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2017-01-29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培训基地专业学位住院医师

陈 媚

(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院,福建 福州 350122)

随着国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深化,2015年起,“所有新招收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也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其临床培养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进行”[1]。为此,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职责不清晰。 2015级起,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接受学位授予单位、培训基地医院管理,由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主管部门统筹负责,执行国家研究生教育有关规定”[2]。他们的培养采用理论学习、临床轮转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临床轮转为主。培养过程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进行,同时重视学位课程学习以及临床研究和教学能力的培养。他们的指导教师包括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导师)和临床能力训练指导医师,分别负责学位论文指导和临床带教。可见,他们的培养关系到高等院校和培训基地医院,关系到理论课授课教师、导师和临床能力训练指导医师,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可以看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各方都相关,是“公共领域”,主体责任界定不清晰,容易出现都重视或不重视或无法重视的现象。

2.导师履职难。 导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但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直接跟导师学习的时间只有3个月左右,其他时间都在临床科室轮转。轮转时,是培训对象。“培训对象是培训基地住院医师队伍的一部分”,主要职责是完成基本医疗工作,包括收治病人、记录病程、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医嘱、进行某些临床操作等,是对病人进行全程诊治的一线医生,但是需接受上级医生(主治医师及以上)的指导与监督[3]。规培期间实施的是住院医师第1年24小时负责制、第2、3年12小时负责制[4],可见他们的临床服务工作非常繁忙。但是他们还要利用休息时间完成16学分课程的学习,这就影响导师实际履职。同时有些导师还存在认识误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的职责,而我们在遴选和审核导师时,又偏学术科研,轻育人质量,这都造成导师履职动力不足。

3.队伍保障不够到位。 辅导员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主体之一,是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但是,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只要求“高等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配备研究生辅导员,从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此各高校对医学研究生辅导员的配备参差不齐,有的没有专职辅导员;有的按不同师生比配备;有的认为研究生都是成年人,经过本科教育、还有导师,不需要配备辅导员;等等,这就造成对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辅导员队伍保障不够到位,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相对薄弱的环节。

4.学生组织呈松散状态。 团学组织是发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的具体组织形式,依托这些学生组织可以发挥研究生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作用。但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长期在临床科室轮转,履行住院医师职责;他们选修不一样的幕课,需要休息时间通过网络学习;宿舍成了只是睡觉的地方,这就造成学生时间、精体力紧张,影响承担社会工作、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研究生中党员比例比较高,各高校都立足学生特点设立党支部,但每月一次的支部组织生活常常有学生因临床服务等原因请假,造成支部工作开展难度大,成效不理想。

二、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1.完善研究生培养规章制度。 在培训基地参加规培的对象不止专业学位研究生,他们都要符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但是他们各有特点,专业学位研究生既要提升临床技能,又要按培养方案学习课程,开展临床诊疗研究,撰写论文,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还要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和规培考试,考虑就业问题等。因此,建议具有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要与卫生计生委或培训基地共同研究,制定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的规培管理办法,在时间和制度上给予学生学习、综合素质提升和就业的保障。明确临床实践指导教师职责并建立遴选培训和管理制度、与导师的沟通交流机制。具有学位授予权的单位还要完善研究生管理办法,凸显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衔接,让学生在学期间不同阶段有和谐统一的规章制度约束,为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时间和制度上的保障。要立足实际,明确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规培管理部门和高校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科室等的职责,促进他们协同管理和服务育人。

2.建设导师组虚拟团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要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全面关心他们的成长,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培养他们良好的学风,严格要求他们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要进行就业指导,鼓励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临床能力训练指导医师负责落实培训计划,将医德医风、医患沟通和职业素质等内容贯穿培训全过程,指导督促培训对象完成培训内容并填写培训手册。每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临床培训过程中都多位临床实践指导教师,要使导师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把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贯穿培养全过程,使专业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协调发展,结合临床诊疗服务繁忙的特点,可以建设导师组虚拟团队,利用现代网络,导师与临床实践指导教师、辅导员建立QQ群或微信群,网上网下定期或适时交流,协同开展工作,构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通力合作机制。

3.创新辅导员工作路径。辅导员要积极适应研究生教育特点和改革新常态,改变思维方式,创新工作路径,胜任工作。一是完善知识结构。要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医学和心理学知识、相关医改政策和研究生培养方案等,完善知识结构,掌握医学研究生培养规律,提升专业素养,参与培养过程管理和督导,寻求与学生的共同话语,与学生互为师生,共同成长。二是主动定期与培训基地规培管理部门、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临床实践指导教师、导师沟通交流,防止出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现象,形成合力,促进全员育人。三是统筹时间安排,深入研究生宿舍和临床实践或科研一线,了解学生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掌握思想动态,及时服务引导,排忧解难。四是畅通信息渠道。通过微信群和QQ群,及时上传下达,沟通联系,分享信息,开展网上思想教育和引导。五是发挥导师作用。研究生入党、评优评奖、资助等,听取导师和临床实践指导教师的意见。搭建平台,如设立导师讲坛,让优秀导师做客讲坛,服务研究生成长成才。

4.发挥学生党团组织作用。 结合研究生培养要求、学科专业等特点,科学设置党支部。把支部建在班级或实验室或培养单位等,同时依托互联网平台,规范党内生活制度,严格党员教育管理,强化党员先进性。加强支部建设,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引领班团组织建设。研究生文化水平高、民主参与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强,要针对这些特点,发挥党团和班级组织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如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博硕士生讲坛、助理辅导员等平台和岗位,调动他们在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参与性,促进他们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务,指导和帮助他们全面发展,成为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富有社会责任感,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5.加强培训基地建设。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规定了培训基地和专业基地基本条件,并对基地实行动态管理,每3年进行一次重新认定。2015年实施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后,每个基地都是高校的延伸,承担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任务,也承担起了育人的职责,那么在基地认定时,除了考量硬件条件外,更要严格考核软条件,如基地的医德医风、教风学风、文化建设、临床实践指导教师育人作用发挥等情况,因为文化滋养心灵,文化涵育德行。因此,培训基地要立足服务研究生全面成长成才需要,全方位加强软硬件建设。

总之,健康中国建设蓝图已经绘制,医生是健康中国建设的主力军,高等院校、培训基地需要协同努力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医生,才能有效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1]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E].2014-6-30(教研〔2014〕2号).

[2]福建省卫生计生委,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衔接实施办法》的通知[E].2015-9-22(闽卫科教〔2015〕118号).

[3]搜狗百科.主治医师[EB/OL].[2016-12-15].http://baike.baidu.com/link url=FkeIW92o5lGHOdYAKPJQG1kdwTDoYnlvmMKRF_W_0Z1q1ktpw0VqcPGY_e-MIt3NbpvRUMiDqWqlat3CICU_1e7eK9AFHMRez79nxCwIfdblNiphkszGHjkEgP-X8GHa.

[4]福建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福建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E].2016-6-30(闽卫科教〔2016〕83号).

猜你喜欢

培训基地专业学位住院医师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住院医师党支部的建立实践与思考
国外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认证实践的特点与启示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对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证的启示
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基于病例学习模式查房对住院医师培养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