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全媒体时代的文艺状况

2017-01-28秦秀宇

黄河之声 2017年14期
关键词:文艺媒介美学

秦秀宇

(山西传媒学院导演系,山西 晋中 030619)

浅析全媒体时代的文艺状况

秦秀宇

(山西传媒学院导演系,山西 晋中 030619)

全媒体时代的艺术由多种媒介相互跨越、交融及互动而形成,传统媒介文艺与新兴媒介文艺相辅相成,培育了艺术分赏的环境,也导致了新的美学冲突。反思如斯状况,公民须自觉注重媒介素养与艺术素养的培养,文艺学界则须加强理论研究,激励艺术家创作意蕴隽永的艺术品。

全媒体时代;文艺分赏;美学冲突

十年前,影片《无极》引发全国恶评,巅峰事件为恶搞之作《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通过互联网掀起轩然大波。十年后,新片上映前,先到影评网站雇佣水军刷评分,几乎成为业内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而评价里,对影片毫不留情的口诛笔伐比比皆是。显然,在全媒体时代,艺术鉴赏已经不再是小众独立行为,而会在各种媒介互相影响下,成为公开、公共的事件。全媒体时代,国际互联网、移动网络、印刷媒体、电视媒体、自媒体等多种媒介的高度整合和全方位及时交互传输已成为社会信息传播主渠道,全媒体时代的艺术由多种媒介相互跨越、交融及互动而形成。

一、全媒体时代的文艺特点

进入全媒体时代后,传统媒介文艺与新兴媒介文艺相辅相成,在竞争中互为促进。

多媒介艺术融合。很多成功的艺术品都由多种艺术媒介融合而成,例如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馆主题为“弥漫”,五位艺术家以花、茶、香、酒、药五种气味的弥漫为主线,创造性地再现中国传统文化,创造出奇妙的中式感觉世界。

跨媒介文艺传播。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相互借势以增强传播优势。例如现在基本所有高票房影片,都离不开上映前就开始借助两微一端、评分网站以及网友的自媒体口碑传播等首先做好营销。

艺术家与受众双向互动。受者也是传者,观众也是艺术家。如今网络上非常火爆的各种热播影视剧的表情包,即是网友二度创作的典型代表。

多重文艺文本并置。即以时下热门的IP概念为例,一部作品会出现多种媒介的创作形式,呈现文艺文本的多元化与意义的多元化。以当年热播的话题之作《山楂助之恋》为例,它至少存在如下几重文本:小说原型的故事文本,原著网上小说文本,原著出版小说文本,张艺谋执导电影文本,传播中被受众不断二度创作的文本等。电影上映后,各文本跨媒介对话,主创方称其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故事片”,小说原作者艾米却称“张艺谋性爱审美观诡异”,而网友更是称其为“泡妞技术全攻略”。

二、从艺术分赏到艺术公赏

全媒体时代,艺术鉴赏方式发生重大变化,进入艺术分赏时代,即不同受众群体因彼此长期接触的媒体形式不同,而日益分化后各自欣赏文艺作品,且彼此欣赏趣味分化日趋明显。艺术产业一味迎合受众趣味;艺术家创作逐渐丧失个人尊严风格,日趋商业化;全面迎合当前流行趣味的文艺作品成为市场主流,进一步使得受众的艺术欣赏和消费远离原有趣味。以当下国产电影市场而论,当前流行电影趣味即轻喜剧。从《泰囧》到《心花路放》再到《大闹天竺》,就连《唐人街探案》这样的推理电影都要搭上这班快车。投资方蜂拥而上创作同类型电影,不免会使电影创作之路越走越窄。

艺术分赏时代已成事实,但更应看到艺术公赏的必要性,并在全社会营造与之相应的公共环境,培育公众的艺术公赏力。

三、全媒体时代艺术美学冲突

受众进入了艺术分赏时代,更后现代的美学氛围导致艺术中诸多范畴时常处在高度对立的张力关系中。

戏剧性与真实性。真实性本是多少年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第一要义,而当下的文艺创作中,戏剧性大有取代真实性而成为当前文艺第一流行特性的趋势,即便《潜伏》、《军事联盟》这种被视为优质正剧的作品,也已将真实性让位于戏剧性。

类型性与典型性。由于紧贴内心感觉而非现实生活,当下流行的文艺作品中,类型性形象登上主流地位,尽管典型性仍在坚守。类型性指的是同类事物的普遍性或共通性,典型性则是指以富有特征的个别反映本质规律,例如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放眼如今的文艺界,典型形象已经残存无几,如《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白鹿原》中的朱先生和白嘉轩等。而类型化的历程开端当属《渴望》中的刘慧芳,发展至今,已经满屏皆是类型化形象了,如大同小异的婆媳剧、抗战剧等。就连许多优秀的实力派演员,也无法跳出类型性人物窠臼,如葛优、王宝强等,其深入人心的角色几乎没有成长。

浅薄性与深度性。由于追求全媒介传播,艺术以新鲜刺激代替深刻认知,以感官娱乐代替理性思考。后现代美学倡导的是拆除深度模式,如受众熟悉的波普艺术家沃霍尔,他创作的大量罐头照片、梦露头像复制品表明,类像化、形象化世界已经来临。

身体性与心灵性。多重媒体轮番传播文艺信息,意在着力诉诸人的身体而非精神或心灵。票房居高不下的好莱坞大片当为明证,其多年屹立不倒的魅力,正在于科技进步营造出的视觉器官和感官刺激,而非打动心灵的灵魂史诗。

四、结语

全媒体时代的文艺状况,兴盛之下,自有忧思,反思就显得尤为必要。事实上,文艺发展有自身的客观道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当今全媒体时代社会舆论主流日趋个人化、去时空化,合众同赏难得,分众各赏经常;普通公众与知识阶层的趣味分化日趋显著;身体美学与心灵美学的分离还会长期持续。与其忧心忡忡,不如切实理性,公民自觉注重媒介素养与艺术素养的培养,分清艺术创作与商业传播的各自界限;而文艺学界则加强文艺理论研究,激励艺术家创作意蕴隽永的艺术品,注重从优秀艺术品中挖掘和提炼饱含文化正能量的东西,促进全媒体时代文艺创作和欣赏的共同繁荣。

[1]杨博,李锦云.全媒体语境下电视文艺创作互融研究[J].当代电视,2017,03.

[2]刘绍勇.全媒体时代艺术创作的传承与创新[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7,03.

[3]鲁大智.文艺发展如何应对全媒体时代[N].中华读书报,2016,01.

[4]俞海萍,郭超.全媒体生态下文艺评论如何发声[N].光明日报,2016,06.

猜你喜欢

文艺媒介美学
1942,文艺之春
盘中的意式美学
外婆的美学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书,最优雅的媒介
□文艺范
纯白美学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