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变易理论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模拟”与“实验”的粤剧教学
2017-01-29潘薇
潘 薇
(南京玄武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南京 210042)
应用变易理论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模拟”与“实验”的粤剧教学
潘 薇
(南京玄武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南京 210042)
粤剧在2003年被教育部列入音乐课程之中,只可惜一直以来没有合适的课程及教学配套,使中小学的粤剧学习成效仍未达到理想的程度。本研究旨在透过应用变易理论到教学上,务求提升学生的粤剧学习成效。变易理论强调学习者需要认识事物的关键特征,从而对事物有更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我们选取了粤剧中的三种说白作为研究的「学习内容」,分别是白榄、诗白及浪里白,均有共有的特征和各自的独有特征。借着配合教学活动来对比及突显它们的特征,便可以令学习者加深对每种说白的印象,从而能够透过聆听轻易地辨别出三种说白。因此,在研究中,我们对两班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接受了不同的教学方式,一班用以上述的教法,另一班则用以一般教法;通过前测和后测的评估,并利用独立样本T考验及成对样本T考验两种统计方法,得出两班学生对该三种说白的学习成效。
变易理论;关键特征;说白;粤剧教学;成效
为了推广中华文化教育及延续粤剧艺术文化等目的,粤剧从二零零三年开始被纳入香港音乐科课程。可是,中西音乐教育在课程改革上仍未达致适当的平衡;加上一般香港中小学生对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及本地粤剧缺乏兴趣,使他们在多元文化学习上未见成效
根据《学会学习-课程发展路向》,香港教育署(现称教育局)提倡学校加强中华文化教育;而音乐课程于二零零三年进行重组,根据新订定的《音乐科课程指引(小一至中三)》,作为本地传统文化的粤剧被纳入音乐科课程内。可是,香港人倾向学习西洋音乐,家长安排予子女学习的乐器多是西方乐器,如钢琴和小提琴等,所以学生对中乐的认识相对较少;而大多数教师对粤剧的认知和兴趣都非常浅薄,导致在教授学生粤剧时感到困难及缺乏信心;加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较少接触粤剧,因此使粤剧的学习成效仍未达到理想的地步。
一、变易理论的模拟粤剧教学
粤剧是全中国约四百种地方戏的其中一种;这项流盛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中国戏曲,是集文娱及酬神于一身的艺术表演。观众可从粤剧演出中同时欣赏到的,不单是灿烂悦目的戏服、热闹的锣鼓音乐,还有精彩的武打场面,以及各种唱腔和念白。在香港,粤剧的表演一般可分为营业性演出和神功戏。前者「戏院戏」多在剧院及大会堂演出较新的作品;而后者则在一些临时搭建的戏棚。荣鸿曾认为,由于近半个世纪的粤剧新作愈来愈少,因此粤剧的演出便多以神功戏为主,并且是在特别的时节,如:天后宝诞、中元节与盂兰盆节等。
根据变易理论与学习空间,学习者在理解事物或现象时,要通过三个环节,分别是审辨、变易和同时性。审辨指学习者须从事物中判别出它的重要方面,即重要特征或关键特征。接着就是变易,意思是学习者必须经历重要方面的变化和异同。最后便是同时性,即要学习者同时留意一个相关经验,以掌握事物的整个面貌。
变易理论主张教师分析「学习内容」以了解其中的关键特征。学习内容是指「要学的是什么」;教师可留意学习内容哪些有变化,哪些没有。至于教师分析学习内容时,可利用的变易模式包括:对比、模拟、区分及融合对比。是指将某事物与其他事物作比较;模拟则是指将其他无关的特征分别出来;至于区分便是把事物的某方面因素从整体中区分出来;而融合是指为了注意各方面的转变,把所有因素视作一个整体。
透过这些变易模式,教师便可较易掌握自己要教授的是甚么内容;同时又可知道学生可从学习内容中学到什么,以及不会学到什么了。
由于粤剧教学一直是音乐教育界所关心的重要议题之一,所以过往亦不乏有关其题材的学术研究。梁宝华便进行了一项有关提升学生学习粤剧的动机的研究计划。该项研究计划利用艺术家教师来联同学校老师一起教授粤剧,从而尝试提升学生的粤剧学习动机及兴趣。可是,在中学教育及高等教育方面,却一直将传统中乐跟西方音乐比下去。而且,根据一项对于中国音乐教育在香港发展状况的调查,认为音乐科课程以及一般香港音乐教师对教授中乐的态度必须改变。
二、粤剧教学的成效——提升粤剧课堂教学水平
本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测试应用变易理论能否提高粤剧教学的成效。在研究中,我们会将变易理论教学与一般教学在影响学生学习粤剧的成效上作出比较。
此研究的做法是对研究样本进行教学试验,然后从得出的结果证明教学的可行性和成效。由于受制于现实教育情境,研究无法采用随机抽样的对象,因此本研究属于准实验设计研究。研究对象被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两个组别。实验组会接受以变易理论教授「说白」的课堂;即音乐老师会向该组独立地教授及说明每种说白。
为了显示及比较两个组别的学习成效,研究中会先后进行前测、后测;并以独立样本T考验及成对样本T考验测试前测、后测之异同。前测和后测会分别被安排在上述「课堂」前后进行;然后透过进行独立样本T考验及成对样本T考验来计算实验组及对照组的前后测成绩数据,两组在本身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和各自前后测成绩的差异便可一目了然。
香港某间小学接受邀请参与及协助本研究进行。研究对象为该学校的其中两班五年级学生,年龄约为10-11岁,每班人数二十七人,即总数为五十四人。根据该校老师提供的资料,两班学生的学业成绩及能力非常接近。因此在本研究中,便随机将两班分别设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另外,在研究的教学环节中,两组的说白课堂教学将分别由两位一向任教上述两班学生的原任音乐老师负责。她们都是主修音乐科及拥有最少三年教学经验的女教师;根据研究者与她们的交谈,得知她们同样对粤剧认识浅薄,而教授粤剧的信心亦有提升空间。
三、应用变易理论对粤剧教学的设计
在研究初开始时便首先考虑有关「学习内容」,即是要教授的内容。学习内容的设定对应用变易理论尤其重要,因为学习内容需被分析从而找出其中的关键特征,才可决定采用甚么变易,并将这些特征与关系展示予学生辨识。
在清楚界定学习内容和分析关键特征后,便相继地设计教案、教材和前后测问卷。为了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接受的不同教学,研究者便为两组拟定不同的教案及为实验组附设额外教材。在筹备教学环节的时候,我们参考了两本现行的小学音乐科教材:《朗文音乐 五下》及《全新DoReMi 六上》。参考以上课本的目的是为了让研究者了解现行课本所提供的教材以及建议一般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
至于前后测问卷方面,两组所接受的是完全一样的。当一切都预备妥当后,便跟两位音乐老师会面,详细介绍有关本研究、变易理论的教学以及粤剧的说白体制。她们不但知悉两组的前后测测试及教学安排,而且从课堂的教案还了解到在各自的课堂上应如何教授三种说白。
正式开始的第一步便是对两组进行前测;而接着的便是课堂环节;最后才进行后测。整个过程分两天进行:前测于其中一天进行;而课堂环节和后测则在另一天进行。最后,得出的前后测成绩数据便以独立样本T考验与成对样本T考验计算,然后再另作分析。
四、结语
粤剧的表演工艺包含唱、造、念和打,在研究中的「学习内容」便是有关「念」这方面的。念即是念白、说白,是一种说话的方式而并非唱腔,它用以交代情节、人物意念、思想与情感。而说白体系其中的白榄、诗白和托白便是研究中的「学习内容」了。■
[1] 杜佳骏.新中国初期(1949-1966)钢琴奏鸣曲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硕士论文,2016.
[2] 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5.
[3] 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推进愿景.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