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思维定势 放飞创造的心灵
2017-01-28杨树旺
杨树旺
打破思维定势 放飞创造的心灵
杨树旺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要求教师“鼓励有创新的表达,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此可见,创新教育是目前中学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了解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及其特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我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提倡学生不断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作为教师要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大胆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才会有创新的可能,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质疑才能养成学生独特的思维能力。1.课前质疑,诱导思维。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上课前鼓励学生在预习时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出疑难问题,小组之间相互讨论、互相交流。通过对这些让他们觉得难以理解又新奇的问题的解答,诱导启发他们的思维。相互讨论可激励学生思维的发散,经过大家的质疑和讨论,经过不断地评价和引导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水平螺旋上升,促使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向更高水平推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留给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2.题目设疑,发散思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从每课的题目入手,解析题目中的关键词并提出相关问题,进而去捕捉文章的中心。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字,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烛之武一人使秦军千军万马撤退,更加突出了烛之武的能言善辩,才智超群。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围绕“退”提出问题,结果学生以“退”为关键词提出:谁使谁退?为什么退?怎样退?结果怎样?这样一步一步探究下去,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思路就很清晰,很容易就能理清作者的思路,弄懂事情的前因后果,快速地理解课文内容。3.难点质疑,引导思维。学习课文时对于重点、难点部分要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带领学生层层深入,逐步启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进入思维状态,通过不断地判断与推理,让思维逐渐深入,以此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重、难点的内容。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思维积极性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盲目从众的心理,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我们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敢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师对学生思考的结果,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给学生画地为牢,或根据唯一的标准答案简单粗暴地用“对”或者“错”来评价学生。每个人思考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路,有时由于某种特定原因的影响,打破了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在头脑中会出现一些创造性的想法。对于这样的个性差异,我们要尊重他们,即使有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荒唐,不易被大家理解,但只要他们的思考有某些方面的道理,我们也应给予鼓励。在一次作文课上,材料要求以“蚕”为对象,联系现实,充分发挥想象,写一篇议论性的作文。作文批改后,大部分学生在作文里赞美了蚕的奉献精神,虽然不乏在语言和内容上都很优秀的文章,但是真正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的是有几位同学能够从反方向思考,认为蚕的一生是可悲的,其中有一位同学在作文里很犀利地批判了蚕的不思进取,只知道饱食终日,最后作茧自缚,自己毁掉了自己。并由蚕谈到生活在这个社会的人,呼吁大家不要像蚕一样作茧自缚。这位同学由物及人,文章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由此可知,语文教学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学生不断探索的勇气、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创造性的思考问题。
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思维的丰富性
学生的思路太过狭隘,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能打开学生狭窄的思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想象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以自己的知识构成为基础,在头脑中创造出从没遇到过的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形象或事情,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可以说想象就是在创造,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在教学李白的《蜀道难》时,我利用多媒体,通过一些音频和视频资料,创设文中情景引导学生追随作者的思路大胆想象蜀道的高与险,体会“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学生思维丰富了,如身临其境,很快就能领会作者情感,体会文章内容了!
创造性思维的突出体现是创新,创新不仅是一种素质、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造就,要靠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过程包括情感的创新,教学方式的创新,不是要培养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而是要打破固定思维的旧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彻底转变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创新思维取得真正的效应!
河南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