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ST视角下科学技术与文化关系探究

2017-01-29毕亚杰

山西青年 2017年5期
关键词:科学技术人类文化

毕亚杰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SST视角下科学技术与文化关系探究

毕亚杰*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对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并持久的影响。反过来,一个国家的社会环境也是科学技术的形成、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基础。SST理论是关于技术与社会关系的重要理论,因此以SST理论为视角,分析科学技术与作为社会环境重要因素之一的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提出如何更好的发展技术与社会文化的可行性措施,对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科学技术;文化;互动关系;创新发展

80年代,邓小平同志依据当代社会实践的经验总结,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90年代,中国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21世纪初,进一步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论。由此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我国关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当中。作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创新,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它不但持续的为人类社会创造物质上的财富,促进人们在物质生活中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也可以视作是人类精神文化的一方重地,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两者相互影响,互动发展。

一、基础理论概述

(一)SST理论

SST,即技术的社会形成论,the Social Shaping of Technology的英文缩写。是由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爱丁堡学派的学者提出。这是他们通过科学观察与探析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而提出的重要理论。1985年,Donald Mackenzie和Judy Wajcman 编著的《The Social Shaping of Technology》一书的出版,是“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出现的标志[1]。这种理论认为在多种的社会因素作用下,原本的技术火花孕育出成熟的技术,技术的发展是基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因素而产生的。不同集团的利益和价值取向、东西方文化和各国文化的差异、世界权力格局等都是影响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技术会受到不同社会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具有根本性不同的技术,并且这一特性由创造和使用它的条件所规定。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通过交换角度的方式对技术、社会两者间存在的关系进行了重新审视。这种理论对于技术同社会之间关系之把握,与社会决定论相比有更加全面、内在、双向性的视角。这里重点讨论科学技术与作为多种社会组成因素之一的文化两者的关系。

(二)科学技术概念界定

关于科学技术的概念问题,学者们一直都在争论,试图得出一个学界能够普遍认同的定义,然而事实上这是非常困难的。出于论述需要,本文主要从广义上和狭义上对科学技术进行界定。关于科学技术的研究,一般需要从科学和技术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考察,它们是两种社会现象,并且两者在社会研究目标、方法、过程和研究结果上各具特色。首先我们先来分析科学。广义上的“科学”,包涵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三个部分。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等方面的一种严谨的知识体系。狭义上的“科学”,单纯上指的是自然科学,研究对象自然也是自然界。从这个角度来说,“科学”实际上就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关于自然界各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经过严密推理后所形成的知识理论体系。科学通过科学发现的方法来认识和揭示自然界的规律和秘密,从而探索自然界的未知领域,实现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技术的概念是历史性的概念,在最早的西方技术范畴中的基本概念仅仅说的是由于熟练而掌握的经验、手艺和技能等。亚里士多德认为技术应当可以看作是人类认识和制造物的能力和手段。而技术发展至今,其概念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从比较符合时代的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观点来看技术,则是指人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与自然的能动关系,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建设,在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手段和方法。技术通过技术发明的方法来改造和控制自然界,从而创造出满足社会需求的物质财富和产品。

(三)文化概念界定

文化,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类社会生活联系极其广泛,并且在形态上,文化的表现更是丰富。在极大程度上可以说文化是人类进行交流和实践的前提。它是人类社会形成后所特别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经人创造,反过来又一步步的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关于文化的概念,众说纷纭,很难会有一个统一定义。因此我们也可以和理解科学技术那样来理解文化,即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进行审视。

广义上的文化包含许多方面,如生产工具方面、社会方面、政治方面、艺术方面以及人类认识观方面和生活方式方面等,范围非常广泛。如果按层次分,可以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方面。同时需要指出,精神文化应当是其中的核心。狭义上的文化与广义的文化相对,一般指的是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体系的精神文化层面,其中包括政治、宗教、哲学等多个方面。同时,人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种族群体的风俗、教育等也是狭义文化的重要方面。从这个角度看,文化主要就是指的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精神产物[2]。

由于狭义文化专门以人类精神文化为主要内容,因而也被称为“小文化”。狭义的文化与社会物质活动相对,并且处于社会结构体系中的最顶端,这也是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和弘扬民族的原因所在。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时代的不同,文化价值的判断标准也应不相同,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丰富和发展。

二、科学技术与文化的互动关系

我们的文化需要从自然中提取,通过暗含技术的生产手段加以提

升,从而取得进步。所以,科学技术与文化的相互关系,简单来说,就是科学技术同文化之间的交融、对应、互利、互克的关系,以及由此而在科学技术领域和文化领域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结果。

(一)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内容上的融合

就科学技术本身来说,科学技术是文化的重要基础。它是物质文化或“器物”文化的核心,甚至其本身就是文化的一个基本类别,如当我们把人类的文化区分为“科学技术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时候是就是如此[3]。波塞尔曾经对技术与文化的关系作出一个评价,就是他认为技术本身需要在文化的范框内进行审视,不然人们就很可能会完全对技术产生误解[4]。另外,人文也需要在技术基础上进行研究。科学技术是社会的产物,特定的社会条件的好坏决定了科学技术本身发展程度的高低。由此可见两者在内容上表现出相融性关系。

(二)科学技术与文化在结构上的对应

学术文化界普遍认为,当代社会文化,从结构上看,可以看作是由技术、制度与观念三部分组成的一个文化体系。而从文化的角度去看技术的话,它就不仅仅指人类创造与实践的方法和手段,而且还指特定于技术层面的制度、体制和技术意识形态[5]。另外,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关系角度看,技术不仅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还包括相关的生产关系——“技术关系”和以其为基础的意识形态——“技术意识形态”[6]。不难看出,科学技术和文化两者之间在结构层次上存在对应的关系。

(三)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发展上的互利

社会文化环境是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决定了不同的科学技术前进路线。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生产方式、生活条件和思维模式随之发生着巨大改变。并且它也作为人类文化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参与到文化的发展前进的过程之中。同时,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能够促进科学理论的不断创新,指引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前进。因此,“从文化的角度看人类的实践、创造和累积,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与具有科学意义的发展和总结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7]。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科学技术与文化两者之间互相促进,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共同发展。

(四)科学技术与文化在结果上的互克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在特定时代的社会条件限制下发展的,其中文化对科学技术的发展限制作用尤为明显。文化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限制主要表现在精神文化层面,也相当于是传统的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例如中国,在农耕文明辉煌时期产生过先进的古代科学技术,但是由于封建的君王统治和重农抑商的影响,古代科学技术发展被限制,未能得到充分发展,社会文化环境对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限制表现的非常明显。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助推器,然而由于受到技术的价值负荷影响,技术中的一些因素很可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从而阻碍文化的演进过程。例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美国对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个原子弹,对当地人民的社会生活造成极大破坏,很多代表性的文化古迹因此而消失。

三、发展科学技术与文化建设新思考

不同的文化环境决定着不同科学技术产生的过程,因此文化对于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同时科学技术又能促进文化自身的去粗取精,形成先进文化。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先进性文化的建设,我们应当积极发挥现有科学技术与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并且克服两者之间互相的负面影响,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

(一)“引、动”结合

所谓“引”,其实是说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而“动”则是指我国自身在科学技术的研究创新上动起来。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学习、创新等方式已经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发展体系。在发展中我们应当从中国本土国情实际出发,对西方先进文化进行有效利用,而不能“拿来主义”,要“动”起来。这样,我国多样性的文化就能对科学技术有一个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方向性引导。“假如单纯的受限于固有产品,传统的追求单一文化的特殊成就的话,会对科技的发展与进步造成不良后果,而且也会很难再发现将来关于科技的新的增长点[8]。因此发展科学技术和进行社会精神文化建设,就应当把“引”和“动”结合起来。

(二)大力培养和树立先进的文化观念

一个地域所形成的民族的文化决定了这个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殊的规定性,是每个人和每个民族所特有的特征[9]。而每个人的文化观念属于意识形态方面,它对于人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有巨大影响。文化观念是在某种社会环境下人们对于客观世界、自身以及人与客观世界关系的基本理解和看法[10]。因此,它必然存在对错之分,或者说存在积极与消极之分。我们在继承发展传统文化过程中,要以时代精神为指导,在弘扬我国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汲取精华,祛除糟粕,努力培养和树立先进的文化观念,从而构建一个有利于科学技术发展创新的文化环境。

(三)紧抓教育体系改革,培养综合性人才

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人用来试探包括自己在内的事物的多种可能性改变的一种方式,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技术的特性就是人的特性。而文化又是人类社会特别存在的现象,所以可以说它是人类社会的活性的体现。综合两者,人类在科学技术发展进步和文化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一点上,大力培养综合性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与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样的前提下,紧抓教育事业,提高新一代的科学文化素质,重视综合性人才的培养,这对于我国在当下知识经济竞争的大潮中继续向前发展至关重要。

总之,科学技术和文化之间关系复杂而重要,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求和创新。虽然我国当前对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先进性文化的构建已经非常重视,但是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还缺少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支持,文化中还存在不利于科学技术进步的落后因素,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和奉献精神也较为缺乏。我们需要在正确认识和处理学科技术与文化关系的基础上,探求良好的社会科研环境,实现科学技术与文化的良性发展,从而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作出更大贡献。

[1]盛国荣.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SST解读[J].科学管理研究,2007,5:39-42.

[2]沈壮海.先进文化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74.

[3]肖峰.论技术的文化形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1:6-9.

[4]肖锋.人文语境中的技术——从技术哲学走向当代技术人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0:2.

[5]戴永辉.技术的文化底蕴及和谐发展[J].华中师范大学,2008.5.

[6]张明国.“技术一文化”论:一种对技术与文化关系的新阐释[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6:15-19.

[7]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6.

[8]殷杰,郭贵春.论科学技术中的文化多样性[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02,1:74-77.

[9]尹继佐.转型中的思考[M].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6::107-108.

[10]王黎黎.影响技术进步的文化价值观念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5.

毕亚杰(1990-),男,汉族,河南洛阳人,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技术与社会。

F

A

1006-0049-(2017)05-0119-02

猜你喜欢

科学技术人类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年味里的“虎文化”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