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合唱的“换声区”及其有效训练途径
2017-01-29韩江月
韩江月
(惠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广东 惠州 516000)
儿童合唱的“换声区”及其有效训练途径
韩江月
(惠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广东 惠州 516000)
合唱,是声音共性的艺术,是一门极富于声音表现力的、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随着校园文化生活的丰富,童声合唱因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加强学生团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等功能,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青睐。许多学校组建了自己的合唱团,让优美动听的歌曲随学生健康成长,美妙的歌声让伴师生们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儿童合唱;有效训练
根据童声的发展阶段,童声可分为稚声期、童声期和变声期,小学生一般年龄处在6周岁至12周岁,随着年龄增长和身体的发育,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肺活量逐渐加大,声带也逐渐具有弹性,相比较稚声期,音域更宽而且音量更大。加之对拼音的学习,口舌更加灵敏,语言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这时期的小朋友,已经可以承担一些比较复杂的声乐作品的训练和表演,而这些作品往往都有较宽的音域需求,但对童声期的小朋友而言,虽然他们的真声清脆又明亮,音域却比较窄,例如9岁以上的小朋友,往往音域只有十度左右,大概从小字组降b到小字二组d之间。这样十度左右的音域,显然不能够满足大多数作品的需求,在选择曲目时会受到诸多限制。一个优秀的童声合唱团,音域应该在小字组e到小字二组降b之间。这就要求在童声合唱训练中,必须加入扩展音域练习,以使童声合唱团表现力更强,选择声乐作品的范围更广。
使用真声歌唱,很难达到扩展音域的目的,因此扩展音域练习中必不可少的,便是歌唱方法的训练。通过学习使用假声歌唱,儿童的音域立时可以扩展四度左右,但这往往不能避免的让儿童合唱队员的假声听起来发虚,缺乏穿透力,同时也失去了童声甜美、明亮的声音色彩。因此,通过科学的声音训练,让孩子们掌握正确的真假声混合的技巧,既能扩展孩子们的音域,同时还能使之保有甜美、明亮的音色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人在发“真声”时,两片声带靠拢,由于喉肌用力,声带“拉紧”;发“假声”时,声带部分震动,喉肌用力没有发真声时强,声带较为放松。歌唱时,只有将这两种声音力量衔接好,才能使发出的声音统一,若衔接不好,就容易出现虚弱、撕裂的声音。在一般情况下,儿童用真声唱至小字一组的b时,就很容易出现破裂的声音,所以通常把这个音及其周围的音叫做“换声区”。换声区的训练离不开良好的气息支持,也离不开声音的高位置,以使孩子们在相对放松的状态下,打开腔体,发出具有穿透力的、柔和的声音。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气息训练
气息是发声的原动力。唐末段安节撰《乐府杂录》曰:”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 可见歌唱中呼吸技巧的重要性。许多儿童对呼吸技巧有“气吸得越多越足就越好”的误识,因此在训练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对呼吸技巧的正确认识,让孩子们明白歌唱的呼吸应该是自然呼吸状态的夸张,根据乐句的需求将自然呼吸状态加深加大,尤其歌唱吸气时的状态与生活中讲话时的吸气状态是比较接近的。吐气时要有控制的慢慢吐,速度比说话时要慢很多。训练中可从自然的吸气、吐气开始,逐渐延长吐气的时值,做到均匀、平稳,形成线条感。根据练习中的吸气量、急吸或缓吸等需求,指挥者调整指挥吸气动作的幅度大小,使合唱团员呼吸一致,确保歌声整齐。
二、声音高位置训练
童声合唱训练,在练习气息的基础上更应着重于真假声结合的训练,这样的歌唱不但音色柔美丰满、音质清晰干净,而且发声动态轻快灵巧,强弱变化也运用自如,声音明亮而不喊叫,柔和而不虚弱,而且易于协调统一。合唱团若想获得优良的音质、美丽的音色和层次丰富多变的力度,离不开高位置的头声发声方法。训练时从“u”母音着手,更容易帮助孩子找到头声的感觉。唱“u”母音时,提醒孩子打开内口,口咽腔保持一定的开度,不能使“u”母音的色彩过于偏暗。当孩子找到中、高音区头声位置的感觉后,利用下行的音阶练习,辅助孩子寻找中、低声区高位置的感觉。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使用轻柔的唱法,避免中、低声区出现“白嗓”、“扁声”,同时改变部分学生使用“白嗓”发出大音量的错误习惯,使学生习惯使用“有控制的歌唱”的技巧,发出音质优良、力度层次丰富的声音。在一些歌曲排练中,我首先用气息深位置高的方法来进行发声练习,然后用说话的方式在高位置上朗读歌词,将声音放开,当声音的音量出来后,在高音区运用假声带头声的科学方法,先让学生尽量打开并放松牙关,然后找打哈欠的感觉进行多次练习。再引入歌曲教学,从而使歌唱的声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通过练声曲进行训练
当儿童获得良好的气息支持,并逐步养成“有控制的歌唱”的习惯,便可利用模进与大跳练声曲,帮助孩子们扩展音域。在练习中,首先要注意训练儿童在发声时建立良好的母音状态和正确的声音概念,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讲话时有意识的打开口腔的习惯,在歌唱时,将手指放在耳朵前的牙关处,想象口中含着小球的感觉打开口咽腔,这时会摸到一个小洞陷下去,检验内口是否为打开的状态,在内口打开的状态下,进行母音的练习。练习时咽部的感觉基本保持不变,通过调整唇、舌、下颚来发出不同的母音,帮助孩子体会不同母音的不同色彩,并使母音之间的色彩形成渐变式过渡。其后便可利用模进、大跳等练声曲,从较轻的力度开始,按半音上升进行练习。模进练习时,唱至高声区仍然要保持好假声和高位置。用八度等大跳练习扩展音域时,要利用好气息压力,以气息的弹性来冲击高音,达到扩展音域的目的。
合唱是声乐艺术宝库里的一朵奇葩,是一门非常严谨的艺术,它必须经过严格而科学的教学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在这门丰富多彩的艺术中,有着广博精深的学问,需要我们用心去不断的学习、探索、研究、改进。如能注意加强换声区的训练,假以时日,孩子们就能根据歌唱的需求自动调整声带,达到扩展音域的目的,在高音区发出甜美、圆润的美丽声音。
G62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