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发生的偏误和相关策略
2017-01-29赵昊天
赵昊天
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对日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发生的偏误和相关策略
赵昊天
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与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在词汇上的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对汉字的借鉴。因此,我们在日语中总能见到大量的汉字词,这种与汉语的高相似度造成了一种“日本人学汉语很容易”的假象。然而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母语对于学习者是把双刃剑,既存在正迁移,也有负迁移的作用。事实上,日本人在学习汉字词时,会因为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偏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日本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出现的一些常见偏误的原因探究,从汉字词这一有着中日特殊关联的角度出发,从中日文化区别等方面追根求源,探求日本学生在汉语词汇学习中的常见错误及原因,分析其容易出现的负迁移并依据一定的理论(如二语习得理论)来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日本语;汉字词教学;偏误
一、研究意义
早在隋唐时期开始,日本便开始了对于中国的学习。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密切,汉语的要素也随之进入了日本语言体系。目前,日语中所借用的汉语词大约占百分之五十左右。但是由于历史的演变,在现今其常用的大约一千个汉字中,已有百分之四十已经与现今的汉字有所差异。这也促进了汉字词的演变。
关于汉字词的确切定义,目前在学界尚未达成共识。只有刘富华(1989)为汉语词和汉字词划出了界限:“汉字词是指原本汉语中并不存在该词汇,日本在翻译其他语言的词语中引进,然后利用汉语的构词能力所创造出的新词。研究中,我们将日本从中国古汉语中借鉴的词称为‘汉语词’,将日本造出的新词称为‘汉字词’”。在本文中将两种概念合二为一统称汉字词。
当日本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母语和汉语的某些词汇的相似之处而产生“望文生义”的现象,从而造成汉语学习的偏误。这种情况在词汇学习中尤为突出。一般来说,日本学习者在学习相同或相近的词汇时就容易产生正迁移,反之则产生负迁移。那么如何运用其中的优势,规避劣势,就成了一个对日汉语教学中必须讨论的问题,而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在日本学生的汉语学习中也会解决很多的问题。
二、偏误现象及其分析
日语词汇与汉语词汇在形式上相同及词义上所存在的差异是日本学生在学习汉语中出现偏误的主要原因。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汉日同形词中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占70%,差异较大的占30%左右,这些同形词对日本的汉语学习者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尽管有些同形词在书写上有繁简之分,但是大体上字形是相同的,而这种相同或相近的字形之下却存在着语义范围、感情色彩和词义演变的差异。
(一)语义范围的偏误
日语和汉语中,有一部分词汇在词形和词义上基本接近,然而随着语言的演化,伴随着时间、环境的变换推移,其中词汇逐渐随着文化交叉融合,就逐渐出现了词汇的异同同存并且发生变迁,产生义项数量的差异等,而这种差异也是日本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的一块很大的“绊脚石”。
例如:大抵【たいてい】在汉语有:“①大概、大都、总括一般的情况;②要旨”的意思,例句:“你就这样做下去,大抵是不会错的。”而在日语一般表达:“①大抵、大都、大部分;②大概、多半;③一般、普通、容易;适度、不过分”的意思。例句:この病気にかかったものは大抵死ぬ。/得了这个病的人大多会死。
两种“大抵”虽然写法相同,但是不论是义项的数量还是其意义的差别都是大相径庭的。而学生或者在汉日两种语言的多种义项中混淆,也或者在造句中望文生义,总之,理解汉字词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
(二)词义概念的偏误
我们可以先看如下几个例子:
1.你对我的事好吗?
2.我们周末去看映画吧。
3.这个工作是有手顺的。
我们可以看到,上面的几个蹩脚的例子就是典型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好”在日语中表达的是“喜欢”的含义,而在汉语中“好”却表示“优点多或使人满意的”的形容词。在此处应该为“喜欢”;第二个“映画”就是汉语中的“电影”;而第三个“手顺”则是“顺序”的意思。在这几个例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母语对日本学生汉语学习的负迁移。
(三)表达上的偏误
另外,有些词汇是随着历史和文化的演变,其词义,感情色彩以及用法等都会或多或少发生变化。
数据显示,日语中从汉语借来的词占了50%左右。但是大部分已经偏离了原本的意思。一些词语的意思与原意较为相近,比如,“猪”在日语中写作“豚”而“野猪”才写作“猪”。“菜”在日语中则是“野菜”;还有一些词语则与其在汉语中所表达的意义相去甚远,如,“娘”在日语中表达的是“女儿”的意义。日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难以意识到二者之间的差异之处,从而产生词汇理解和表达上的偏误。
另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先生”一词。在日语中“先生”的意思是“老师”,不分男女年龄等因素。而在汉语中,除了对一些年长的教师、学者等称呼“先生”之外,对一般男性也会用“先生”称呼。而日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将“老”“师”拆开来看,将“老”理解成形容词,因而对比自己年轻的教师时就很难说出口。这就是典型的汉字词理解偏误。
词汇感情色彩的转移也会使学习者在词汇的学习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すみません”一词,这个词在日语中有“对不起;抱歉”“劳驾,借光”双重意思,而在汉语中经常会被直译成“对不起”的意思。而在这一前提条件下,日本学生同样也会发生偏误。即使在表达“对不起”时能够比较精准地使用出来,但是在其他比如“劳驾”的使用情况下也会滥用“对不起”,这也会出现表达上的负迁移。
除此以外,忽视的态度,是日本学生作为汉语文化圈的学习者不断发生偏误的基本原因,日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其对汉语的熟悉程度非常高,因此会认为汉语与英语,西班牙语,法语等不同,算不上是“真正的外语”,这种忽视心理很容易造成偏误。在学习过程中,一开始学生可能觉得很容易,其心理会松懈下来,然而随着难度的逐渐增加,学生的态度跟不上,就会用同形同义词来强行解读学到的词汇,在这种情况下,偏误自然是不断发生的,而学生也在大量的负迁移中逐渐丧失信心从而半途而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提点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汉语和日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才能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偏误。
综上,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运用母语的知识来帮助自己掌握新的语言是必不可少的。而在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中,会发生多种多样的偏误,即使在课堂上仅仅是被当作字词句使用不当,而当以后在使用时,便成为了不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这就会导致更加严重的问题。
三、在汉语课堂上对于负迁移和偏误的纠正
根据胡裕树、何伟渔《教日本人学汉语》(1984)一书来看,日本人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听说读写四方面的发展是极其不平衡的。其中以阅读能力最强,而另外三方面则一个差过一个,那么在学习中,当遇到三种汉字词时情况还是不同的,同形同义与同形异义的情况都是比较好掌握的,因此教学的重点就要放在同形近义词上,在教学方法上,也要让学习者学会辨析,善于使用工具书;在课堂上的讲解上,特别是在汉语的用法以及意义分辨上要有个清晰的讲解。
(一)利用正迁移,合理规避负迁移
前面已经提过,在汉语学习中,日本学生会遇到许许多多看起来好像很熟悉的汉字词,而在真正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还是会发生各种混淆。所以在研究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语言异同的时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研究是极其有必要的。在汉语课堂上,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才能更好地规避负迁移,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以下的几点课堂建议仅供参考。
首先来说,转变观念最重要
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汉语从根本上与日语是两种语言,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而日语属于乌拉尔-阿尔泰语系,虽说这其中有相同的由汉字借鉴来的部分,但是还是有着数不清的差异之处的。语法和发音,词汇等都有着其独特的特点。虽然说日本人有着一种钻研的精神,但是面对表面上如此熟悉的语言,很容易不自觉地产生松懈、忽视的情绪,因此我们需要做的是带领学生建立“汉语也是一门真真正正的外国话”的概念,认识到学习汉语的困难程度,同时也要及时认识到母语的干扰,绝对不能望文生义,生搬硬套。
其次,需要在两种语言中合理对比,从而进行区分
想要走出误区,排除母语带来负迁移的干扰,就一定要严格区分两种语言的差异。无论是繁简混淆,部首混淆还是语素混淆,都是必须要区分的。因此即使两种语言的形、音、义有着数不胜数的相似之处,如果能够细致学习的话,还是不难区分的。这种时候工具书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鼓励学生多用字典,切忌望文生义,胡乱猜测,因此具体来说想要减少负迁移,就一定要扬长避短,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都是必不可少的。才能为教学提供更多的便利。
然而,我们也要同时看到好的一方面,日本与中国在文化上的联系是不可忽视的,相比于非汉字圈的国家的学习者比起来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重点就在于,如何运用这种优势,在合理规避负迁移的情况下,发挥足够的正迁移的优势。无论是写法上的相似性亦或是词义上的相近性,我们可以通过其特点来进行分类别的教学,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而进行这种对比类的教学也不得不要求教师一定要对日语及日本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这其实对于现在的汉语国际教育现状是有着一定难度的,不过因为日本学生这一庞大群体的存在,使得其教学方法的探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课堂上的值得注意之处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进行同形同义词与同形异义词,近义词之类的辨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让学生逐步掌握自己辨析的能力,对于词形相同或者相近的汉字词强调讲解,也要学会使用工具书。对于同形同义词都是非常感兴趣的,那么适当加入这种词汇会极大程度上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而这种时候有了教师的逐步加深的讲解的话,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在教学中不妨可以注意几点,便可以提高教学与学习的质量:固定语境理解汉字词义项范围;多用情景模拟等趣味性强的练习,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之中,同时也可以以详细的、系统的表格来总结知识点。在教学中,由于日本是汉字文化圈国家,因此其教学模式也与欧美是有所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利用汉字的特点,比如说表意性等进行教学。
四、结语
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存在。很显然,语言是不可能自给自足,自我进化的,那么语言之间的融合,交流与再创造,日语正是如此。从隋唐以来,日本对于中国的学习程度开始激增,无论从文字上(创造了假名及词语),还是文化上,比如礼仪等。即使有如此这般的相似之处,伴随着近些年来汉语热的出现,日本人学习汉语的比例也是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可以说的是日本学生在学习汉语时有着真正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我们经常会发现,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对于汉语的过于熟悉,日本学生经常对汉语抱持着一种忽视的态度。不论下意识与否,这种忽视都是不可避免的。而这种忽视最容易导致的后果是负迁移,简单来说也就是在课堂以及课后的学习过程中造成偏误。当然,忽视只是造成偏误的一方面原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会有多种原因造成的各不相同的偏误。这些偏误又以汉字词的偏误居多。我们从中日的汉字词的特点出发,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辨别了两种语言中汉字词的异同,通过同形同义词、同形异义词与同形近义词的对比分析,来进行更为系统性的汉语教学。
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对于日本学生来说,学习汉语时是正迁移与负迁移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如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趋利避害,就成了一个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运用好汉字词的这把“双刃剑”,成功进行汉语学习,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1]魏继东.谈谈日本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N].1992(6).
[2]张婕楠.日语汉字词对日本学生学习汉语正负迁移及其策略研究[D].2012.
[3]高箬远.日本学生汉语习得中的汉字偏误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4.2.
[4]胡裕树,何伟渔.教日本人学汉语[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3).
[5]黄莺.日语汉字词汇教育——以中日同形词为主要研究对象[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
[6]王有芬.略说日本学生在汉语交际中的负迁移现象[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2).
[7]杨婷.汉日同形词及其在对日汉语教学中的策略研究[D].2015.
[8]菊地良介.汉日同形词的偏误分析及对日汉语教学[D].2013.
[9]佐藤喜代治.日本の汉语.
[10]朱勇.对日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的现状与前瞻[J].语言文字应用,2007(2).
[11]王顺洪.汉日同形词给日本人学习汉语造成的误区[A].汉外语言对比与偏误分析论.
[12]俞晓明.日语中的易错汉字及汉语词汇.日语知识,2001(7).
H
A
1006-0049-(2017)07-00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