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作品《七月―刈者之歌》的分析与演奏
2017-01-28李奎朋
李奎朋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3)
柴可夫斯基作品《七月―刈者之歌》的分析与演奏
李奎朋
(新疆师范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3)
《七月―刈者之歌》是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的第七首作品,以俄罗斯民歌为主题、歌颂劳动人民为背景创作而成。其结构采用单三部曲式,是柴可夫斯基富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本文从作家背景、作品简介出发,进而对曲式结构和对钢琴演奏技巧进行探究,挖掘音乐审美与价值。
柴可夫斯基;《七月―刈者之歌》;曲式;演奏技巧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一)作者简介
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同时也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带有民族色彩的同时更是充满了对人类、自然的热爱与思考。毕生作品的除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钢琴曲之外更是在舞剧、歌剧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柴可夫斯基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从小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由于对于音乐的强烈热爱,22岁的柴可夫斯基不顾父亲反对放弃了在法律道路上的继续前行,从而攻研音乐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音乐真挚,执着且富有着民族气息,作品在注重人的心理的细致刻画同时更关于于主观感受的表达。难以言传的音乐魅力使柴可夫斯基备受世界各族人民的喜爱,因此有着“俄罗斯音乐之父”之称。
(二)创作背景
1875年,圣彼得堡杂志编辑邀请柴可夫斯基写一首描写《小说家》特征的小品,与该杂志当月所选的俄国诗人的诗同时约稿,牵动了作曲家对俄罗斯人民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促成了这部著名的独具特色的钢琴组曲《四季》的诞生。《七月―刈者之歌》是《四季》中的第七首作品,也称“七月”,刊登的《七月》选用阿•柯里佐夫的诗“肩膀动起来呦!手臂挥起来呦,让晌午的风迎面吹过来呦!”
(三)作品简介
钢琴组曲《四季》具有浓郁俄罗斯民族特性与民间风格。《七月―刈者之歌》是以民歌旋律,查尔塔斯舞曲风格为基础,描写农民生活务农为题材的一首钢琴小品。此作品不仅描写了农民劳动时的景象更是歌颂了他们在劳动中所表现出质朴、乐观、豪迈的精神特质。柴可夫斯基运用着在生机勃勃的音乐语言对劳动者进行生活写实,抒发了内心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二、曲式结构及特征分析
(一)单三部曲式特点
单三部曲式属于小型曲式,是音乐作品中最常见的曲式结构之一,其表现手法灵活,结构完整可运用于不同题材形式。单三部曲式由首部(A)、中部(B)、再现部(A)三个部分构成。其中部与首部一般为并置型,通常B乐段与再现A乐段形成鲜明对比推动音乐进一步发展。再现部分材料如完全重复首部的音乐材料,这时称之为完全再现,如在旋律发展与歌词内容的需要作适当的变化和展开,这时称之为变化再现。
(二)调式调性布局
首部的调式调性布局是bE—c—bE。乐曲先从bE上展开。作者一开始运用大调开始(1-14)明亮开朗的情感色彩,音乐直接干脆效果近似劳动号子,声音结实饱满,和声明亮。在中部的开始(15-36)作调式调性的对比,使乐曲进入了平行小调c小调,此时音乐从民歌旋律转向带有舞蹈性民谣风格,产生一种委婉感情色彩的同时音乐逐渐走向高潮。轻快活泼的节奏展现农民们的欢乐割草情景。再现主题部分(37-51)作品回到了bE大调,相比之下的和声丰富音乐形成了变化再现。此时调式调性进行的回归使音乐做出了首尾呼应,音乐情绪开始变得平缓,作品逐渐进入尾声。
三、音乐情感与演奏技巧分析
(一)音乐情感分析
《四季》在钢琴上描绘的是俄罗斯的风土人情,它创造出一种抒情的意境。音乐表现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自然景象:季节的周而复始,到处生机盎然,动人而又充满诗意的同时表达了柴可夫斯基性格开朗的一面以及对幸福的追求和渴望、幻想与沉思、欢乐和豪情壮志。
《七月―刈者之歌》,4/4、降E大调、快板。音乐朴实充满活力,描绘农民扭转肩膀、挥动手臂、弯腰摆力、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音乐风格情绪高涨,具有民间歌曲的率真、爽朗的风格。表现出人们对于丰收的喜悦心情。
(二)演奏技巧分析
第一部分A(1-14小节),主要和弦组成,在弹奏的过程中应注意力量使用。在弹奏此部分和弦时上身应向前送力,手臂力量顺畅,手腕有弹性,手指各关节紧绷有抓的意识,和弦在集中力量的同时突出旋律声部。A段左手是由一个附点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组成的固定模式。演奏时注意控制左手和弦力度。A乐段由两个同头异尾平行乐句构成,为7+7固定对称性结构,因此在演奏时应注意突出作品的细腻层次对比和旋律的歌唱性,彰显农民相互配合的劳动场面。
第二部分B(14-31小节),对比中段,上下片结构,上片由两个平行乐句(4+4)组成,音乐一开始主题为弱起,右手为两拍一组的节奏组合交替循环,上片在弹奏时应注意重音记号与连线标记,演奏时由此作出强弱规律形成手腕落起之感。左手伴奏部分为c小调分解和弦均由八分音符跳音组成,且从15小节一直持续到21小节。弹奏跳音时应在一、三拍的音强调的同时演奏者应做到手腕放松,指尖紧绷,手指带动掌关节贴键演奏,使跳音富有轻盈、活泼之感由此增添音乐律动效果。
21小节起音乐进入到下片转回到主调,同样由两个平行乐句组成。此时出现了节奏与音型的变换,引入十分音符的分解和弦织体。25小节高音旋律与和弦式织体结合后,形成音符声部级进下行。弹奏时控制手指力量,音乐做减弱处理。此小节与26小节突强柱式和弦形成对比,在弹奏柱式和弦时手掌应打开,手臂完全支撑,力量贯通有向前推动之感,使声音饱满而富有深度。24、25小节左右手每组短小第一个和弦音构成两个高低活泼旋律,建议弹奏时注意连线作用适当延长一点时值。22-29小节切分节奏与短小节奏交替出现全曲热烈高潮部分。此部分主旋律在右手,演奏时应注意切分与八度柱式和弦之间对比,做好力度控制音乐推进向前发展。弹奏时手指触键速度要快而干净,突出颗粒感,表现轻快、欢乐的音乐情绪。之后经过连接句音乐做减弱处理,速度相应变缓进入再现部分。
再现部分(37-50小节),再现A乐段主旋律,左手伴奏肢体改变,与第一部分不同的是增加了流动性的三连音,弹奏时三连音平均,似流水般推动音乐进程,音效上比中部相比突然缓和下来。变得柔情,舒畅。结尾之处手指力度逐渐变弱,有如夕阳笼罩大地,天色已晚,劳动过后人民丰收满满,劳累过后的闲适情绪。
四、结语
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他热爱祖国的同时更是将本民族的音乐素材融入到自己作品当中。柴可夫斯基的钢琴作品热情而激越充满人情味,使音乐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作品《七月―刈者之歌》就是其中代表。通过上述对于曲式结构和演奏分析,笔者认为演奏好这首作品必须学会将旋律从心底铿锵有力的唱出来,内心充满积极饱满情绪。在弹奏时多用耳朵倾听,手臂力量顺畅,触键果断稳健,这样才能达到明亮、强韧的音色要求将听众带入一个充满力量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1]高为杰,陈丹布.曲式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简明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3]柴可夫斯基.四季[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4]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5]洪士奎.外国著名钢琴家词典[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8.
[6]陈小兵.西方音乐的轨迹[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