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手风琴在中国的发展

2017-01-29

北方音乐 2017年1期
关键词:手风琴创作艺术

宋 雷

(安徽科技贸易学校,安徽 蚌埠 233000)

浅谈手风琴在中国的发展

宋 雷

(安徽科技贸易学校,安徽 蚌埠 233000)

本文讲述了手风琴艺术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历程,从几代手风琴作曲家、演奏家为发展我国手风琴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展示了手风琴所具有的作用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手风琴;改编曲;民族化

手风琴是世界范围内最为广泛的乐器之一,在我国专业乐坛及群众音乐文化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世界手风琴艺术发展史上,德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家为手风琴发展最早的国家,均为手风琴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早在1931年,德国便成立了手风琴专业学校。1936年,英国建立了“手风琴演奏者学院”。众所周知,手风琴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俄罗斯民间乐器。而我国手风琴艺术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起步和发展的。

一、建国后我国手风琴发展概况

20世纪五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初,手风琴在我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启蒙阶段。从部队到地方、工厂到学校、城市到乡村是沿着这样的路线发展的。手风琴首先在部队得到了极大的普及,造就了一批优秀的演奏员。同时在全国的学校、文艺团体掀起了一股学习手风琴热潮。由于手风琴具有音量大、表现力强、便于携带等特点,所以给部队、学校、文艺团体演出带来了极大便利,从而使广大艺术工作者在长期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演奏经验。借着这股热浪,手风琴通过教育机构和部队、地方、文艺团体等多种途径在中国传播开来,这也是手风琴在中国的最初普及。随着群体性歌咏活动开展,手风琴作为歌曲伴奏,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表演形式,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无疑给手风琴在中国的发展史上又提供了一片肥沃的土壤。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我国一些手风琴艺术家不满足于手风琴仅仅是为歌曲伴奏的状况,他们怀着对手风琴的热爱进行了音乐创作。

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作品具有代表性的有王碧云根据同乐军乐改编的《骑兵进行曲》;张自强、王碧云根据《战斗进行曲》改编的《士兵的光荣》和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的《我是一个兵》,宋兴元根据江南民乐合奏改编的《彩云追月》《花好月圆》等。这时期手风琴作品有个共同特点:作品作者都是专业手风琴演奏员,他们的创作是凭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对乐器性能、演奏技巧的掌握和多年艺术实践积累而成。1962年,由李遇秋老师专为手风琴创作的二重奏《草原轻骑》问世,证实了中国手风琴音乐在题材、技巧表现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入拓展。虽然这部作品创作手法仍然受到西方重奏音乐影响,但也表现出了在探求手风琴民族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有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手风琴曲目《牧民歌唱毛主席》,这首曲子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手风琴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二、“文革”期间手风琴在我国的发展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文化领域受到了严重冲击,正处于上升阶段的中国手风琴艺术也遭到了破坏。由于手风琴是在部队、工厂,等地方为革命歌曲伴奏,所以得以保存。但发展空间受到了限制,多数是通过为时代歌曲伴奏,对样板戏改编这两种途径来寻找手风琴在中国的发展方向,继续着手风琴事业的成长。许多从事钢琴演奏的艺术家也背上了手风琴,这为手风琴更多地吸收钢琴演奏中有益成份起到了桥梁作用。

这一时期手风琴独奏曲层出不穷,代表性曲目有:杨智华的《打虎上山》《快乐女战士》,以及根据歌曲改编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首手风琴作品作者吸取了内蒙民歌音乐素材进行创作,曲调舒展悠扬,具有浓郁的草原风味。当演奏者演奏时,使人们仿佛就像身处在辽阔地草原上一样,对家乡的爱恋之情从胸中汩汩流出,对党和祖国的感激之意灼热了人们的心窝。

“文革”期间,我国文化虽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艺术的自由创作受到了约束,但仍有大量手风琴曲目诞生。例如:曹子平根据钢琴协琴曲《黄河》改编的《保卫黄河》,王域平创作的钢琴曲《司机之歌》和《又是一个丰收年》等。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曾键改编的《我为祖国守大桥》,这首曲子主题虽然取自作曲家田歌创作的同一首歌曲,但此曲在创作过程中容入了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当中,超出了移植、改编的范围,是运用“手风琴语言”再创造的代表作品。此曲以流畅、饱满热情的旋律表达了祖国桥梁的卫士们忠于职守、保卫祖国运输线畅通无阻的决心和身在哨位、心想全国、决心为人民立功的崇高境界。这首乐曲表现部队战士豪迈雄伟的思想感情,受到了广大战士和听众的热烈欢迎。

三、“文革”后手风琴在我国的发展

“文革”结束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全国各行各业都逐步走向正轨。1979年2月全国艺术教育会议的召开,为文化事业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使中国手风琴事业迎来了繁荣的局面。特别是1981年中国音协北京手风琴专业组的成立,1983年全国艺术院校手风琴学术会议的召开,1984年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手风琴学会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手风琴艺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随着我国音乐院校和师范院校的手风琴专业相继恢复,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和部分音乐艺术院校逐步开设了手风琴必修课、选修课和主修课。这为日后手风琴艺术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一时期手风琴创作开始摸索具有个性化的中国手风琴创作之路。在这着重谈一谈李遇秋老师。李遇秋于1945年调入晋察冀军区抗刮剧社时,主要从事手风琴演奏。当时,手风琴作为一种外国传入的乐器,主要用来做为伴奏,并流传各地。尤其在部队的文艺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950年,组织上将他送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在那儿他获得了正规的、扎实的作曲专业理论技术。学习结束后,成为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的一位骨干专业作曲家,改革开放后的李遇秋老师已是参与创作过《长征组歌》等一大批音乐作品的知名作家了。他凭着对中国手风琴事业的满腔热血和坚实的理论功底,从1980年开始,他陆续创作了包括独奏曲、重奏曲、组曲、协奏曲、奏鸣曲等各种体载作品数十首。其中《惠山泥人印象》是李遇秋老师在八十年代初游览太湖,驰名中外的无锡惠山精美的泥塑艺术品触动了他的创作灵感。李遇秋老师的另一首代表作《天女散花》,全曲塑造了一位端庄、美丽的仙女,手擎鲜花站在彩云之巅,向人间播散春天。此曲在我国手风琴界广为流传,倍受欢迎。这一时期还有许多作品,例如:方圆的《北京喜讯到边寨》,关乃成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姜杰的《十面埋伏》,曹志平的《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王树生的《诺恩吉亚幻想曲》等等。在建国后50余年里,通过几代同仁不懈努力,创作出了大量的中国手风琴作品,在此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手风琴体系。

四、手风琴在我国的繁荣

九十年代是我国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获得了喜人的成绩,手风琴在这个时期同样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一时期,中国手风琴最突出的事情当属自1993年每年一届的中国国际手风琴艺术节。艺术节期间举办中外手风琴专场音乐会、大师班讲座和手风琴独奏、重奏、手风琴室内乐、手风琴合奏及轻音乐风格手风琴比赛。中国国际手风琴艺术节为世界手风琴艺术家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及交流的机会,为我国手风琴走向世界舞台起到了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回顾手风琴发展历史,无论是在整体演奏技巧上,还是在作品创作数量上,都有了很大进步。然而也不难发现,真正在创作技法和艺术表现内涵上有所突破的作品还为数不多。许多作品都有“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缺乏个性化的艺术。造成这种现象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创作队伍单薄;二是专门从事手风琴作曲的专业作曲家缺乏,由于这两方面因素,导致了中国手风琴事业总体发展缓慢。进入90年代后期,正当整体演奏水平日益提高的手风琴界渴望有新作品问世之时,我们的创作热度却在降温。除了李遇秋、林华等几位少有的在此落脚的专业作曲家,所涉及者还真不多。这与当今音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不太相称。因此,一批手风琴前辈对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我国手风琴今后发展进行了探讨。

从以上存在的两点不足我们发现,艺术贵在创新,这是专业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要想在手风琴事业获得新的发展,在国际交流中处于领先地位,必须更深层次地挖掘我国的民族文化的内涵,加强手风琴演奏与创作的互动,激发中国作曲家在手风琴这个领域开拓创新,促使中国手风琴音乐向艺术化、民族化、专业化方面发展,使手风琴在“洋为中用”中走出自己的特色,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领地。让手风琴这朵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特色的艺术之花,开放得更加芬芳艳丽。祝愿我国的手风琴事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再创辉煌!

[1]李遇秋.李遇秋手风琴曲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2]陈一鸣,史汝霞.全国手风琴论文集[C].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1.

[3]王域平.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中国手风琴发展与建设的若干问题[J].天赖,2002(2).

[4]上海文艺出版社.音乐欣赏手册[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5]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手风琴创作艺术
徐昌俊手风琴独奏《两首前奏曲》和声研究
张之远问鼎第70届手风琴世界锦标赛
《一墙之隔》创作谈
纸的艺术
手风琴音乐在室内乐实践中的研究
中国手风琴发展的现状分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创作随笔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