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健康知识缺失现状研究*

2017-01-29

山西青年 2017年7期
关键词:教材大学生体育

程 凡

宜宾学院体育学院体育科研所,四川 宜宾 644000



高校大学生健康知识缺失现状研究*

程 凡*

宜宾学院体育学院体育科研所,四川 宜宾 644000

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势头迅猛,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在此过程当中,大学生的健康教育缺失问题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高校大学生掌握健康知识是提高自身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本文简要介绍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缺失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相应的改进措施。

高校;大学生;健康知识;缺失;现状

当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健康问题显著上升,需要高校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但是大学生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

一、高校大学生健康知识缺失现状

第一,教学管理的缺失。首先是高校健康教育方面的目标不够明确,导致健康教学往往形同虚设[1]。调查表明绝大部分高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健康教育课程,往往选择举办几个宣传讲座了事。同时高校也缺乏健康教育的管理机构。虽然部分高校成立健康教育教研小组,不过教学资源比较匮乏。除此之外,高校在健康教育的认知方面存在偏差,高校的管理人员以及部分教学人员轻视健康教育,导致健康教育先天不足,影响到大学生健康知识的掌握[2]。

第二,师资队伍的缺失。当前很多高校的健康教育人员主要是由保健医生或者是体育教师担任,这同我国缺乏健康教育人才存在着直接的联系。为了缓解当前我国高校存在的健康教育师资匮乏问题,高校应当在已有人才配置基础上,将体育教师、医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纳入到健康教育队伍当中[3]。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出台相应的培训政策,支持教学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从而不断改进健康教育水平。

第三,课程教材的缺失。当前我国的高校健康教育还处于起步发展的环节,教材建设严重滞后。教材往往缺乏实用性以及针对性,形式比较呆板,内容枯燥简单,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学科体系[4]。已有的教材侧重于介绍卫生知识以及疾病预防知识,内容枯燥单一,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与此同时,我国高校也忽视健康氛围的建设,在教育课程当中也缺乏健康控制以及健康管理方面的教学内容。

二、加强高校大学生健康知识教育的意义

第一,健康知识教育是改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因为大学生往往忽视身体锻炼,导致体育活动时间较少,从而使得身体素质不断降低。大学生要想改进身体素质,需要从根源着手,树立锻炼身体的意识,同时需要高校合理引导,配置时间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5]。第二,健康知识教育是改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大学生还不够成熟,往往存在各种心理问题,需要高校加以引导。大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强,高校应当鼓励他们踊跃参加各种活动,改善自身的人际沟通能力,并正确处理生活以及学业之间的联系。第三,健康知识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个人以及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价值。所以大学生健康问题不仅仅是自身的事情,关系到家庭、学校以及社会。高校做好健康知识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茁壮成长,从而更好建设社会、回馈社会。

三、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改进措施

第一,改进教学管理。高校应当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的管理模式.从而合理引导教师以及学生实践健康教育教学,并且培养大学生发展成为身心健康同时有着理想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才。这就需要高校深入研究健康知识教育的课程管理模式,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6]。首先是全面性。高校的健康知识教育的宗旨以及核心是为了全面改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心理素质。其次是实效性。高校健康知识教育最为主要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健康行为,掌握健康知识只是具体的方法与途径,因此教育者更应当负责引导而非灌输健康知识。再次是整合性。高校大学生健康知识教育以及体育教育是分不开的,需要互为手段以及目的。所以高校在健康知识教育的过程当中需要有机地联系二者。最后是立体性。高校的健康知识教育需要贯穿体育隐性课程以及显性课程的各个环节。

第二,重视师资建设。高校应当加强健康教育师资建设,一方面需要积极招募人才,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内部人才的培训。在这一过程当中,还需要不断改进高校健康教育的物质环境,从而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利的环境。高校环境同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有密切的联系,也是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过去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慢,教育方面的投资较少,同时还存在着管理不够健全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大学生健康教育的物质环境不够完善。例如缺乏体育场馆以及锻炼设备,医疗卫生条件落后,诊断手段缺乏,后勤设施陈旧,普遍存在着脏乱差等问题。高校健康教育环境较差,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经费投入不足以及办学理念比较落后等方面的问题。随着高等教育从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高校的管理人员教育理念也随之出现变化,在教育经费使用分配环节,不断加大同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存在直接联系的环境建设以及设施投入力度。这样一来就能显著提高大学生饮食卫生、体育锻炼、生活居住、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以及图书阅览等环节的环境条件。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积极因素,制定健康第一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培养理念,从而构建观念新颖以及知识结构完善的教学队伍,多方集资来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发展环境。

第三,加强教材建设。高校在健康教育教材建设方面,实现从应试体育向着素质体育的过渡,并且高度重视教材建设。首先高校需要转变健康教育的理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在教材建设过程当中坚持健康第一,从而构建新型的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挑选满足健康第一这一理念的健康教育材料,并选择落实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在教育对象方面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主要目的在于普及健康知识。教学方法以及内容的确定方面,需要将大学生作为主体,推动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材选择方面需要侧重于娱乐性、健身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及可接受性等方面的内容。教学原则方面需要坚持全体性以及全面性,在此基础上高度重视基础性,将主体性、创造性以及活泼性贯穿于健康知识教育的整个过程,从而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高校应当通过健康知识教育改善学生的体育素质,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及能力。与此同时,高校需要立足于素质体育,不断改革健康知识教育的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设置,也就是要尝试取消基础的体育课,不断推进专项体育课的建设,从而转变教学的重点,淡化竞技色彩,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健康,并在此基础上加大理论课的学时,丰富健康教育内涵。

综上所述,大学生可以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生健康情况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高校需要意识到健康教育的价值,强化教学管理以及课程建设,不断改善师资力量,确保大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并养成合理的健身意识,带动整个社会健康水平的提高。

[1]范锦勤.刍议高校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4,11(3):114-115.

[2]张延香.以“健商”理念为依托探求高校体育教学新思路[J].中国厂矿医学,2015,20(12):706.

[3]孙亚慧,姚慧,林伟.高校健康教育课设置思路的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4,12(3):522-524.

[4]闰万军,等.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1(7):490-493.

[5]韦建明.大学生体质状况与高校健康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3(8):134-136.

[6]李佩,纪婧,赵思敏.浅谈大学生身体素质问题[J].科教创新,2015,10(8):159-161.

*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课题支撑,课题:高校学生健康知识缺失现状及干预措施的研究——以**学院为例(立项编号:13SB0287)。

程凡(1979-),男,汉族,四川宜宾人,研究生,宜宾学院体育学院体育科研所,讲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与体育教育。

G

A

1006-0049-(2017)07-0033-02

猜你喜欢

教材大学生体育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我们的“体育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