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电视综艺节目实践的理论总结
——评《梦工厂:音乐电视真人秀节目运作秘籍》
2017-10-19文/陈剑
文/陈 剑
音乐电视综艺节目实践的理论总结
——评《梦工厂:音乐电视真人秀节目运作秘籍》
文/陈 剑
书名:梦工厂——音乐电视真人秀节目运作秘笈
作者: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栏目组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9月
定价:32.00元
电视综艺节目是近几年我国电视市场发展较快的一种节目类型,它满足观众休闲娱乐的文化需求,在市场的推动下实现了较快发展。国内如湖南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等地方频道,走在综艺类节目的前沿,引领国内电视节目的发展。无论在电视节目理念还是节目形态上,都为我国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和新路径。电视真人秀节目作为综艺节目的重要类型,近几年迅速发展,成为电视综艺节目的一匹黑马。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煽情化、低俗化和庸俗化的倾向,有的制造噱头博取观众眼球,甚至为了打动观众不惜编造故事,这不利于电视综艺节目本身良好生态环境的打造,也不利于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江苏卫视斥资引进的《中国好声音》节目,一改常态,回归音乐本身,而不是对选秀者个人的过度关注。这种新模式,使节目一经播出,就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经济效益,成为我国近年来引进国外版权进行本土化改造的成功典范。那么,作为标杆性的电视节目,其如何运作与实施,如何引领国内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值得国内电视节目制作者借鉴。由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栏目组编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的《梦工厂:音乐电视真人秀节目运作秘籍》一书,以《中国好声音》栏目组的内部视角,为我们第一次全面呈现出《中国好声音》的筹备和运作机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全面的内部资料,也使得该书成为研究综艺节目发展的重要作品。全书从《中国好声音》节目的版权引进,到如何寻找导师和学员,如何进行本土化改造和宣传推广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揭示。
在版权引进这一部分,作者分析了荷兰的《The Voice》为何风靡全球的原因,并重点分析了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现状。认为,我国电视综艺节目走过了从山寨到中西结合引进版权的道路,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依然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节目类型单一、电视受众类型单一,节目内容同质化、媚俗化的相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江苏卫视与星灿制作相互合作,共同引进国外版权,让《中国好声音》落地中国成为可能。节目落地后,一经播出就取得了良好的收视率,正是这一节目使江苏卫视稳坐全国卫视收视率前几名,取得了好成绩。在这一节目的带动下,衍生出一系列相关的产业链,由此催生出音乐节、手机产品、学员写真等,使节目的广告收入节节攀升,引发了“好声音”热潮,由此也带动了国内一些电视台的模仿。这种带动效应,对国内电视节目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寻找导师和学员这一部分,全书主要以故事化的方式揭示了栏目组如何确定导师,如何软磨硬泡请到与节目定位、节目理念相符合的导师的过程。同时,在寻找学员的过程中,进一步解释了寻找学员的一些方式和选择标准。作者确定了“好声音”是寻找学员的唯一标准,也在寻找好声音学员的同时,挖掘学员背后的故事,为节目制作和吸引观众提供素材。这背后透露出的是节目组关于节目定位和节目制作理念、传达价值观的思考和实践,为读者了解《中国好声音》的节目追求和节目定位提供了丰富而有趣的故事。
在《中国好声音》本土化改造这一方面,全书重点分析了本土化改造的理念——“国际手段,本土表达”。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节目实现了以打造明星群像取代塑造冠军个体的模式,在融入情感、以情动人的同时,创新赛制,在赛制的设置上,创造出“媒体投票”的新赛制,为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了适应本土化的媒体情况,节目还在宣传推广上下足功夫,充分利用微博、视频和门户网站等新兴媒体形式,实现了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式传播,为节目的推广提供了新的方式。
总之,全书从栏目组的内部视角对《中国好声音》节目的筹备、运作、改造和传播进行了深入介绍,为我们了解节目的运作机制提供了一手资料,也为其他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