,也是传统媒体转型的必要途径。在培养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方面,“互联网+”提供了更广阔的途径。
(一)提高文化知识水平
在当前的“互联网+”背景下,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更加渴望知识,他们不仅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而且注重自己的精神需求。有的新生代农民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放弃了学业,但是学习知识的热情没有衰减。根据相关调查发现,超过90℅的新生代农民工愿意继续学习,但是却有20℅左右的新生代农民缺乏接受职业培训的机会。文化知识水平与法律意识有着重要联系。所以,用人单位以及政府部门需要利用多种形式,以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层次、年龄等为参考,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不同形式的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培训,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的提高。此外还要完善相关的鼓励政策,提倡高等院校在节假日对农民工进行开放,使农民工拥有更多的图书资源进行学习。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使提高文化知识有了更多的手段和平台,网络信息技术已经影响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相较于传统的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相关培训网站、微信、微博等都可以用于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知识水平,进而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们必须不断更新手段才能在培养新生代农民工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效果。
(二)引导对法律的正确态度
很多新生代农民工由于欠缺法律知识,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前新生代农民工中,受到侵害次数最多的权益包括: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用人单位没有遵守相关法律的规定为员工按时交纳社会保险等等。面对这些侵害,新生代农民工要么忍气吞声,要么采取极端的手段。例如,一些新生代农民工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长期工作,因此患上了职业病,但是证据不充分,用人单位也没有为职工购买相关的保险,新生代农民工为此只能在家休养。有的新生代农民工如果遇到权益受侵的状况时,则会上演爬塔讨薪以及跳楼讨薪的活动。第一时间想到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新生代农民工很少。这不仅是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法律知识的缺乏,也与维权成本过高有极大关系。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视频形式对相关法律资料进行宣传,对典型案例进行解析,使新生代农民工知法、懂法、用法。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手段,创建法治宣传平台,从而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的培养工作。
(三)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共同参与[4]。良好的法治环境将有效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意识。为此,必须在全社会树立法律的最高权威、司法公正、行政机关依法执法。首先,在调整社会行为规范时,有效树立法律的至高无上的权威,这是增强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其次,要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这是判定法治社会实现与否的重要标准。在“互联网+”背景下,可以利用一切网络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培训增强法官队伍的素质;加强网络监督体系的建设,抵制司法腐败。最后,要促进行政机关依法执法。这是实现国家行政职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实施国家法律规范的重要方式。“互联网+”背景下,无论是在司法过程中,还是在依法行政过程中,政府又可以利用互联网,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更加广阔的信息,在良好的法治环境中,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将会不断增强。
三、结语
农民工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独特产物,农民工问题在一定时间内仍将存在,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已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增强其法律意识将有助于推动我国民主政治以及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为此我国相关部门必须从其文化知识、态度以及外部环境等方面着手,努力构建他们的法律意识。
[1]康永琴.浅析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的缺失与构建[J].农业经济,2015,11:84-85.
[2]邓晨夕.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及其权益的法律保护[J].农业经济,2011,08:48-50.
[3]冯斌.浅析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的培养[J].法制与社会,2011,34:10-11.
[4]范少虹.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教育探析——以广东省佛山市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2,12:56-59+88.
代宏奇(1966-),本科,河南省轻工业职工大学,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法学。
D
A
1006-0049-(2017)05-01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