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对档案公布的影响研究

2017-01-28

浙江档案 2017年5期
关键词:受众环境信息

档案作为国家、社会组织、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真实记录,其文化“母资源”的本质日渐得到认可,吸引了越来越多公众的关注。以深度开发档案资源为基础而进行的档案公布,成为档案部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公众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档案界对档案公布的概念界定大致可以分为3种,即“利用”说、“宣传”说、“首发”说。这3种说法代表了不同的解释角度,体现了鲜明的时代要求。笔者认为,在当前社会条件下,明晰档案公布的含义,首先应该将档案公布作为传播档案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进行讨论,其次要明确档案公布的本质是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笔者权且将档案公布定义为:档案部门挖掘、加工馆藏档案信息资源中有价值的内容,采用现代传播手段向社会进行公布的过程。

当前,新媒体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强力冲击着传统的信息传播手段与途径。在新媒体环境下,以传播档案信息与档案文化为核心任务的档案公布工作,在如何确定公布主题、如何有效整合档案信息资源、采用何种渠道进行公布、如何制作新媒体公布载体、如何做好网络公布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工作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巨大的挑战。要应对好这些挑战,就必须深刻认识新媒体环境的特点,并正视其给传统档案公布工作带来的诸多影响。

1 新媒体环境的特点分析

所谓新媒体环境,笔者理解为被新媒体包围、受新媒体影响的时代环境。要了解并适应这一环境,首先要明晰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New Media)的概念由曾任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的戈尔德马克于1967年首次提出。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臻完善,新媒体经过几十年的更新发展已逐渐成形。新媒体是一个相对概念,“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从媒体产生以及发展的过程来看,新媒体的内涵和外延是伴随着媒体的发展而持续变化的。对于广播来说,报纸和电视就是新媒体;而对于报纸或者电视而言,网络则是新媒体。

今天我们所说的新媒体,通常是指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崭新媒体形态。因此,笔者在文中所采用的新媒体概念,是指区别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及传统技术手段和传播方式,建立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之上,受众终端为电脑、数字电视、手机等新型信息传播媒介的媒体。受新媒体影响形成的新媒体环境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受众的广泛性。迄今为止,互联网的媒体功能建设已经经过了近20年的飞速发展历程,对于我国近7亿网民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他们快速、便捷获取各种信息资源的重要渠道,上网浏览信息甚至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与习惯。基于互联网技术全面发展而产生的博客、播客、微信公众号平台等更是将“话筒和笔杆子”交给了每位网民,给了他们自由发表见解、表现个性需求的权利。新媒体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大,受众人数仍在不断增加。

第二,信息传播的及时性。过去,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传播平台的各类节目、信息,往往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而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互联网、数字电视、智能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使信息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呈现出即时性特点。通常我们遇到的情况是,一分钟前在中国发生的事情,一分钟后大洋彼岸的美国即可知悉。

第三,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以手机为例,手机的最初用途仅仅是用以延伸通讯触角,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手机已经成为包含通讯功能在内的移动个人信息终端,成为新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机利用自身不断升级的软硬件以及速度越来越快的移动网络,能够快速浏览网站、读书看报、看电视、听广播、写微博、聊微信,显现出无与伦比的便捷性。

可以看出,在新媒体环境下,公众突破了以往传统媒体传播的种种局限,比如时间限制、空间限制、载体限制、形式限制、内容限制、终端限制、单向传播限制等,正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快速、便捷、自由地获取自己想要的各种信息资源。

2 新媒体环境下档案公布的特点

新媒体的出现和强势发展,在给传统媒体和公众获取文化信息方式带来冲击和改变的同时,对档案公布工作流程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总结近3年来的档案公布案例可以看出,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档案公布出现了以下特点。

第一,及时性。以南京大屠杀档案公布为例,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4年2月25日召开了第七次全体会议,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3日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消息一出,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立即行动,组织、策划实施南京大屠杀相关档案的公布事宜,这体现了新媒体环境下档案公布的时效性。

第二,联动性。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档案公布为例,2015年,为配合党和国家纪念抗战胜利系列活动,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先后公布了中国抗战档案、中国受降档案等大量档案资料。吉林省档案馆积极配合,于同一时期公布了89件日本侵华档案;浙江省档案馆公布了多件日军细菌战档案;山东省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也先后公布了反映日军侵华罪证的档案资料。多家档案馆上下联动,使此次档案公布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有力回击了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历史的无耻谰言,社会反响强烈。

第三,丰富性。丰富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公布手段的丰富性,在历次档案公布中,档案部门积极适应新媒体环境的要求,采用了出版报纸书籍、拍摄电视文献纪录片、制作主题展览展示、制作网络视频和动画等手段,力求满足不同受众的阅读需求和习惯,扩大影响力。其二是公布内容的丰富性,仅以纪念中国抗战胜利档案公布为例,公布的档案内容涵盖了抗战历史档案、中国受降档案、日军细菌战档案、慰安妇档案及日军入侵多个省市的铁证,各类档案环环相扣、互为佐证,其中反映的事实不容置疑。

第四,广泛性。过去以编研出版和固定展览展示为主的档案公布,受时间、场地及信息不对称等限制,传播往往局限在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学界专家学者等固定群体范围内。近年来,依托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档案公布的受众范围不断扩大,国内受众人数激增,其影响力还扩大到了全世界,如日本战犯笔供公布的第一天,国内网民阅读点击量就超过5000万;配合南京大屠杀档案申请“世界记忆名录”进行的档案公布走出国门,俄罗斯的主要媒体“俄罗斯之声”报道说:“此次申遗工作显然是中国政府采取的一次政治行动,中国的做法可以让这些文献具有世界意义。”

可见,新媒体的出现为档案公布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更加丰富的手段,使档案公布有了更加有力的传播效果、更加庞大的受众群体。探索并适应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做好新媒体环境下的档案公布工作势在必行。

3 做好新媒体环境下的档案公布工作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公布南京大屠杀档案为例,此次档案公布在反击日本右翼势力无耻谰言、呼吁世界各国人民热爱和平、服务党和国家外交工作大局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第二,有助于档案部门深化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档案馆挖掘馆藏档案资源并向社会公布,其本质就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做好档案公布从一定程度上说就是做好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三,有助于满足公众文化需求。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档案公布是传播档案文化的重要途径,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公众文化需求。

第四,有助于辅助学界开展研究,还原历史真相。近年来,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便捷化,各种错误信息、虚假信息大有泛滥之势,令公众难辨真假。做好档案公布,辅助学界开展研究,有利于还原历史真相,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冯子直.论档案文化[J].档案学研究,2005(3):3-7.

[2]李明华.在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档案报,2015-1-1(1).

[3]夏素华.新媒体时代我国档案宣传工作探析[D].山东: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3.

[4]饶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安徽:安徽大学管理学院,2005.

[5]石磊.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41.

[6]南京大屠杀档案选萃[N/OL].国家档案局政府网站,(2014-12-13)[2016-3-15]. http://www.saac.gov.cn/zt/njdts.html.

猜你喜欢

受众环境信息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环境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