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西方写实绘画中的色彩
2017-01-29余方林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
□余方林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
“写实”一词源于西方语言中的“realistic”,也可称“写实主义的”或“现实主义的”,是指忠实于客观事物进行写实描绘的一种方式[1],这里可以去掉“主义”二字。笔者所说的“写实绘画”仅仅是指审美创造过程中的一种描绘手法,也避开了“现实主义”这个含义复杂的字眼。虽然“写实”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同的审美创作个体对“写实”的理解各不相同,但只要表现手法是写实的,不论表现的是何种内容、题材和风格,都属于“写实绘画”。
随着西方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光学领域的突破、照相机的出现,西方写实绘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色彩领域。盛于近现代的抽象或半抽象绘画,在色彩的运用上片面追求赏心悦目的效果和艺术语言的独特美感。其主要的艺术特征是反对妙肖自然,抛弃了对客观事物形体或色彩的表现,体现出了更多的主观性。但写实绘画是相对客观地描绘物象,不仅追求逼真地再现客观物象,做到形神兼备,还要求做到审美情感的真实,只有两者兼备才能使其成为写实绘画。
西方写实绘画以客观描绘物象为圭臬,追求“眼中的真实”,因而主要研究光学、关注光学、发现并推崇焦点透视学。印象派绘画(实际从一定角度上来看也属于写实绘画范畴)更加重视对光学原理的应用,而印象派之前的写实绘画与其在光学知识的运用上又有很大的差别。在西方绘画中,对于色彩的运用存在两种不同的偏好:印象派以前的绘画在用色上偏好使用“固有色”,印象派则倾向于强调“条件色”或曰“环境色”[2]。
古典主义认为,物体呈现的色彩——“固有色”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受外在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他们摒弃了光线、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影响,如认为人的皮肤是一种固定的肉色,不受环境和外在光线冷暖的影响,肤色的暗部是一种黑褐色。在绘画的表现手法上具体采用的是古典的“提白—罩染”方式,把明暗和色彩剥离开来分别进行,就像在黑白照片上敷彩一样,安格尔的古典主义代表作品都是用这种手法绘制出来的。
光学的发展和光学理论的突破证实了这种用色观念的不科学性。而印象派绘画摒弃了古典主义传统的“固有色”观念,推崇新光学理论,认为在外光的照射下,物体将呈现出丰富复杂的色彩变化,并把明暗与色彩当作一个问题来解决。因此,印象派的油画近看是变化微妙、纷呈错杂的色块,远看往往又是一片阳光灿烂的真实景象。如莫奈的《公园一角》《印象·日出》《睡莲》,雷诺阿的《阳光下的裸女》,后者近看五彩斑斓,远看却让人看到一种阳光照耀下的真实肤色,这就是“条件色”或曰“环境色”。
“色彩是光之子,而光是色之母”,这是瑞士大色彩家约翰·内斯伊顿在光与色的关系上作出的最精辟的论述。根据牛顿的三棱镜光学实验,白色的日光被分解成了七种色光(红、橙、黄、绿、青、蓝、紫)。各种光学实验证明:物体本身并没有“固有色”,物体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的色相是由于不同的物体具有反射和吸收不同色光的性能,并且随时间、环境的改变而变化无穷。最好的例证是莫奈不同时间段画的多幅《卢昂大教堂》和《干草垛》。印象派绘画在这种新的光学观念的指导下作画,因此,他们色彩丰富的画作在当时对于看惯了古典褐色调绘画的人们来说真是耳目一新,人们这才意识到原来色彩与光之间的关系是如此密切。
西欧的光学研究到17世纪末有了很大的突破,此后不断发展,到了19世纪更为透彻精深,印象派就是在这样的科学背景下诞生的。印象派画家无疑受到了光学新学说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毕竟是间接的。查阅历史资料可知,他们之中除了毕沙罗之外,大多对于光学并无多大兴趣。这批画家凭借自己的直接观察与感受,在长年累月的实践基础上领悟出了大自然光色的丰富变化,而并非按照科学观念进行创作,而是以万分喜悦的心情投入这个“光色世界”而对景作画的。
印象派绘画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当时,许多人指责他们背弃了传统的“固有色”观念,其流派名称也因莫奈的《印象·日出》被人嘲讽而得。后来,由于新光学知识的普及和彩色照相的出现,人们才开始认识到印象派绘画在色彩运用上的科学性。印象派画家摒弃了古典主义的纯粹“固有色”观念,表现了“眼中的真实”,再现了物象的“色彩之真”。另外,他们走向了大自然,以造化为师对景抒情,表现了物体在自然光线下的微妙色彩变化,体现出了“色彩之美”。同时,他们在自然光色的变化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启发了后来后印象派和现代派向表现情感的转移,印象派绘画对绘画艺术的发展是有杰出贡献的。
依据贡布里希、康定斯基、阿恩海姆等艺术家和学者的研究,可以从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三个角度去探索复杂的色彩现象。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色彩”是长短不同的光波作用于人的感官才产生的种种不同色彩。但光波并不等同于色彩,因此,我们可以从生理学角度去探索:眼球组织中某种神经细胞受到某种光波的刺激,从而使大脑的色彩中枢产生了某种色彩感觉。当受到某种色彩的经常性刺激,形成了一种视觉经验之后,又产生了心理学的问题,不同的色彩能引起人们不同的精神反应。例如,橙红能够引起温暖之感,青绿能够引起寒冷之感,从而使色彩有了冷、暖之分。
结语
在西方光学科学和透视学等的发展和推动下,西方写实绘画的色彩从文艺复兴开始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完成了从注重“固有色”表现向注重“环境色”的转化,为后世现当代绘画的诸多流派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和借鉴。当然,色彩问题在绘画中历来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还有待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验证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