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泥性 培养创新 展示个性
2017-01-29周秀丽江西省教育学会陶艺教育专业委员会
□周秀丽 江西省教育学会陶艺教育专业委员会
陶艺是一种生活化且富有鲜明个性的艺术,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陶艺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出现得越来越多,它在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已受到人们的普遍认识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陶艺教学课堂是发展学生观察力、想象力的好场所,是进行审美教育、创新教育和培养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本文着重探索在陶艺教学活动中要面向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经验,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习过程成为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在我们现存的所有教育方式中,学生在创意陶艺教育过程中所能体味到的乐趣应该是最为直接和广泛的,可以说,它是一种趣味性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这从创意陶艺教育各个具体的阶段和过程中都可以体现出来。在对作品的实际制作与评判中,学生无疑锻炼了自己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想象力等各种能力,从而达成培养多种综合能力的真正目标,因为这些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正是我们创意陶艺教育最终希望达成的目标。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就能创造与制作出具有一定审美性和趣味性的创意陶艺作品,这也可能正是创意陶艺教育的最大优势以及开始如此普及的原因之一吧!
在陶艺教学中,如果只强调某种技法的示范或对某种创作对象的单一模仿,往往会限制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的发挥,并会限制学生动手创造能力的发展,有违中学生本身的创造天性,会扼杀学生独特的感受力和个性化的表现力。
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笔者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空间和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一方面注意给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只授予简单的技法示范,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同时能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另一方面注意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创作氛围,引发创作思维。
第二,在陶艺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精心选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与学生经验有联系的,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能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辅导《创意时钟》时,除了可以在时钟的造型变化上引导学生思考以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的各类事物,把时钟的指针和刻度做成一个个不同的主题(如水果、蔬菜、动物、糖果等)。
第三,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发展的关键。在陶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其形成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对存在的不足,应及时给予耐心的疏导和帮助。如有个别学生对成型技法掌握得不到位,但是笔者发现他捏制出来的作品很有创意,很特别。因此,笔者表扬了他的创意,并鼓励他把捏制作品通过组合的方式添加到其他技法的作品上去,这样的作品就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后来,他慢慢就能在作品中互通各种技法,大胆尝试新的造型方法和装饰方法。
第四,在陶艺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平时多观察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多看古代、现代优秀陶艺作品,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辨别能力,激发创作的灵感。笔者还采用单独创作、个别组合与多人集体创作等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调动他们更高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谁不渴望获得成功,谁不希望自己被欣赏、被肯定、被赞美?陶艺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感悟泥性,培养创新能力和展示个性。成功是孩子进步的阶梯,同时也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心理氛围,使学生把兴趣变成乐趣。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还要为他们每个人制定一个预期可以达成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赞扬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从而感受学习的乐趣,更充满信心地投入学习。
心理学实验证明,人在有兴趣的时候会把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各种心理活动都调动起来,呈现积极活跃的状态,同时,兴趣具有指向性、情感性和动作性,能够引起高度的注意,激起饱满的热情,产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这种实验证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而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以后还要注意巩固兴趣,使兴趣变为乐趣,从而达到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