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南民间童谣与方言之间的联系与影响探究

2017-01-28罗林盈

黄河之声 2017年5期
关键词:声调闽南歌谣

罗林盈

(莆田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闽南民间童谣与方言之间的联系与影响探究

罗林盈

(莆田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闽南民间童谣源于闽南民间文化,是民间歌谣的一种独特形式,渗透着闽南民间传统文化,蕴含民间文学共有价值的同时兼具有自己独特价值。童谣即儿童歌谣,闽南民间童谣以闽南方言为载体进行创作传唱,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闽南老百姓集体智慧的成果。在地方民间文化、方言日益受到重视和保护的今天,人们通过对闽南方言以及童谣的探索和考究发现两者之间有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民间艺术;闽南方言;民间童谣

民间艺术是我国民族艺术中历史悠久,流传性极广,独具特色和价值的民族艺术本原体系。民间音乐作为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保留了本民族的传统根基,植根于肥沃的民间土壤中,具有深厚的地方特色、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极高的文化价值。

歌谣是民间文学体裁之一,是民歌、民谣、儿歌以及童谣的总称,是早期民间文学、民间思想的体现,与音乐相配合的被称之为歌,没有加之音乐的则称为谣。闽南民间歌谣大多起源于福建漳州、泉州、厦门一带,与闽南本土文化、风土人情及闽南方言的节奏韵律紧密结合,以方言进行传唱山歌、小调、说唱曲艺及戏曲等传统艺术形态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兼具当代文化特色以流行歌曲为体裁的“新民歌”形式。

闽南方言及闽南童谣等特定的音乐文化发展得益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闽南方言是闽南地域文化的标志所在,人们用它来反映生活和思想感情,除了用方言和民间戏曲表达外,歌谣也是他们直接的表现方式之一。吴超曾在《中国民歌》一书中提到:“民歌是从远古诗乐舞三位一体原始文化形态中分化出来的,但仍保留有乐、舞特征的一种韵文样式。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整体艺术,它同时兼具文学(词句)、音乐(曲调)和表演(表情动作)三种形态。它以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为主,主要在口头流传,形体短小,字句整齐,与劳动人民生活联系紧密,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人们的思想、情感、愿望和审美情趣。”

一、闽南民间童谣的源起及其类型

闽南童谣起源于唐朝,发展于明朝,在福建闽南、台湾和东南亚地区得到推广,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社会各方的青睐;闽南童谣在两岸人民不断交流中慢慢发展完善形成民间口传文学;是透视闽南民间文化的重要窗口,它从侧面映衬了闽南文化在多元文化时代下的交融和变迁。闽南童谣源于闽南民间艺术与口传文学的融合,在通俗浅显的文字、轻快的音乐中表达闽南人的生活现状、社会道德,习俗等,是闽南文化“小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童谣源于农耕文化,以闽南话进行创作和吟唱体现闽南方言的自然节奏,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天性,也借助儿童独特的心理感受烘托了儿童对成人世界的看法。

闽南童谣类型多样,内容上可以分为时政、育儿、动植物、儿童游戏、民俗、节气等;体裁上可分为摇篮曲、绕口令、连锁调等;表演形式大致分为念谣、唱谣、戏谣、舞谣等。闽南歌谣题材广泛多样,常契合人们音乐天性和民俗风情,有反映日常生活情趣的情歌,也有反映儿童孩趣天真活泼的童谣。它们具有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特性。

二、特点

(一)闽南方言的特点

闽南方言是我国八大古老方言之一,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六十种语言之一。被称为“语言的活化石”在于它是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普通话差异最大的方言之一,它蕴含的语言文化和汉语言特点在全国各地方言中具有相当显赫的优势地位;保存了中古和上古汉语中的许多语言特点,这也是区别于汉语共同语的重要标志之一。闽南方言最大的学术价值除了复杂性之外,在于它保存了大量的古词汇和古语法。

闽南方言在语音方面有着与众不同之处,在闽南方言的古全浊声母字今读一部分变为送气清音,一部分则变为不送气清音。如:“直、条、线”等古全浊声字母。今闽南方言中不送气清音:“皮、头、柱”等。古非字母(轻唇音)在今闽南方言口语中不少仍读为双唇音,而“舌上音”则不少仍读为“舌尖音”。在发音特点上分为五类:1、多古浊可平声字,今读音时不吐气;2、念知、登等,有时保留破裂音,读成[t];3、无轻唇音[v]、[f];4、有韵尾[-m]、[-p]、[-t]、[-k];5、声调七类,以上为主,与古代声调系统不尽相当。对于闽南方言七个声调的调值调型,漳州、厦门、泉州、台湾四地在声调调值中又有所区别,厦门和台湾只吸收了泉州闽南方言中的阳平调型,却完全接受了漳州话五个调类的调型和调值,因而漳式调类和调值具有非凡的优势。漳州闽南方言对于闽南童谣的发展和形成具有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

(二)闽南民间童谣的特点

闽南民间童谣是闽南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歌谣形式,在儿童群体中广泛流传并加以传唱的民间歌谣,承载了闽南民间音乐特色展现出闽南儿童文化等精神面貌。童谣与歌谣的不同在于本质上是成人借助儿童口头念唱方式来传达成人世界的生活观念,更多反应成人世界的道德伦理和生活态度。有些借助儿童的心理感受表达对成人世界的看法。但实际意义上只有儿童共同参与创作并受到广泛流传的才能真正意义上称之为童谣,才能真正反映出童谣作为古代儿童文学的本质特征。方言研究学者陈泽平谈如何鉴别真假民谣认为:“应先审看歌谣的语言,真民谣语言质朴、俚俗,自然定律是在口口相传中洗练出来的,没有雕琢的痕迹。”闽南童谣带有朴素易上口、节奏韵律规整、旋律流畅,且不失诙谐幽默的趣味特点,亲切富有美感直抒胸臆。

三、闽南方言与闽南民间童谣的联系

闽南民间童谣与方言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蓝雪菲教授也在《闽台闽南语民歌研究》指出:“闽南方言是中国汉语七大方言闽方言中的一个次方言,用闽南方言演唱的闽南区域音乐是我国汉民族传统音乐中一个无可替代的组成部分。”

闽南民间童谣在音乐节奏上借助了闽南方言质朴的口语语言与节奏韵律的统一。例如流传于闽南民间的童谣《新年歌》: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到饱1,初四安下地2,初五戒归3,初六挹肥4,初七摸5,初八摸,初九敬天公,初十有食食,十一请囝婿,十二查某囝转来拜,十三食泔糜仔配芥菜, 十四结登棚,十五上元瞑,十六拆灯棚。

注:1.困到饱:睡到饱;2.安下地:敬拜神灵;3.戒归:正轨,一切恢复正常;4.挹肥:舀饭;5.摸:忙。

童谣中蕴含许多闽南方言的特性词汇,几乎每个句式的韵脚都压在ao和i上,韵律节奏规整同一,易于记忆。童谣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扇窗,这首童谣不仅地展现了闽南民间过年风俗,以生动形象的闽南方言教会儿童闽南民间常识和习俗。用闽南方言演唱既有鲜明的节奏感,又不失语言内在张力。

四、方言的声调对乐律曲调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无论是那种语言,声调在人们表情达意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童谣的念唱和腔韵两个方面也有重大作用。闽南方言是一种多声语言,共有七声十五韵,保留了完整的古入声调。在台湾广泛流传的漳州闽南童谣《天乌乌》表现极为明显:

天乌乌,卜1落户2;海龙王,卜娶某3;龟吹箫,鳖拍鼓;水鸡4扛桥目凸凸,田蛉5举旗叫辛苦;火萤挑灯来照路,螳螂埭6嫁穿绿裤。依舞依啊隆咚锵。天乌乌,卜落雨,阿公仔揶7锄头要掘芋。掘啊掘,掘啊掘,掘着一尾旋鲻鼓8。依哟灰都真趣味。阿公仔要煮盐9,阿妈要盐淡,两人相打弄破鼎。依哟灰都嘟铛枪哈哈哈。

注:1.卜,要;2.户,雨;3.某,妻;4.水鸡,青蛙;5.田蛉,蜻蜒;6.埭,跟;7.揶,举;8.旋鲻鼓,胡鳅鱼;9.盐,咸。

童谣中采用re、mi、sol三音音列构成民族调式徵调式,多次出现同音反复的歌词构造突出展现了闽南方言口语节奏的特点,以方言语音作为音调的核心,节奏整齐规律又富于变化,凸显闽南童谣的特点。该童谣以日常生活为主题,富有哲理,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第一段描写了暴风雨来临前农民田间劳作的情景,表达旱灾地区的人们对庄稼丰收、风调雨顺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这首童谣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闽南乡土气息,节奏欢快独具童趣和寓意,运用多样的修辞手法,既包含着民间风格又有现代因素,至今仍被人们传唱,它承载着闽南人童年的回忆,唤起异乡人对家乡浓浓的思念,集情、韵、旋律三者为一体展现音乐艺术之美,具有多元化的文化价值。

从歌词及韵母声调不难看出闽南童谣遵循方言“依字行腔”的特点,“依字”既朗诵时歌词的声调起伏,“行腔”为旋律的走向。依字行腔、以腔传韵的韵律感是方言声调系统和韵母系统共同作用形成,它们的出现使闽南歌谣的旋律更具美感,平仄、韵脚的规则营造出歌谣跌宕起伏的韵律,这都与闽南方言特殊的声调有着紧密关系“天乌乌,卜落雨”此句在句式和听觉上产生波动起伏的效果和韵律感,每个句式中倒数第二个韵尾欲言又止。王耀华在《福建传统音乐》中指出:“在传统音乐的各种体裁形式中,儿歌的旋律音调是与方言声调关系较密切的一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儿歌的音调框架中体现该地区传统音乐音调特征的雏形。”

民间童谣歌谣的音调常直接来源于民间日常生活,是日常语言音调的延伸,闽南民间方言是孕育闽南童谣的摇篮,是闽南民间童谣赖以生存的特定环境之一,传承着民俗民风及民间思想。众观古今,任何一种音乐语言的发展都与它所在地域语言特点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字音、声调、腔韵等都必须遵守“依字行腔,行腔归韵”的创作准则才能构成独具特色的方言歌曲。民间歌谣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闽南童谣由闽南民间声调、语调以及特有的地域音乐色彩三者有机结合而成,因而闽南方言的韵律与童谣的旋律存在相互依存的联系,演唱的韵律感更能引起当地人民的共鸣。童谣节奏一般与闽南人的日常生活用语节奏相吻合,歌词主要依据当地的生活习俗和谚语改编整理而成。

闽南文化是两岸人民共同的精神纽带,闽南民间童谣在促进两岸人民友好往来和两岸融合有着无可厚非的重大意义。闽南童谣的发展不仅是对闽南方言的一种传承和保护,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引领着人们世代弘扬继承闽南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我们应重视本土文化资源,树立闽南方言与童谣的品牌意识,拓展其发展道路,充分认识闽南民间童谣与方言之间的内在联系,让闽南童谣在我国浩瀚的民歌海洋里世代相传绽放光彩。

[1] 吴超.中国民歌[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15.

[2] 蓝雪菲.闽台闽南语民歌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39.

[3] 杨秀明.漳州方言熟语歌谣[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3.

[4] 蓝雪菲.闽台闽南语民歌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39.

[5] 王耀华.福建传统音乐[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122.

猜你喜欢

声调闽南歌谣
幸福歌谣
春天的歌谣
闽南文化传承
声调歌
拼音宝宝扛声调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春天的歌谣》
坐着轿车学声调
单韵母扛声调
闽南,闽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