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碧霞的演唱对声乐发展的一些启示

2017-01-29杜贤良

北方音乐 2017年15期
关键词:咬字中西唱法

杜贤良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 400000)

吴碧霞的演唱对声乐发展的一些启示

杜贤良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 400000)

在我国有一位中国声乐界的奇迹,她就是——吴碧霞。

民歌;吴碧霞;科学

第一章 绪论

吴碧霞的舞台表现力,主要体现在她完美的声音驾驭能力和情感的控制力。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外在表现,而更多的是她扎实的基本功底。人声其实就是一个乐器。声音的控制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声音技巧,以及扎实的乐理知识,很好的音乐感觉,吴碧霞扎实的基本功奠定了她丰富的舞台表现力。

以上的种种讨论体现了歌唱艺术本质的问题,那就是摆脱对唱法的绝对划分,回归到自然歌唱。民美各自只是根据风格的不同而区分,而不是固定的刻意的定义民族唱法或者美声唱法。

第二章 吴碧霞中西结合演唱

(一)声乐基本功扎实

唱一首歌曲,不光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有出色的音乐表现力。吴碧霞从这两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

吴碧霞对声乐的奋斗之路,也是非常艰辛。从15岁就进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开始学习声乐,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的步伐。对自己严格要求,亦步亦趋,对自己声乐事业坚持不懈的努力。

(二)音乐塑造力强

吴碧霞对作品的分析,进行得非常仔细严谨。首先,她会分析这首歌曲的风格,作品的背景,确定了作品风格之后会去深刻理解作品的人文环境,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吴碧霞对作品风格把握也是相当到位。这表现在她对民族声乐和美声的灵活驾驭,对于美声作品中一些需要夸张的情绪,她运用了许多表演元素,将咏叹调中的人物内心表现得非常准确。民族声乐作品里许多风格和地域性的元素,也诠释得非常到位。比如她的代表作《夜莺》就是展现她许多漂亮的音色,还有她擅长唱《红楼梦》电视剧里的组曲插曲,都演绎得非常细腻严谨,感情饱满,打动人心。

第三章 分析吴碧霞的中西结合唱法

吴碧霞正确地掌握了美声和民族两种唱法后,借鉴了两者的长处,下面是对吴碧霞中西结合唱法的详细分析。

(一)美声作品演唱中的民族唱法元素

吴碧霞认为,对于一个中国声乐家来说,“就算你接受了大量的西方音乐文化教育,不管你用什么方法进行音乐创作,你都会在音乐中自然的含有中国民族的音乐风格和精神气质,这时如果再加上你独特的个人经历﹑知识背景和个性﹑趣味,就必然会使你的创造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特色。”

1.咬字行腔

“字音美就是语音美,语音与乐音的有机结合是声乐音响的构成部分,而语音又是乐音的造型基础,掌握声乐语言的艺术表现方法与技巧,是构成声乐艺术美的最基本因素。”著名的意大利歌唱家卡鲁索认为:“歌唱依靠于说,必须要使唱歌依赖于嗓音和字,而不是依赖于声。”可见语言在歌唱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2.美声咬字换字都是在行腔里进行

吴碧霞在自己的声乐毕业论文中主要提到了歌唱中的语言问题。不光针对民族声乐中的咬字吐字,还有归韵的问题。也包括美声唱法中的语言问题。其实归根结底,都是说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歌唱的语言,首先语言要解决五个元音。在歌唱中再根据歌曲不同,各个国家语言的不同,研究清楚每个元音。除了元音,需要弄清楚的就是辅音。辅音在汉字里,主要是平翘舌还有前鼻音后鼻音,在意大利语里面需要注意双辅音,德语法语的语言中,需要注意小舌音。发辅音的时候,要快速准确,因为气息需要更多的灌满到元音的位置上去。

美声作品练习中借鉴中国戏曲的韵白。京剧吊嗓用“依”,在说话的位置上唱,从低音到高音向上演唱,保持状态不变,在唱的过程中可以感觉身体的打开。她演唱每一首西方作品的咬字﹑吐字都十分的清晰圆润,将京剧中的技巧巧妙结合在美声中,对作品又有了一种新的诠释。

(二)“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著名捷克歌唱家亨利·菲尔迪南·爱因斯坦说过:“感情是歌唱的灵魂。因此,只有当声音加感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可能被称为‘艺术’”。

第四章 吴碧霞中西结合的歌唱的启示

吴碧霞的中西结合唱法为中国声乐的发展吹来一股清风。其探索与成果为今后中国声乐界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徐悲鸿有这样一句话:“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未足着改之”。歌唱就是纯粹的歌唱,不拘泥于唱法的限制,唱者舒服,听者亦舒服就够了。

[1]石惟正.致吴碧霞的公开信[J].音乐周报,2003.

[2]吴碧霞.试论“鱼”与“熊掌”能否“得兼”[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3]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吴碧霞.试论“鱼”与“熊掌”能否“得兼”[D].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5]吴碧霞.试论“鱼”与“熊掌”能否“得兼”[D].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6]陈冠流.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共鸣技术的比较[J].琼州大学学报,2005.

[7]周耘.中国传统民歌艺术[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3.

J60

A

杜贤良(1981—),男,汉,本科,全日制本科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声乐教师,曾获(07年)重庆青年歌手大赛优秀奖,(13年)重庆青年歌手大赛三等奖,全国高师声乐比赛优秀奖,(14年)第二届中国唱法国际比赛金奖,(16年)川渝高师声乐比赛三等奖,四川邻水县人,助教,研究方向:声乐。

猜你喜欢

咬字中西唱法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影響中西的波希戰爭
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应用探讨
谈当代民族唱法如何演唱传统粤曲——以《昭君出塞》为例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双栖”画家孙志纯 行走风景 融会中西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音“气”、“点”结合与咬字关系研究
浅谈流行唱法的演唱特点及特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