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北乳源瑶族舞蹈:当代多维度阔探*

2017-01-29

黄河之声 2017年6期
关键词:乳源粤北多维度

赵 勇

(韶关学院音乐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粤北乳源瑶族舞蹈:当代多维度阔探*

赵 勇

(韶关学院音乐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本文以文化学、地理学、民族宗教学、舞蹈学等学科领域关于舞蹈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多维度的探讨了影响乳源瑶族舞蹈产生动机、形成机理与发展演变进程的诸多因素,并进行整合分析,主张当代研究粤北乳源瑶族舞蹈要以多维度视野分析与研究。

乳源瑶族;舞蹈;多维度

乳源瑶族,系“勉语”瑶族的一支。本文作为一种地域性民族概念,指粤北地区乳源瑶族自治县境内的瑶族,乳源瑶族瑶语自称为“勉”,他称为“过山瑶”。当地习惯根据瑶民居住山地位置与服饰等情况区分,如以县内南水河为界,居住在河西的称为“西边瑶”,居住河东的称为“东边瑶”。又有“深山瑶”、“浅山瑶”等称谓。另根据史书文献记载:乳源地区还要有板瑶、民瑶等。乳源瑶族舞蹈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现象和社会文化产物,是境内的乳源瑶族人民在长期迁徙、生产生活、劳动中创造并流传至今的舞蹈。长期聚居于粤北乳源山区的瑶族人民创造与流传的舞蹈因受地域、自然、人文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山地性舞蹈形态明显和地域民族特色鲜明的乳源瑶族舞蹈。

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门类,影响其产生动机、形成机理与发展进程的因素是复杂多元的。近代研究学者为了探析神秘而真实的舞蹈艺术提出了多种解读方式与研究理论。如以文化学为基础,将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文化解读;以地理学为基础,探析影响舞蹈的地理生态成因;以民族宗教学为基础,舞蹈成为了民族符号与宗教信仰具象体现;以音乐学为基础辩证了音舞关系,总结出舞蹈为音乐的外在形态呈现;以舞蹈学为基础分析了舞蹈动作形态特征,提出了舞蹈本体论。综上所述:这是近代研究舞蹈的几大课题,对舞蹈舞蹈的发展与研究提供了不同视角与方法。乳源瑶族舞蹈作为舞蹈艺术中地域民族舞蹈的一个门类,其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亦理也是复杂多元的。本文以上述研究课题为基础,多维度的对乳源瑶族舞蹈的产生、发展、演变进行了当代探讨。

一、地域历史文化与乳源瑶族舞蹈的关系

乳源虽处粤北山区,却历史悠久,文化源长。据清康熙《乳源县志》卷一记载:“乳源古曲江地,唐于迄周为荒服属扬州之境…秦属南海郡,汉高帝十一年以南海诸郡封蔚佗为南越王…”可见乳源虽处荒芜之地却早在秦汉时期已纳入中央政权地方郡县管辖。几经历代行政管辖变化,至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始建乳源县,新中国成立后于1963年成立乳源瑶族自治县。从上述文献记载看,乳源久远的历史,历代郡县管辖的变动,势必促进地域经济发展,文化思潮交流融合。传承至今的当代乳源瑶族舞蹈仍遗留有历史的岁月遗迹,在乳源《拜盘王》仪式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整个仪式除了通过宗教、音乐、舞蹈等形式来祭祀敬畏先祖;表述寄盼来岁年丰平安等内容外,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通过瑶人自我认证是盘王子孙后代后,可享受历代帝王颁布的《过山榜》中施的洪恩,取得社会认可与地位。《过山榜》是历代封建王朝颁发和更新换发安置、承认瑶族民众的的官方文书,更是瑶族维护民族权利的凭证。将历史文化实融入到《拜盘王》仪式中,通过祭祀仪式、舞蹈、音乐等艺术手法表现,可见地域历史上的经济、政治、社会思潮等因素是影响乳源瑶族舞蹈发展的外部因素。

二、人口迁移与迁徙文化对乳源瑶族舞蹈的影响

过山瑶是一个迁徙的民族,迁徙分布国内多个省市,远至越南、泰国、美国、加拿大等世界各地,正可谓瑶族的历史是一部“迁徙”的历史。瑶族舞蹈随着瑶族的人口迁移从产生初期到发展演变过程均受到了瑶族迁徙文化影响。乳源作为过山瑶迁徙的重要分布聚居地之一,有着“世界过山瑶之乡”美誉。追溯乳源瑶族的族源,清康熙《乳源县志》卷八记载:“瑶人一种,惟盘姓八十余户为真瑶,皆盘瓠之裔,别姓亦八十余户。…(明)正德中,曲江油溪山瑶诱引为盗…。”这是现存乳源县志关于瑶族情况的最早记载表明在明代。由此可见乳源瑶族早在明代已经在乳源地区聚居多年,已有盘姓八十余户,别姓亦八十余户的众多人口,那么乳源瑶族又是何时迁徙而来呢?经过前期学者查阅与研究《隋书.地理志》、《评王卷牒》、《过山榜》、《接王书》、《千年歌堂书》等诸多历史文献与瑶族典籍证实,乳源瑶族来源基本被学界确定为三种:一是来自湖广,二是来自福建,三是岭南原著居民南迁流民瑶化。在迁徙的过程中瑶族作为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为了传承各支系的源流与文化,势必需要借助某一个形式来记录自己的民族迁徙历史与文化。此时的易于瑶民接受,便于传承的瑶族民歌、舞蹈、刺绣等艺术形式就成为传承民族迁徙文化重要手段。因此舞蹈艺术成为了民族迁徙文化依附的动态物质载体,使得乳源瑶族舞蹈的表达内容扩大、内涵丰富。可见民族迁徙历史文化成为了乳源瑶族舞蹈重要的表达内容之一。此外,不同支系的瑶族民众先后迁徙集聚乳源地区,他们的舞蹈形式与舞蹈表达内容、方式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时期、不同支系的瑶族舞蹈汇入乳源地区时,在舞蹈内部因素的相互影响下,相互继承、借鉴、革新与创造实现了乳源舞蹈的演变与发展。民族迁徙文化成为了乳源瑶族舞蹈重要的表达内容与题材。

三、人文、自然生态对乳源瑶族舞蹈本体的影响与塑造

乳源地处粤北山区、南岭腹地,西北连接湖南宜章。境内湖光山色、崇山峻岭、形成了民风淳朴山地风景。山水相连、连通南北,楚地文化与岭南文化交融。乳源瑶族就分布在此地的大瑶山深处,在山头、山腰、山坑、田峒、山窝之间,依山而居、邻水而聚,居住地一般都在海拔高度500米以上。乳源瑶族先民迁徙此地,在独特的人文、自然生态的影响下,乳源舞蹈动作具有明显的山地性特征。外在看舞蹈动作节奏明快,富有动律性,日常劳作生产的身体语汇,在不断的演变中融入到了舞蹈中,与古朴的山地民族人文的气质相得益彰,形成了风格古朴、动作典雅质朴的乳源瑶族舞蹈。内在力量分析,乳源瑶族世代依居山野,上山、下山,日常均在山地中行走劳作,长期以往瑶族民众的腿部肌肉得到较大锻炼,腿部力量在乳源瑶族舞蹈的技艺和主干动作上表现的淋漓尽致。舞蹈动作发力点主要集中在腿部,膝盖弯曲形成半蹲或全蹲重心向前的体态,腿部的抬腿、撤腿、跨腿类似“登山下阶”与“爬山涉水”。特别是在简明明快的音乐节奏的映衬下拧转、蹲起的腿部技术动作小腿肌肉起到了重要的运动力学作用。可见乳源独特的人文、自然生态对乳源瑶族舞蹈舞蹈本体动作的影响表现在动作形态、动作动律、动作元素、动作风格上,为乳源舞蹈本体形成与塑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民族符号、宗教、音乐与舞蹈融合中形成乳源瑶族舞蹈风格与特征

乳源瑶族早期受道教影响较深,后期受佛教和儒学影响。信万物皆有“灵魂”,故无论生、老、病、死或男婚女嫁、喜庆节日与铺路修桥、开耕建屋等等,均请瑶族师爷占卦、请神驱鬼,祈求趋吉避凶。此时的舞蹈成为了宗教仪式中的组成部分,舞蹈融入到宗教仪式中,如在“拜王”、“打幡”、“丧葬”等宗教仪式中,舞蹈为宗教仪式服务,成为宗教仪式程式中外在的形式。从“拜王”仪式中师爷的舞蹈动作分析:师爷手持法器每一个动作都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之分,如此反复多次,俗称“请四方”。讲究四方平衡的舞蹈语言的形成是舞蹈在宗教仪式的形态呈现。舞蹈在漫长的宗教仪式演变中实现第一次蜕变是加入了民族信仰,形成了是以盘王为核心的祖宗崇拜、自然崇拜的原始信仰。乳源瑶族舞蹈在瑶族民众的传统宗教节日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成为了民族传统节日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烘托下,载歌载舞,热热闹闹的从宗教仪式中脱离出来,开始为民众的生产、生活服务。舞蹈表达内容,由宗教扩大到民众的生产劳作、爱情生活,实现了第二次蜕变。近代乳源瑶族舞蹈在舞台艺术的加工和民族符号的融入下,走出了神秘的宗教世界,从舞蹈语言、服饰、道具、舞台形式上实现了乳源瑶族舞蹈的定位。凸显出乳源瑶族舞蹈具有古朴、简单、节奏感强等特点,动作变化少,随着音乐节奏一蹲一起,每一个动作都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程式反复的艺术风格与特征。

五、结语

以多重学科研究理论为支撑,将粤北乳源瑶族舞蹈置于当代学科多维度的探析,有利于将影响乳源瑶族舞蹈产生动机、形成机理与发展演变进程的诸多因素进行整合分析,从而推动多维度视域下的粤北乳源瑶族舞蹈研究。为粤北地域瑶族舞蹈的传承发展奠定研究基础。■

[1] 盘万才,房先清收集,李默编著.乳源瑶族古籍汇编[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

[2] 《乳源县志》清.康熙(版)

[3] 邓永发搜集、整理、编著.拜盘王[M].乳源瑶族自治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编,2008.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学科共建2016年度青年项目《基于民族传统舞蹈资源的当代挖掘与利用——粤北瑶族舞蹈元素研究》研究成果(GD16XYS32);韶关学院2015年度校级纵向科研项目《乳源瑶族舞蹈动作元素采集、分析及舞台编创应用》阶段性研究成果(S201502023)

猜你喜欢

乳源粤北多维度
空间角与距离的多维度解法
谢稚柳《粤北锦江山色》
粤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勘查模式分析
“多维度评改”方法初探
东方红
粤北文物考古工作站遗址调查培训班在梅州开班
渔舟唱晚
侗族情
君临天下
多维度市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