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构建
2017-01-29董剑英
文 / 董剑英
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构建
文 / 董剑英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智慧图书馆应运而生。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构建,应注重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应以用户为中心,实施以人为本的内部管理,实现现代技术与人文特色的结合,多时间、多空间提供服务,大胆创新服务途径和服务内容,以崭新视角融合新科技服务项目。
图书馆;智慧高效;服务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校图书馆在管理模式、服务模式、服务内容等方面也需要不断创新。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学生的需求。在数字时代海量信息的冲击下,高校图书馆也必须进一步智能化,以全新科技引领图书馆建设,在服务项目上体现更高效、更精准的全方位能力,推动高校图书馆整体建设水平的提升,打造智能服务、智慧服务,构建智慧图书馆,不断提高图书馆服务范围和服务质量,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
一、构建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必要性
科学技术给世界带来巨大的改变,颠覆了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在新技术的带动下,图书馆的规模效应功能不断拓展。数字网络技术利用数字技术和宽带、互联网、物联网信息的对接,实现信息高速互联互动,打破了传统地域时间限制,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对图书馆信息的查阅使用需求,为顾客提供了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它在提高知识服务质量同时,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智能、高效率、精准的阅读环境。构建高校智慧图书馆,就是将高校图书馆中的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处理。这些数字信息通过互联网能够交互使用,整体提升学校图书馆的使用效率。运用先进的数字互联技术,我们可以打造一个大型的知识服务网络,使读者能够通过信息终端更加便利、更加快捷地查询更多的知识信息。从利用价值的角度来讲,智慧图书馆必须使图书馆服务达到更高层次,充分体现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高校在构建智慧图书馆之前,自身长期积累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如大量传统报纸、期刊、图书等实物资源和数字资源。前者的载体受条件制约,存放模式比较固定,易受环境影响,查阅起来也相对繁琐;后者主要是电子期刊和资料数据库,包括各类学科的课件、学科知识资源数据库、阅读平台的综合性数据库、学习教学视频、外文库、各类考试题库等方面的数据库[1]。在构建智慧图书馆后,高校图书馆内所有的信息资源都会形成数字资源版本。学生利用完善的交互平台功能,可在手机电脑等信息终端,快速无障碍地查阅使用图书馆档案信息,突破原有的时空限制,真正做到随时随地体验资源共享带来的各种便利。智慧图书馆提供信息资源共享,有助于读者学习更多的知识。网络实时的语音视频互动,能带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在高校中建设智慧图书馆,适合在校师生使用这些信息资源。它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也有助于通过网络资源输出,实现读者对信息资源的共享,推动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
构建智慧图书馆,把控信息资源知识,需要相关工作者具备综合判断能力和良好的分析能力,高校智慧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深度挖掘信息资源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本校现有馆藏信息资源进行挖掘,而且要根据学生的需求,通过智能化信息技术,深度有效地分析与搜寻所需的信息资源,整合学生的信息资源需求,利用相关软件技术,有效节省学生查阅、搜集的时间,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构建智慧图书馆,需要制定科学高效的管理系统,对馆藏信息资源进行全部数字化技术处理;需要大力推广移动网络终端,开发适应高校智慧图书馆的APP移动软件,学生利用智能手机能够方便查阅图书馆资料内容,可以利用网络互连互通性,最大限度聚合这些信息资源,提升图书馆信息利用率。我们构建高校智慧图书馆,在利用先进网络技术的同时,要提升服务质量,智能、高效、人性化服务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平台,融多功能于一体,打造融合大数据网络、多媒体、云计算、流媒体、蓝牙、WIFI等新技术的科技信息平台,实现阅读与查询信息资源自动化、智能化,通过关联互联网与物联网,对海量信息进行分析与整合,丰富图书馆信息资源,让读者能够快速浏览、查阅、获取优质信息[2]。我们通过重视智慧服务,坚持以人为本,可以将图书馆功能服务升华到智能服务,为读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推送信息,使查阅信息更加便捷、服务更趋人性化,体现智慧型图书馆特色。
二、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构建
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构建,要注重体验效果,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利用智慧图书馆的优势,开展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目前,一些高校开始实行一卡通等数字化建设。高校图书馆应该抓住这个机遇,拓展服务范围,在新功能上多下功夫。我们利用智慧图书馆所拥有的智能优势,能够以新的管理服务和新的查阅体验,体现新型图书馆的高效、人性化特色,吸引更多人利用图书馆资源,更好地为社会服务。首先,高校图书馆应该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从专业服务角度出发,开展个性化定制、定题服务。在传统高校图书馆服务项目中,定题服务一直是图书馆为学生查阅资料的主要形式。它大多遵循传统方式进行,资料更多来源于自身馆藏。这给当前信息资料拓展需求和服务带来了很大的制约。构建智慧图书馆必须转变这种落后服务形式,凭借智能化为学生提供更多便利的服务,实现资源共享,整个操作更趋便捷。智慧图书馆的定题服务也比传统图书馆优越不少,在服务手段的多样性方面以及资源提供智能化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3]。
智慧图书馆的定题服务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借助网页或者电子邮件,利用人工操作管理的信息推送服务;另一类主要依靠智能软件自动搜集,用户输入请求命令,电脑利用强大的信息网络资源从中搜集适应信息,搜集、整理和发送完全自动化。图书馆针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采用个性化信息定制推送技术,能更高效更灵活地在网络上搜集定制相关信息资源,整个信息数据采集过程完全自动化。这将过去的“人找信息”变为“信息找人”,只需在专业软件中输入相应指令,数据中心就能从海量资源中搜寻相关的资料内容,满足用户对特定信息的需求,从根本上提升服务能力。
智慧图书馆的构建,有利于开展特色数字资源收集服务,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科研信息,掌握最新研究动向,拓宽专业视野,获取更多的前沿信息,增强科研工作中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能力。在信息化时代,高校学生对于信息的需求已经不再停留在传统图书馆馆藏。虽然许多高校图书馆不断引进和更新相关专业数据库,但不同图书馆对设备经费投入的不同导致革新力度、体验效果差异较大,没有跟上学生对图书馆服务需求的变化。我们只有进行智慧图书馆建设,才能开展有专业特色的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库收集服务,展现智慧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信息储存器的专业作用,进一步丰富馆藏资源,满足学生对于信息的需求。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智慧图书馆,可以变传统被动封闭式信息服务为主动交互式智能化、开放式信息服务。通过建立智能化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可以进一步满足用户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在更高层次上深化和拓展咨询服务。读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跨时空互动交流,有效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这种交互式咨询服务平台大大提高了参考咨询服务的效率。除了传统文字图片之外,互联技术使更多的动态数字资源得到开发利用,使实时信息能够及时传播,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多种形式的特色服务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三、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智慧图书馆的构建路径
首先,构建智慧图书馆服务技术平台,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图书馆构建技术平台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特性。图书馆可以通过云计算等全方位物联网技术,实施信息化管理和服务。物联网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平台的建设主要包含操作系统、云存储、云计算机等。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核心是数字化资源的海量拥有。高校图书馆要对馆藏的纸质资源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要智慧搜索与整合数字资源,要挖掘或购买数字化资源。高校图书馆构建良好智慧服务系统的路径,主要是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信息资源服务。学生可以通过智慧图书馆Web服务,进行一站式快捷、高效的信息资源搜索,进而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4]。高校图书馆还要大量开发高校图书馆移动APP,方便学生利用手机随时查阅图书馆资料。高校智慧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要注重读者隐私保护以及资源信息安全问题。高校图书馆在构建智慧图书馆服务技术平台的过程中,要在技术标准方面建立相关制度,为学生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智慧服务;在技术标准制定方面要制定严谨的相关规范和行业执行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校智慧图书馆有序、健康发展。随着物联网的快速普及,图书馆拥有庞大的用户数据信息,用户行为容易被跟踪,存在泄露国家机密、商业信息以及个人隐私等技术性问题。因此,建立管理员制度,加强物联网安全技术管理,能够有力保障图书馆安全和用户隐私,确保智慧图书馆健康发展。
为满足学生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需求,高校智慧图书馆要培养高技能的服务人才,提升智慧图书馆服务意识。智慧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关的行业资质,而且要具有相应的创造力。在管理上,智慧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善于接受新事物,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操作程序、数学算法、人工智能、商业智能等多方面知识,利用智慧图书馆带来的科技优势,发挥图书馆专业作用。培养高技能服务人才和提升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能力,需要提升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全面掌握智慧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智慧分析、获取、存储等综合能力,以高效优质的服务满足学生需求,从根本上体现智慧图书馆服务的价值[5]。
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不仅节约了读者用户的时间,而且增加了资源信息的利用率,真正做到了为读者所想、为读者所用。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构建,是图书馆综合实力的大提升。它体现了现代化图书馆的智慧型、服务性、公共性、技术性等多功能特点,改变了以往传统图书馆管理成本高、时效性差、资源数量有限等一系列问题;无论是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还是信息资源的使用范围,都是传统图书馆无法比拟的。智慧图书馆的构建,标志着高校图书馆走向成熟,标志着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图书馆服务迈上了新台阶。
[1]严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学刊,2010(7).
[2]赖群,黄力,刘静春.借助“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构建智慧图书馆[J].新世纪图书馆,2012(5).
[3]李永先,栾旭伦,李森森.云计算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探讨[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1).
[4]韩丽.物联网环境下智慧图书馆的特点、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现代情报,2012(5).
[5]任志宇.以读者需求为导向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层次[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7(3).
G250.7
A
1005-9652(2017)04-0099-03
本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高等院校公民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编号:HB16TQ012)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虞志坚)
董剑英(1973-),女,河北任丘人,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情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