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民歌进课堂对民歌的传承意义探讨

2017-01-29

北方音乐 2017年24期
关键词:民歌家乡音乐

曹 越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 泰州 225300)

民歌作为一个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的代表,承载着很多文化形式,不仅包括生活习惯、方言口语、民族风情等,在某种意义上说,地方民歌也是对当地人民生活情况进行展现的一副优美的画卷。但是近年来,由于国际化趋势的影响和商业音乐的冲击,使民歌在社会中的生存空间逐渐缩小,民歌的传承和保护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经过笔者的实际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已经有很多地区的政府将地方民歌纳入到当地的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比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阿里郎》《金达莱》进入课堂等等。基于此,本文就针对地方民歌进课堂给民歌传承带来的意义展开研究,希望对民歌的传承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

一、中小学生走上民歌传承的舞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民歌生存空间的逐渐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存环境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例如,机动船的出现使船工号子的消亡速度也不断加快,即便是集体劳作,也很难再听到锣鼓草的激情和干劲了。特别是随着当前民歌老艺人的逐渐故去,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为了家庭生计选择外出打工,所以很多民歌都没有了传承对象[1]。根据相关研究发现,在40年前的改革初期阶段,一个能容纳500人的村子中至少有百分之八十的人能哼唱几首民歌,但是在当前社会中,能唱几句民歌的寥寥无几。这是因为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有的一年回来一次,甚至几年回来一次,这就造成了口口相传的民歌传承方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社会形态,只能通过人为的方式,选择全新的群体对这一重担进行传承。在很多地区,中小学生成为了留守群体中最为庞大的群体,同时也是接受新鲜事物最快的一个群体,所以,家乡的中小学生就逐渐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中最理想的民歌传承接受群体。

二、地方的中小学生在学习家乡民歌的过程中具备明显的优势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最为熟悉的环境不外乎就是自己的家乡,特别是在对家乡歌曲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更是具备着他人不具备的优势。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对歌词的理解上。学生对家乡的山水、生活方式乃至劳作方式都有着很熟悉的认知,同时也能更好地对家乡中的风俗礼俗进行理解[2]。比如在陕北民歌中出现的“见个面面容易拉拉话难”的歌词一般出现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中。而湖北民歌中经常出现的吊脚楼、摆手舞等则只能出现在土家族民俗文化中,如果对于不理解当地环境或是民俗的人,在对这些民歌进行理解过程中很可能出现云里雾里的情况。其次就是在地方语言上。民歌一般在表达过程中都是采用当地特色的语言进行表达,很多地方的中小学生从小就会熟练地掌握地方语言,因此其无论是在对语言的理解还是歌曲演唱的方式都是自然形成的。比如陕北的学生能很自然的对歌词中的“猫眼眼”“拉话话”等地方语言进行掌握。在利用方言进行演唱的过程中,学生能很自然地掌握什么地方要用地方特色语言进行发音,同时也能很好地掌握什么地方用什么音调。最后就是在对音乐的接受上。由于不同地区生活的环境有所不同,所以祖辈上传承的审美方式、传统音腔和演唱习惯也多少会在其心中有所认识,这都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家乡的地方民歌[3]。

三、对家乡文化进行传承是时代给予学生的历史使命与任务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地域辽阔和拥有众多民族的国家,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每个民族和地区都具备自身独特的民俗习惯和民族风情。今天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各种演唱形式的民歌,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独特的审美而存在,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具备了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人民的生活状态和不同时期人民发展的方向,直接反映着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着其他文化不可取代的社会作用与功能[4]。要想将更为优秀的文化和内容发扬广大,就要将各项工作的开展从娃娃抓起,特别是通过地方民歌这一举措的落实,使孩子们可以在对歌曲的学习中更好地对自己家乡的文化进行掌握与认识。以陕南的紫阳民歌进行举例,很多民歌是需要对自然知识进行传授的,比如《十二对花》中就通过问答对歌的形式讲述了当地每个月的代表植物及特征。有的则是对当地民俗民风进行描述,比如对过年习俗进行描述的《送报条》,对山里人的淳朴特征进行展现的《一支红鸦雀》。在对文化知识进行文化传承,不仅对于中小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也是学生们义不容辞的责任[5]。

四、对音乐教学方式的创新,将民族精神进一步融入到民歌意境中

民歌是和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大众艺术,在对民歌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并不需要学生具备多么深厚的知识或是文化,但是随着民歌产生环境的变化,民歌也出现了很多的变化。如果在中国传统声乐训练的基础上融入美声发声技巧,那么其也是对原生态创发的创新,这种方式需要为现代人特别是中小学生所接受。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人民教师,就需要在对学生进行民歌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更有效地方式将传统民歌和现代民歌进行结合,进一步对民歌教学进行拓展和延伸。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对各个地区的民族特征进行掌握,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对其他不同地区特点的掌握,这对于学习地方民歌也将起到一定作用。可以说音乐不仅是情感的艺术,更是时代发展的产物,特别是地方民歌,更是我国不可忽视的重要非物质文化艺术瑰宝,因此教师只有积极地创新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将民族精神融合和贯彻在民歌的意境中[6]。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发展中,中小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群体,对于地方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和影响,所以广大教学工作者更需要对这一问题引起重视。在某种意义上说,地方民歌也是对不同地区人民生活情况进行展现的一副优美的画卷。但是在近年来国际化趋势的影响和商业音乐的冲击,使民歌在社会中的生存空间逐渐地被缩小,民歌的传承和保护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将学生手中的接力棒进行有效传递,从而更好地促进地方民歌的传承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非物质遗产文化的建设提供更大的帮助和积极影响。

[1]杨银波.浅议地方民歌进课堂对民歌的传承意义[J].科教文汇,2014,62(25):190.

[2]钱芳.地方民歌在声乐课堂中的应用性研究——以山西民歌为例[J].黄河之声,2014,26(16):76-77.

[3]杨银波.浅议民歌进课堂中地方民歌与课堂模式的矛盾[J].青年文学家,2015,11(11):118.

[4]赵慧.保护传承地方民歌——山西民歌走进大专师范课堂[J].黄河之声,2016,36(02):58-60.

[5]徐恋.浅谈本土民歌进小学音乐课堂--以苏南民歌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64(05):104-104.

[6]刘莉.高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地方民歌实践性教育的研究——以南昌本地民歌为例[D].江西师范大学,2015.39(03):156-157.

猜你喜欢

民歌家乡音乐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音乐
穿花衣 唱民歌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