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以大数据服务和反哺媒体
2017-01-29文/安娜
文/安 娜
今日头条:以大数据服务和反哺媒体
文/安 娜
编者按:今年9月中旬,媒体界最大的新闻是人民网三批今日头条,在接连的版权官司之后,今日头条再次站到了风口浪尖上。人民网从内容产出、算法分发、创新等角度对今日头条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批判,这是今日头条成立以来,被主流媒体最为严重的一次质疑。对此今日头条回应表示,感谢人民网,机器算法有不足,会努力改进的。今年7月8日在本刊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传媒年会的分论坛上,今日头条媒体合作与发展总经理安娜做了演讲,会后安娜总经理应本刊之约将演讲内容整理成章。该文对我们进一步了解今日头条与媒体的合作情况、具体做法,以及其存在的不足,会有一定帮助,因此我们特将此文编发于此,供读者参考。
2016年,今日头条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服务于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报道,全年累计推荐关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文章7.2万篇,总阅读量超过23亿次,评论达572万次,分享超过727万次,收藏超过952万次。
2016年,由媒体机构生产,在今日头条平台上分发的内容,共有108801篇阅读总量达到10万+,有9336篇达到了100万+。毫无疑问,对于媒体而言今日头条平台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分发渠道。
2017年7月7—8日,第十二届中国传媒年会在贵阳召开,笔者在媒体大数据创新分论坛上分享了今日头条与媒体合作的现状和未来前景。现根据演讲内容整理于此,供大家参考。
大数据时代的无限种可能
今日头条是一款基于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的智能推荐引擎,通过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用户推荐有价值的、个性化的信息,提供连接人与信息的新型服务。
今日头条为传统媒体提供个性化分发平台,通过为传统媒体开头条号的形式,为传统媒体提供新媒体平台和新的宣传手段,为传统媒体服务,使传统媒体的声音最大化,扩充传统媒体的传播阵地,占领传播的制高点,赋予传统媒体的新动能。
今日头条媒体融合主要是为媒体开通头条号,上传图文或短视频以及直播等内容,通过头条的智能推荐技术,将内容推荐给可能感兴趣的用户,使其传播的声音最大化,传播更有效。
传统媒体中比较典型的头条号,比如,人民的学习系列:学习大国、学习小组、学习经典等,都在媒体融合上有新的尝试,将内容制作成适应新媒体的形式,服务于媒体融合。2016年,今日头条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服务于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报道,全年累计推荐关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文章7.2万篇,总阅读量超过23亿次,评论达572万次,分享超过727万次,收藏超过952万次。其中,阅读量超过10万的文章有1816篇,阅读量超过100万的有249篇。
在重大时政报道方面,今日头条合力媒体呈现的内容产品也表现不俗。比如,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今日头条推出大数据看两会的项目,针对热点,高密度、快速向传统媒体提供数据。
短短五年时间,今日头条已经与超过4000家媒体机构展开了合作。2016年,在今日头条累计历史阅读量达到1亿次的媒体已经有120家,超过5亿的有24家,其中有5家甚至超过了10亿次。
内容消费重点悄然变化,视频大爆发
2015年,今日头条才开始布局短视频的发布分发,一年半后,头条号每月上传的视频已经达到90万条,月均增长率35%。每月的消费量达到300亿次,播放时间9亿小时。除了短视频,今日头条观察到用户开始更多地消费直播内容。图文——视频——直播,这个坐标轴上,越往右的内容形态,它的时效性会越强,保留的信息也会更完整更接近现场,所以消费者的需求也会更旺盛。
事实上,从2016年开始内容消费的重点悄然发生了演变,视频迎来了大爆发。从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在头条平台上,图文阅读量和短视频内容播放量的增长情况对比可以看出,一年中在头条平台上短视频的总消费时长已经是图文内容的1.33倍。
用户在移动端的消费形态随着网络条件的升级,也在不断地变化。移动用户刚开始在手机上观看图文,2015年开始升级成短视频,2016年用户已经开始更多地消费直播内容。因此,今日头条在2016年6月开始尝试引入直播内容,8月开始向部分媒体开放,目前有超过140个直播合作媒体,累计直播超过2000场。累计直播时长22288563秒,累计观看人次1.62亿。比如,大众网独立IP视觉产品、头条号“众播”,直播社会相关新闻《临沂兰山法院抓“老赖” 1名老赖躲厕所被揪出来》,观看人数达110万;社会正能量传播直播《对话山东“箭步哥”,还原3秒翻桌跳梯救人》观看人数突破600万。2017年春节期间,在今日头条直播的大年初一的西湖、海峡焰火等,都有不错的观看量。
2017年7月1日,在香港回归20周年的报道中,央视新闻、澎湃新闻等媒体共进行了75场直播,吸引了2530万人观看,获得6222万次点赞,累计观看时长达69.6万小时。这些数据传递出一个信息:优质的内容永远不会遇冷。作为一家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公司,今日头条的长项在于媒体融合的“技术建设”方面,为此,今日头条一直在积极地探索,如何更好地用技术、用工具来支持媒体的内容生产。
截至目前,有307家媒体机构在今日头条上做直播,报道重大新闻,传递社会正能量,普及通用知识等。
媒体实验室反哺媒体
媒体实验室是今日头条在大数据领域面对媒体行业提供的第一个试验性产品。可以说,基于大数据的媒体内容生产是未来媒体的趋势之一,今日头条充分发挥数据获取和分析方面的核心能力,推出实验性产品——媒体实验室。
2016年10月10日,媒体实验室正式上线,主要服务于优质的内容生产者,包括传统媒体、PGC、UGC。截至2017年5月,媒体实验室注册用户超过11000家,其中传统媒体超过800家,媒体实验室每月为媒体提供10多份月均权威数据报告。
媒体实验室是一款专为内容创作者提供实时和历史数据分析的工具。作为一款单用户日均使用时长76分钟的应用,今日头条累计了海量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经过挖掘和分析之后,成为媒体创作、传播内容的助手。
媒体实验室基于今日头条海量用户的阅读行为及文章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捕捉即时热点,预测可能的热点,为记者提供热点事件数据分析;产出创作者所需的数据、可视化图表、报告等,为创作者的内容生产提供一站式服务。目前使用媒体实验室的传统媒体约453家,媒体从业者3631人。
媒体实验室的产品逻辑是把文章通过智能引擎变成文章的特征向量,用户根据其既往的特征以及与其相似用户的特征,综合变成用户的特征向量,两者进行匹配,给到智能引擎一个推荐的结果,通过这个结果让用户得到一些他感兴趣的信息。
在推荐过程中,数据库会把信息记录下来。如果不通过媒体实验室呈现出来,这些数据就会沉淀,没有发挥这些数据的价值;但今日头条认为应该服务创作者,让数据来启发创作者。用这些记录的维度,通过热词分析、热点追踪的方式,在关键节点可以帮助媒体来生产内容,比如,汛期、高考等,来解读这些热点事件。
目前,媒体实验室已经开始帮助媒体生产内容,比如,东方卫视午间新闻栏目东方大头条,媒体实验室通过热点追踪为栏目挑选热点集锦。2016年奥运期间,媒体实验室和《贵州都市报》合作奥运专题,用大数据来解读每日的奥运热点。央视财经也将媒体实验室对关键词的关联分析应用在报道中。
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媒体人提供写文章时所需要的话题线索、调研数据、可视化分析图表等资料,可以使媒体人在大数据时代做出更出色的报道。目前,今日头条与全国各地媒体建立了数据信息常态化合作,使用媒体实验室的数据进行选题判断、内容输出,再造媒体与今日头条平台的关系。
今日头条不仅是将内容分发给用户,也在把用户的反馈、阅读的具体行为、用户画像等信息,以结构化数据的形式助力媒体融合。通过数据反馈的形式反哺媒体,使媒体内容更加丰富,使媒体生态更加健康,更加持续。
作者系今日头条媒体合作与发展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