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医学教育标准差异化分析的中医学专业医学教育标准研究

2017-01-29许南阳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专业本科中医学医学教育

许南阳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

医学教育以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和提供更好的社会卫生保健服务为目的,其教育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势在必行。《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以下简称“中医学标准”)是在《本科医学教育质量改进全球标准(2012年修订版)》(以下简称“全球标准”)和《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以下简称“临床医学标准”)基础上进行制定和实施的,同时中医学标准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适用性,因此进行各医学教育标准的比较分析,对于中医学标准的修订和中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的改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学教育标准实施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1.本科医学教育质量改进全球标准。1984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启动了“重新定位医学教育的国际合作项目”[1]。WFME将其教育政策在院校层面实施,为了进一步促进医学教育的变革,1998年发布了《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意见书》。其关注重点由最初阶段的本科医学教育,发展至毕业后医学教育以及医生的继续职业教育。WFME医学教育国际标准项目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医学会(WMA)的认可,其标准主要有3个目的:一是促进医学院校依照此标准,建议制定其应对医学教育改革和质量改进的规划;二是建立国家和国际性医学院校评价和认证体系,确保医学院校满足最低质量标准;三是以保障日趋国际化的医疗实践及医学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2001年修订《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并为其制定了实施指南,2003年发布正式文件。WFME标准不仅对不同区域的医学教育影响深远,也成为各区域医学教育指南的基准。还促进了其他卫生相关专业标准的出台。该标准共有9个领域和36个亚领域。领域指大的范畴,涵盖医学教育的结构、过程和结果等方面,包括:宗旨及结果、教育计划、学生考核、学生、教师、教育资源、教育评价、管理与行政和持续更新。亚领域是指某一领域的具体方面,与相关的状态指标对应。标准是指每个亚领域细分为两个层次的标准。基本标准是医学院校必须达到此标准并在评价期间予以证实。质量改进标准是遵循国际公认的本科医学教育最佳实施方法。此标准中总共包括100条基本标准和91条质量改进标准。注释是对标准予以明确、扩展和举例说明,共计121条。

2.中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医学教育标准。2002年教育部开展国际标准本土化的研究工作,并委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组建了“中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课题组”。课题组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在总结我国医学教育前期教育评价与评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医学院校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必须达到的各项教育要求和指标,起草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2]。2008年,我国成立了“医学教育专家认证委员会”和“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并发布《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作为开展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依据,全面负责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工作委员会在认证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积累了大量经验,并着手适时启动我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标准的修订工作。该标准包括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35项)和办学标准(10个领域)二个部分。领域包括:宗旨及目标、教育计划、学生成绩评定、学生、教师、教育资源、教育评价、科学研究、管理和行政和改革与发展。

3.中国中医学专业本科医学教育标准。2017年教育部委托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始制订《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3]。坚持边试点认证、边修订完善的原则,在对9所不同类型高校的中医学专业进行试点认证前期基础上,并广泛征求相关高校意见,完成了教育标准制订工作。该标准包括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30项)和办学标准(10个领域)二个部分。在办学标准中,分为保证标准(43项)和发展标准(23项)二个层次。领域包括:宗旨和目标、教育计划、学生成绩评定、学生、教师、教育资源、教育评价、科学研究、管理和行政和改革与发展。保证标准是本科中医学专业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和必须达到的标准。各高校的本科中医学专业都必须据此制订教育目标和教育计划,建立教育评估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发展标准是本科中医学专业教育提高办学质量的要求和应该力争达到的标准。各高校的本科中医学专业应根据此标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中医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标准尊重各高校依法自主办学的权利,鼓励办出专业特色。

临床医学标准和中医学标准是在全球标准的基础上制订和颁布的,是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的本土化应用。后者又为前两者提供了国际化背景和趋势,并为后者个性化实施和特色形成提供样本。后者分为基本标准、质量改进标准两个层次呈现,中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医学教育2008版没有类似标准的差异,但在2016版提出基本标准和发展标准;而中医学标准最初便弥补了此项空缺,分为保证标准和发展标准。前两者增加了第一部分的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分为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知识目标、临床能力目标(技能目标)三部分。领域部分也增加了科学研究内容。

二、中医学专业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修订的建议

1.引入数字索引系统。《本科医学教育质量改进全球标准》(2012年修订版)尊重2003年版全球标准的整体原则和框架,修订版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标准被细分为亚标准并引入了一套数字索引系统。中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医学教育2016版为增加可读性,新标准也采用了数字索引方式。数字索引系统方便标准使用者互相沟通,便于查找。

2.转化发展标准。医学教育需要充分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和完全满足社会的需求和期望。因此,在标准中必须设计一个能够促进医学教育变化与改革的机制,这使得标准分为保证标准和发展标准两个层次。根据国际和中国医学教育的发展,考虑将部分发展标准向基本标准的转化问题。

3.细化标准注释。根据标准实施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注释予以扩展、明确并举例说明。通过举例说明等方法明确标准的涵义,为文字翻译的准确性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并有助于收集关于自我评价研究和外部评价的资料。并应注意注释应更加准确,解释更为全面。中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医学教育2016版为便于理解和操作,注释内容增加至92条。

4.适时修改标准。本科医学全球标准经过10多年广泛实施,积累了大量经验,才进行修订第二版。中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也历经8年时间再进行修订。中医学专业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也应考虑适时修改,且只需对标准进行小幅修订,以免给医学教育者带来不必要的理解和使用上的混乱。

5.扩展标准指导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指出从业人员由“通过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并进行执业注册”和“师承方式或确有专业人员:由至少两名中医医师推荐,经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实践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后,按照考核内容进行执业注册”。现行的中医学标准是对院校层面的人才培养的评价和指导。针对目前准入机制的变化,教育标准和方式是否也应相对调整。对于“师承方式或确有专业人员”的评价和考核标准是否应该具有指导意义,都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1]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本科医学教育质量改进全球标准[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3):321-334.

[2]教育部,卫生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Z].教高〔2008〕9号.

[3]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Z].教高〔2012〕14号.

猜你喜欢

专业本科中医学医学教育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西藏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新旧课程设置比较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
中药专业本科中药化学实验课教学内容探讨
大连民族学院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