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话语分析理论的对外汉语听力教学模式研究

2017-01-29

山西青年 2017年5期
关键词:话语听力语境

单 莹

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基于话语分析理论的对外汉语听力教学模式研究

单 莹*

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据有关组织的统计,在人类实际对语言的运用之中,在听,说,读,写这四种形式里,“听”和“说”这两种方式大概占了75%而这其中“听”占了45%。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听”和“说”的重要性由此可知。又因为有了“输入”才会有“输出”故想要说就必须先会听,因此在对外教学过程中,听力教学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本文就是从话语分析的角度来探讨一种听力教学的模式。

听力;对外汉语教学;话语分析

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开始了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工作。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就如何提高外国学习者对汉语的运用能力;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教授汉语等相关的问题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果和优异的成绩。但我们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我国对外汉语的教学工作的研究还是停留在较表层的水平上。从已获得的成果看,都是一些经验的堆积和对经验的简单的总结。我国对外汉语的教学研究成果还缺乏系统性,完整性。从已经研究过的内容看,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工作者,在过去一直将“说”,“读”,“写”做为研究的重点方向而忽略了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关“听”的教学的相关研究工作。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关“听”的教学工作展开时间比“说”,“读”,“写”这三者要晚。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中“听”这一方面是在八十年代时,经历了教学改革后,有关讨论才开始,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听力课”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之中的一个正式的独立课型。然而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听力课的设置确实对对外汉语的教学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听力课的授课效果一直差强人意,使听力的教学工作似乎陷入了一个瓶颈。造成听力课处于这种尴尬地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客观上听力课确实是一种不好操作,难以把握的课,另一方面是因为听力的教育工作长期以来未收到对外汉语教育界相关工作人员的足够重视,这直接导致了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非常少,难以为听力课在实际执行中给予有力的支持和指导。本文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在初步的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听力教育做出探索后,试着就发现的一些问题尝试性的提出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一、话语分析理论的相关要素

话语是一个容量非常大的概念。在学术界我们通常将话语做为比句子更大的一个单位。也就是说话语可以是一个文字标志,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篇短文。我们可以将话语简单的理解为一些句子的一个集合。当然这里必须要说明本文如此解释“话语”这一语言学单位只是为了方便理解,同时这一解释也是最贴近本文论述之中的“话语”的。在语言学家的眼中,由于不同的语言学家观察“话语”这一语言单位时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的不同,给出的定义也是不同的。比如著名的语言学家威多森对话语的定义就是“句子组合的使用”。他的这一定义着重于“话语”的动态本质。另一位语言学家克拉申则将话语定义为“一种讲话方式,阅读方式,写作方式,及与此相关的交际方式等生活中对语言的运用方式”。他的这一定义重点描述了“话语”的社会学中的价值及意义。文中例出的两种观点实质上显示了观察和研究“话语”这个词的两个方面即从语言学上对话语的研究和在社会学上对话语的研究。“话语分析”被做为一个术语第一次出现是在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哈里斯在1952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从那以后,“话语分析”这一术语在学术界被广泛的运用。而哈利斯的那篇论文也被学术界认为是“现代话语分析”的开端。从那以后,西方学者对“话语分析”进行详细而深刻的研究。综合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将话语分析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超句’单位结构的静态描述”;二是“对交际过程中的意义的动态分析”。

对于话语分析的认识虽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但学术界对于话语的认识也有相同的地方。这个相同点就是学术界都很重视语境的作用。“话语分析”的研究者们认为是在一定的语境下进行的,只有在确定的语境下展开的“话语分析”才是存在价值。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语境又可以分为“上语境”,“下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在真实的话语分析之中只有通过语境来了解了“话语”产生的背景。我们才能对“话语”展开一定的研究工作。在进行具体的“话语分析”时,要依赖语言学,社会学,认知语言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正是因为“话语”分析涉及到的知识面如此的多,就导致了它的研究方法是非常的多样的。本文就从微观和宏观以及静态和动态这两个相对立的层面来简单的介绍一下“话语分析”的方法及其特点。微观和宏观的区别是进行“话语分析”时的研究对象有区别。微观研究指对基本语料的研究,这种研究方法主要运用的工具是记录,转写。宏观分析的对象是对“话语”之中的全部句子展开“结构分析,认知分析,社会文化分析,批评分析,综合分析”这五大类。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则是指在语言学的角度上进行的“话语”分析。静态分析指的是对“话语”的结构和形式方面的研究和分析;动态研究则是指对“话语”在交际之中的价值和作用的研究和分析。在1994年时有一名著名的学者在他的著作中将“话语”分析分成了六大类。实质上他的这一分类,更多的是从哲学的角度出发的。他的这些分类依据即“话语分析”之中的哲学理念对后来的有关研究“话语分析”学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话语分析之中还必须要提的一个概念就是关联理论。首先我们需要说明关联理论是从认知心理学这一学科的角度上建立的。关联理论关注的问题是在语言交际之中,在不同的场合下,同一话语的不同或多种解释。在生活中人们常常凭借自己的理解去推测“话语”之中所表达的含义。关联理论认为这种理解方式只能使交际的双方听懂对方在说什么。但在理解大篇的文章时这种靠对对方的了解进而来听懂对方话的方式是可能的。事实上在理解大篇幅文章时依靠的是一种“认知——推理”的理解方式。关联理论的一大特点就是通过文章中作者有意识暴露的东西来推理出文章中隐含的东西。

二、话语分析理论与听力教学的关系

话语分析理论与听力教学的关系可以细致的分为话语分析理论与生词的关系;话语分析理论与语法的关系;话语分析理论与语气语调的关系;话语分析理论与文化的因素。话语分析理论与生词的关系主要指生词对于外国学生分析汉语“话语”时带来的影响。在汉语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听”来接受足够的外界信息,进而形成一种反射,在平时的交际之中这种反射将帮助我们快速的理解对方表达的含义。汉语之中的语法,语气和语调以及文化也都是造成外国学者“话语分析”困难的原因。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一定要强调老师的引导作用。老师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理解的一些短句到较难理解的复句的原则来逐步的引导学生一点一点的克服语法,语气,语调,文化这些理解“话语”时的困难。在此还需要强调的是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是汉语的一个特点,却也是在对汉语进行“话语分析”时的一个重难点。因为在汉语之中语调的变化往往就体现了说话者表达的一种情感。而理解和清楚“话语”之中的情感背景是进行话语分析的基础。在汉语之中能起到表达一种感情的表达方式还包括语气在进行话语分析时若不能准确的掌握说话者语气的变化,就不能进行正确的“话语分析”。文化因素对“话语分析”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外国学习者一方面不能摆脱自己母语文化的定势思维,另一方面对中国文化缺乏基本的了解。在外国学者对汉语的“话语分析”之中文化的不利影响更加的严重,这是因为汉语中所承载的东方文化与外国学者熟悉的西方文化存在许多的对立和冲突,这两种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深刻的矛盾,因此对汉语文化有一个足够的了解是对汉语进行“话语分析”的基础。

三、话语分析理论与对外汉语听力技巧

在前文的论述之中,我们已经强调了对外汉语教学之中听力教学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之中听力的发展程度。并简要的介绍了话语分析的概念和理论。阐释对外汉语教学中听力教学遇到的困难并分析了话语分析与理解话语之间的关系。在此笔者通过介绍一些在听力教学中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听内容的话语分析技巧。在听力课的课堂上,老师应在课堂开始之时,就注意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僵硬的运用某一种听力教学技巧,而应该根据所教授的内容的不同以及学生已掌握的汉语知识的程度而不断的变化教学技巧,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介绍一些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听力的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技巧。

(一)结合语境进行听力教学

从前文的论述之中我们已经知道理解语境是理解话语和进行话语分析的基本条件。根据上文之中提到的关联理论,一段对话之中,语境的背景有一部分可以在对话之中明确的体现出来,然而还有一部分是隐含着的,是不明确的,这些不明确的背景需要借助其他的一些东西来进行确定。这就意味着听力教学工作者在上听力课之前,需要将自己所选定的听力材料中背景以及一些隐含的中国特有文化给学生讲述清楚。然后在学生听完听力之后,老师应将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境选择性的给学生进行讲解。

最有难度的就是词汇的理解。在汉语之中因为语境的不同,同一个词语所表达的含义千差万别。想要真正正确的理解话语所表达的意思就必须准确的把握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之中的不同意义。老师在选择听力材料时应具有针对性,即在一节课上就专门的学习某几个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含义。使学生每一节课都能够有所收获,日积月累学生的能力自然就会有极大的提高。在将听力材料听完之后,老师应注意给学生指定一个语境的范围由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感悟语境对于汉语理解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把握汉语之中的语境。经过长期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对语境的把握能力。

(二)启发学生了解说话者的意图

从前文之中介绍的关联理论之中我们可以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实质上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说话的一方首先根据之间想要表达的信息以及对听众的认知能力的了解组织自己的语言,然后将自己组织好的语言讲给听众,听众在接受到说话者所传递过来的信息后,结合目前两人的语境以及自己大脑中与接受到的信息相关的知识来对说话者做出一定的反馈。在这一个过程中听话者就会考虑这样的问题即说话者为什么向我说这些话,也就是对说话者的目的和意图做一个简单的探讨。交际是为完成一定的目的而存在的,所以这就决定了说话者的每一句话都是有一定的意图的。做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者,我们有必要启发学生在进行听力练习时对每一位讲话者的目的进行考虑和思考。老师的启发主要指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汉语之中的一些特有的说话形式,特有的惯用语,以及成语和谚语等语言知识。老师还需要进行的启发就是对听力材料之中的中国文化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消除外国学习者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带来的诸多在理解上的困惑。

(三)根据关联理论编写听力教材

在前文的论述之中,多次的提到了对听力材料要有一定的选择。这强调了听力教材在听力教学之中的重要性。但是目前的听力教材大部分来源于教材。这些教材编写时考虑的角度有限,并没有把学生熟悉和常用的话题编写进去,也没有充分的考虑听力教材在教学之中与教学技巧相结合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导致了目前使用的听力教材急需要进行改革,重新进行编写。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要强调教材同教学技巧的结合问题。即依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需要,根据教学技巧的发展编写教材。在编写教材时主要应注意的问题就是将关联理论在教材中得以体现。通过关联理论,将学生把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同新的知识紧密的联系起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自己大脑之中产生对话之中所展示的语境,更有利有学生理解其中的内含。

听力教学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在对汉语教学的早期发展过程中,听力教学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这导致了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教育中听力教育相对于“读”,“说”,“写”这几种的教育比较落后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积极的探索一套能够高效的快速的提升对外汉语教学的听力教学的教学模式是非常的有必要的。目前国内外有关听力教学研究较深入的是有关英语教学之中的听力教学问题。我们在发展对外汉语教学的听力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英语的听力教学进行一定的参考。但是汉语的复杂程度远远的超过了英语。本文以话语分析的角度来探讨了我们如何快速的提升在对外汉语教学之中的听力教学。重点论述了话语分析理论的本质,话语分析理论在课堂中的教学技巧和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对话语分析理论的运用。话语分析理论是一门较新的理论科学,这一理论的运用也不成熟,笔者在此运用这一理论探讨与对外汉语教学听力教学的若干问题,难免有论述不当之处希望能得到学界同仁的谅解和指教。

[1]马博森.话语分析及其方法.

[2]杜福兴.也谈关联理论.

[3]徐赳赳.话语分析在中国.

单莹(1995-),女,满族,辽宁沈阳人,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在读。

H

A

1006-0049-(2017)05-0101-02

猜你喜欢

话语听力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跟踪导练(三)2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