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德丝弦的传承与创新

2017-01-29陈晓颐

北方音乐 2017年1期
关键词:丝弦常德曲艺

陈晓颐

(广州市艺术学校,广东 广州 510520)

常德丝弦的传承与创新

陈晓颐

(广州市艺术学校,广东 广州 510520)

我们伟大而又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在这百花争艳的民间艺术园林中,数百年来,一直默默开放着一簇虽久经岁月煎熬仍亭亭玉立、不断散发恬淡清香的奇葩。她扎根在湖湘文化的沃土中,是中华民族民间曲艺说唱艺术中影响较大的曲种之一;她充满生活、节奏感强,有独特的曲调风格,不仅反映了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也体现和推动了人们对艺术的了解和鉴赏,更为传承中华优秀艺术文化传统做出了贡献,这就是早已传遍大江南北却很少有人识其真面目的“湖南丝弦最为盛行的一个支派——常德丝弦”。

常德丝弦;传承;创新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部分)和《中国戏曲曲艺词典》登载,常德丝弦常用于扬琴、琵琶、月琴、三弦、京胡、二胡等丝弦乐器来伴奏,因而让大家更加熟悉和传唱。它最先起源于江浙一带的民歌和时调小曲,明末清初才由长江下游渐渐传入常德,与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不断发展而成。

一、传承

常德——湘楚文化的主要发源地,自古就是歌舞之风颇盛、名人雅士荟萃之宝地,素有“文物之邦”“人文渊薮”之美誉。常德丝弦上承唐代诗文,在漫长的艺术实践中不断演变发展,建国后,常德丝弦凭借其丰富的传统名声鹊起,广受关注。1952年,常德市派出以老艺人李玉成、徐梅清、丁合珍、龚顺泰为首的常德丝弦演出代表队,赴长沙参加湖南省民间曲艺会演,使常德丝弦走出了常德。从此,不少的曲艺音乐工作者开始关注和偏爱常德丝弦。

70年代,美籍华人音乐家赵如兰教授(中国著名语言学家、音乐家赵元任之女)在哈佛大学的讲台上,向外国学生友人介绍了常德丝弦。80年代末,上海音乐学院的留学生也专程前往常德学习常德丝弦,使常德丝弦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也有了一定的影响。此后,常德丝弦就成为了外界了解常德的“窗口”。90年代,常德市委、市政府为了加强常德市精神文明建设,将常德丝弦的学习和推广作为跨世纪的系统工程,提上了议事日程,进行了周密的部署,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组建了全民所有制的常德丝弦演出团队--常德市宣传队。常德市的文艺工作者积极响应,精神抖擞,对常德丝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与创新,为常德丝弦的演唱、收集、整理和改编作出了巨大贡献,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人才,创作了一批又一批的新曲目,使常德丝弦充满生机,令观众目不暇接。

如今,常德丝弦在省内外各大比赛和汇演中多次获得殊荣,常德丝弦的知名度不断的提升,对常德丝弦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来,常德丝弦不仅唱响了大江南北,更是走出了国门,赢得了海内外众多人士的赞誉。

二、创新

(一)曲艺要跟随时代创新

如今,当代文化意识和审美风尚都已发生了大幅度位移,常德丝弦作为具有鲜明民族性、民间性、群众性的曲艺,也受到了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挑战与冲击,对它的当代性的呼唤也越来越迫切了。我认为常德丝弦作为一种曲艺形式在新时代曲艺创作上应该力争做到以下两点:

1.应追求思想探索的多元化

不论哪个时代的曲艺,只要它能沟通同时代人的心态,从社会的角度着眼于人生,把“当代性”巧妙地融合在民间性、民族性之中,让人们悟到一点人生哲理,而不让人感到一种刻板的说教,这种曲艺就能立于审美特性的不败之地。

2.当代意识(当代人的精神状态)是创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当代意识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当代科学和哲学,当代社会政治思想、世界观、价值观、情感方式和审美经验等。曲艺中的当代意识要结合当代社会的一些变化和现象,由此而感受与思索,而非简单地附着于曲艺外在的题材上。

(二)曲艺要跟随时代改进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也发生了变异,常德丝弦也随之而变。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和文化审美,常德丝弦在内容、形式、品位方面也做出了一系列改进。

传承中华民族音乐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开发和拓展本土文化资源,为常德丝弦充分展示自身的艺术魅力创建了平台,大量搜集创作素材,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审美,以准确的情感表达作为基础,以活泼、快捷的感染力为媒介,与人民群众的审美心理进行沟通,使常德丝弦的发展始终植根在中国民族民间的沃土里。

遵循常德丝弦自身的发展规律,在保留常德丝弦独有的艺术特色下,借鉴姊妹艺术的精华,丰富和推动常德丝弦的表现力。例如当代的时装表演、民歌联唱、电声乐队、西洋打击乐器伴奏等艺术门类都有不少可借鉴之处。

坚持纵向继承和横向借鉴的相结合,才有希望创作出保留原汁原味有特色风格的更好的丝弦作品。如《常德是个好地方》的激情奔放,《芷兰雅韵》的雍容大雅,《常德人》的风趣幽默,《街街走》和《月亮粑粑》的轻松活泼等,都在保持清新、活泼、俏丽的风格的同时,展现出炫丽的风采。

如今的常德丝弦逐渐从从一种简单的说唱艺术转化成一种丰富的舞台艺术,从生活中的自弹自唱、自娱自乐扩张为一种复杂的群体表演艺术,它顺应着时代潮流的发展正在不断发展、探索与创新。

三、结论

由此可以看出,常德丝弦音乐的弦律创新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演变。笔者坚信,传承是根,发展是魂。坚持走创新道路,以纵向继承和横向借鉴相结合,常德丝弦必定会推出更多、更好的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作品。

[1]潘心阳.黔剧的历史渊源与现代传承[J].中国戏剧,2016(4):52-53.

[2]万力.浅谈常德丝弦的艺术价值[J].大众文艺,2015(11):123-123.

[3]于艺.常德丝弦的演唱艺术[J].艺术探索,2012(5):44-45.

[4]万力.论常德丝弦音乐艺术的传承[J].大家,2011(9):204-204.

猜你喜欢

丝弦常德曲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常德丝弦的研究现状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扶琴》
南国冬日暖总闻丝弦声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清溪雅集》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以石家庄丝弦为例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阿炳与二泉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