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的主要原因分析*
2017-01-29司海龙张嘉萌赵倩丽
司海龙 张嘉萌 赵倩丽
郑州大学护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的主要原因分析*
司海龙**张嘉萌 赵倩丽
郑州大学护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大学生艾滋病的感染率快速上升令社会各界人士痛心不已。不仅如此,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率的快速上升所折射出的大学生性文化知识涵养与信念价值的缺失,也引起我国高等教育者的担忧。为此本文章对容易导致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的五个因素进行逐一综述,旨在我国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大学生艾滋病感染措施提供思路。
大学生;艾滋病;因素分析
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病毒通常情况下,与其尝试一些“高危行为”有关,例如吸毒,不安全性行为,从事商业性性交易(买与卖)等。家长和其社会舆论常常将其出现这样的行为单纯地归因于“社会风气日况急下”“学校教育体制弊端”“监管部门监管不力”“家庭破裂”等。然而实际上导致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因素包括个人、家庭、文化、同伴、学校、社会经济发展、社区等多个方面。
一、个人因素
(一)艾滋病预防知识缺乏
多项研究表明,大学生对于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低是大学生容易感染艾滋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江西省2011-2015年青年学生艾滋病监测结果[1]显示,大学生群体对预防艾滋病的基本常识普遍掌握较好,如“输入艾滋病患者血液能否感染”,“共用艾滋病患者注射器能否感染”“能否母婴传播”的知晓率普遍在96%以上,但是对于“蚊虫叮咬能否传播”“正确使用安全套是否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的知晓率较低。根据郭先文[2]等人对广西省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调查也出现类似情况,对艾滋病总体知晓率较高(78.67%),但是对于“感染HIV后4-12月可以检查出来”(35.5%)以及用安全套是否能降低感染HIV的危险(74.7%)等较为深层次问题,知晓率却较低,仍有25%左右的学生认为蚊虫叮咬能够传播艾滋病。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大学生虽然对于常识性,浅显性知识普遍掌握较好,但是对于深层次与生活习惯相密切的预防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却不容乐观。
(二)性困扰
大多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群体,其生理和心理发育大大加速,性意识开始觉醒,处于性旺盛的“黄金时代”。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性冲动。因而大学生群体的性行为发生率就会加大,但是由于传统文化观念影响以及教育体制的不完善,目前国内较为缺乏科学的系统的性心理教育,很容易给大学生群体的成长带来诸多性心理的困扰,如不愿意主动使用安全套,对性知识与生殖健康,性病,艾滋病等相关知识缺乏了解,购买性服务等,这些情况无疑会增加他们感染艾滋病的几率。
(三)其他方面
在个人层面的其他方面中也有一些容易忽略但极为重要的潜在因素,这些因素因藏于大学生内心深处,不易被察觉,往往在某些外在因素事件干扰下,容易诱发青年大学生产生高危行为倾向,最终不幸感染艾滋病等。如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①易冲动,并且具有攻击性,不负责任,撒谎,叛逆,缺乏自责等反社会行为以及边缘化人格和反社会人格特征。②缺乏自尊或低自尊。③对使用毒品等违规行为式反社会行为持赞成或宽容态度。④追求强烈的感官刺激。⑤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抑郁,沮丧,无助,绝望,恐惧,强烈的愤怒和孤独感等负性情绪,曾有自杀企图。
二、同伴因素
生态学认为人类个体的发展受到多重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同伴关系。随着生理和心理的日渐成熟,青年学生对父母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而同伴的影响却日益凸显。国外有学者指出:青少年期的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受其同伴的影响比幼儿阶段和成人阶段更大。在大学校园里,因同伴因素发生高危行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同伴关系失调和同伴关系盲从。
(一)同伴关系失调
在高校里有少部分学生因缺乏与他人交往经验和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勇气,从而在面对各种活动中,既好奇又怕失败,长此以往会回避参与。最终形成同伴关系失调,这会引发很多很多不良情绪,如不快,不满,失望,孤独,烦恼,愤怒,害怕,自卑,自暴自弃等,甚至会在行为上表现出自我封闭,逃避现实,玩世不恭,郁闷不安或与同伴发生冲突,更有甚者发展到吸毒,自杀,杀人的程度[3]。
(二)同伴关系盲从
在社会认同的理论角度来看,在大学生同伴团体中,个体为了获得同伴的赞赏和接纳,提升自身在团队内的地位等,往往主动表现出符合团队规范的态度和行为[4]。也即分享与从众往往是得到同伴团体认同的条件。有关调查显示,青少年吸毒者受朋友或同伴的诱惑而吸毒成瘾的比例高达80%,由同龄男性或女伴介绍去娱乐场所工作的占到79%。
三、社区因素
社区因素可分为进入大学前的生活成长的家庭周边社区和高校所在地的学校周边社区。其中,家庭周边社区对正值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的生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人格塑造,习惯养成,身心发展的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如果在家庭周边社区中,生产和销售烟草,酒精或提供含有商业性服务的旅游经济成为社区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以便解决当地居民医疗卫生服务,交通服务,教育资助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时,社区内的人们更乐意于接受饮酒,吸烟和商业性服务的存在,甚至有时被认为是对健康有益的,合理的。而此时对于生活在社区内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很容易将其视为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加以模仿和接受。
高校周边社区文化对大学生也会产生许多影响。如有些高校周边餐饮,宾馆,KTV,酒吧等众多,需要大量的社会服务人员,人口的高密度不可避免地加剧学校周边社区住房压力大;频繁的社区变迁和人口流动,很大可能会出现暴力,偷盗,抢劫等犯罪事件。人口的激增对社区的医疗保健,心理,社会福利待遇,娱乐,就业等社区支持性服务带来了不少的挑战,很容易激化社会矛盾,产生社会内部人员的对抗,甚至一度出现对边缘人群或社会弱势人群的社会歧视和社会耻辱感,而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都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潜移默化式不良反应。
四、家庭因素
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其健康人格的形成与意志磨练的引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往往由于某种不幸,并没有按照人们美好的生活愿景而进行,使这些不幸的家庭丧失了这些功能,从而给少数大学生儿时的成长带来某种困惑,形成很多的人格缺陷,如多疑,自杀,残暴,孤僻,悲观等等。智力上的完美发展并不能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学习知识的目的因其有着不良的人格特征,而往往走向危害社会,甚至堕落成违法犯罪者。家庭因素在大学生成长中的危险性因素大体表现在:①家庭缺乏有效的管理,过分溺爱孩子,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正确引导。②在家庭成员之间往往采用负性的,无效的沟通方式,产生家庭成员之间的抗力。③家庭冲突时常发生,不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父母们的婚姻裂隙,不和谐,存在明显的感情距离。⑤父母们对酗酒,吸烟,吸毒等行为持宽容甚至赞许态度。⑥单亲家庭或者由未成年人照料。⑦父母长期无业。⑧父母角色的缺失使孩子们缺乏监督与照顾这样的家庭环境很容易使家庭教育功能缺失,对于孩子的人格成长与习惯养成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大学生因其儿时家庭教育功能的丧失而造成人格缺陷的形成,很容易使他们出现高危行为,而增加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
五、学校因素
在大学生的高中成长阶段,大多数高中学校在高考的指挥棒的影响下,一切以高考为目的,为高考服务,从学校的管理层面上,轻视学生艾滋病预防教育的工作开展,尤其是在为了提升升学率,名校上学率,不愿意将学生的宝贵时间“浪费”在与高考关系不大的毒品与艾滋病相关预防教育上,存在走形式,轻效果的现象。即使国家部门多次出台文件政策严厉学校开展毒品与艾滋病防治相关主题教育活动,但仍然收效甚微。进入大学后,丰富多彩而又形式各样的大学生活往往使严谨,认真形式呆板的说教式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活动显得“力不从心”,并且多数学生认为毒品与艾滋病离他们很远,而不愿意参加相关活动,从而造成预防毒品与艾滋病相关知识在高校中的知晓率较低,并未能在学生心中建立警戒线,继而在生活中往往松于戒备,发生高危行为,一步一步走上毒瘾与感染艾滋病的道路,事后悔恨不已。
六、小结
大学生艾滋病防护屏障的构建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面对我国大学生艾滋病日益增长的趋势,只有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万众一心,采取可行的,有针对性预防措施,以此科学地指导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工作,才能够减缓我国大学生艾滋病的感染率与发病率。
[1]杨晴,罗雅凌,廖清华.江西省2011—2015年青年学生艾滋病监测结果[J].中国学校卫生,2016,07:1079-1081.
[2]郭先文,雷荣娥,闫慧宇,谭柳红,夏冬梅,龙永美,杨晓波.广西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4,05:663-665+668.
[3]傅彩云.同伴关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02:9-11.
[4]侯珂,邹泓,刘艳,金灿灿,蒋索.同伴团体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一项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03:259-267.
*郑州大学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201610459096)。
R
A
1006-0049-(2017)05-0032-02
**作者简介:司海龙(1996-),河南商丘人,郑州大学护理学院本科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