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莎士比亚戏剧语境下的矛盾修饰法强语势表达

2017-01-28王友良

未来传播 2017年1期
关键词:矛盾性叠词显性

王友良

莎士比亚戏剧语境下的矛盾修饰法强语势表达

王友良

从语义分析和逻辑推断等角度探讨矛盾性叠词在莎士比亚戏剧语境中强调形式、特征与原因。首先,在句法层面上阐明语义相对立叠词的特点。其次,举例分析成对叠词在莎剧语境中实现强语势的原因,即矛盾修饰法实质上就是通过显性含义给读者或听者造成一种表面上的矛盾心理以突出重叠对应形式,进而结合具体语境和隐性含义的暗示得出叠词的真实语义。最后,指出表演者为了感染观众往往采用矛盾修饰法来增强句子的表达效果,这种效果主要通过观众渐进式认知加工过程使得叠词语义在其内心愈发鲜明突出。

莎士比亚戏剧语境;矛盾修饰法;强语势

《新牛津英语词典》把矛盾修饰法定义为:“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apparently two contradictory terms appear in conjunction”,即“两个截然相反的词语连在一起的修饰格”。换言之,矛盾修饰法是指可以将语义相对或意义相反的成对词语应用于句子表达中,通过两词重叠对仗、工整对应等形式实现突显语义和肯定语气的一种表达手法。矛盾修饰法既是一种修辞强调手段,又是一种具体个性的句式结构。英语词语与其所表示的对象之间,即形式与相对应的实体或事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常规关系,这种关系在语义联想和语义推断等方面的相互作用就形成两种个性鲜明的表达形式:显性表述和隐性表述,进而产生显性含义和隐性含义。[1]显性含义涉及词义的外延范围,而隐性含义涉及语义补充或进一步阐释的内涵属性。在语言实际应用与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英语词语显性含义和隐性含义的语义分析与矛盾修饰法所产生的叠词语义确定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通过矛盾修饰法产生的成对叠词在句法层面上的语义特点

两个意义矛盾的词语在语义上的相加有时未必获得该结构的构块意义(construction meaning)。[2]主要原因在于:两个词语在结构形式上的结合在显性表述方面不符合逻辑关系,即彼此语义上相互排斥,不符合合理的常规表达;在隐性表述上会发生语义组合关系的嬗变情形,即两个词语意义所指的实体、事件或所体现的属性并非同时发生,存在先后时间顺序或两种语义代表一个整体的两方面,存在主次、褒贬或因果关系,矛盾修饰法正是体现了实体、事物或属性内涵的复杂性或微妙性。因此,矛盾性成对词重叠结构的构块意义取决于显性含义和隐性含义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尤其是起到暗示作用的隐性含义在语义指向或语气确定方面的关键性角色和支配地位。例如:

(1)This is the most despiteful gentle greeting,the noblest hateful love,that I’ve ever heard of.像这样满含敌意的热烈欢迎,像这样无上高贵的充满仇恨的友情,真是我平生闻所未闻。

(2)I once had a kind of rude tenderness of heart.我过去曾经有一种粗鲁的温柔性格。

(3)Farewell,thou pure impiety and impious purity!你这纯洁的淫邪,淫邪的纯洁,再会吧!

在例(1)句中,despiteful gentle 和hateful love分别是一对矛盾性叠词。despiteful gentle是由despiteful和gentle两个形容词组成的矛盾性短语,而hateful love则是由形容词hateful和名词love构成语义相反的重叠词。despiteful gentle在显性含义上表示一个人情感上“满含敌意的”和“热烈的”双面对立性特征;在隐性含义方面,读者或听者结合故事背景和发展情节,领悟到主人公其实是在抱怨性地宣泄情感,暗示“敌意而热烈”的欢迎方式存在着双重性和因果关系,预示有情人感情上的细腻性和微妙性,尽管如此,还是“热烈的”情感占了上风。[3]hateful love在显性含义上表明主人公“充满仇恨的”(hateful)和“友情”(love)的内心矛盾独白;从隐性表述分析,“充满仇恨的”和“友情”之间存在时间先后顺序上的因果关系,即主人公与说话对象之间先有友情后有仇恨,因爱而恨,这种恨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因此,友情还是占据支配地位。上述两对叠词尽管在显性表述方面不符合逻辑关系,但在隐性表述上发生了语义组合关系的嬗变情形,即主人公对于对方的“热烈的”欢迎和“友情”在内心深处还是留下深深的烙印,所以双方有矛盾时就流露出显性上矛盾但隐性上语义肯定的表达形式来。

同样,例(2)句中的rude tenderness(粗鲁的温柔)和例(3)句中的pure impiety(纯洁的淫邪)、impious purity(淫邪的纯洁)均是形容词和名词构成的矛盾性重叠词语。叠词rude tenderness从显性表述看,“粗鲁”和“温柔”具有不可调和性特征,但若从语义暗示角度仔细品味,会发现作者或说话者其实弱化了“粗鲁”的语义程度,强调过去自身的不成熟和浅经历,而非真正的粗鲁,同时通过对比强化了“温柔”语义程度,即暗示了过去性格上有些许“粗鲁”但不失“温柔”的一面。这样,看似逻辑关系不合理的情况,其实在语义表达上是合乎情理的。在例(3)中,pure impiety和impious purity是两对矛盾性叠词,从显性表述看,pure(纯洁的)和impiety(淫邪)之间以及impious(淫邪的)和 purity(纯洁)之间都存在褒贬语义关系,两对叠词的语义仿佛是非此即彼、绝对对立的矛盾关系,但从隐性表述看,其实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是强烈的否定意义,即弱化褒义语义而强化贬义语义,实现一种蔑视虚伪和淫邪现象的强语势表达效果。

二、莎士比亚戏剧语境下语义矛盾性叠词的强语势特征

在莎士比亚戏剧语境中,通过矛盾修饰法所产生的重叠词语承担着前后褒贬、先后肯定与否定、上下支配与被支配、主次分明的意义添加以及平行并列等语义或结构上的各种强调功能。两个矛盾对立性重叠词,在莎剧语境中均有各自富有个性化的具体含义,显性含义在逻辑方面可能形成对比鲜明的反差表象,但隐性含义在逻辑推断和情理推敲方面则表现得分外自然合理。[4]

(4)His humble ambition,proud humility,His jarring concord,and his discord dulcet.His faith,his sweet disaster;with a world Of pretty,fond,and adoptious christendoms,That blinking Cupid gossips.(他会找到)他的卑微的野心,骄傲的谦逊,他的不和谐的和谐,悦耳的噪音,他的信仰,他的甜蜜的灾难,以及一大堆瞎眼的爱神编出来的可爱的、痴心的、虚伪的名字。

例(4)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终成眷属》(All’s Well That Ends Well)中的一段表白。男主人公在抒怀时有意采取省略主语与谓语的简洁手法,只保留了意义相互对立的宾语部分,形成“卑微”(humble)与“野心”(ambition)、“骄傲”(proud)与“谦虚”(humility)、“不和谐”(jarring)与“和谐”(concord)、“悦耳”(dulcet)与“噪音”(discord)、“甜蜜”(sweet)与“灾难”(disaster)五双语义对比鲜明、强调意味浓烈的重叠表达形式。暗含着男主人公因地位卑微,故而态度温和、语气和缓、声音柔软,自然已被征服的心理特征。这种对比强烈的表达形式,会使读者或观众为男主人公在戏剧情节发展关键时刻所萌发的微妙复杂的情感所打动,与主人公产生心理或情感共鸣,进而欣然接受故事发展的结局。这种效果正如语言学家G.N Leech在其A Linguist Guide to English Poetry一书中所说的那样:“矛盾修饰法从语义上讲逻辑不相符合但在语言表达实践中却可以实现其它方法似乎所无法达到的语言效果。”

(5)Why then,O brawling love!O loving hate!

O anything,of nothing first create!

O heavy lightness!Serious vanity!

Misshapen chaos of well-seeming forms!

Feather of lead,bright smoke,cold fire,sick health!

Still-waking sleep,that is not what it is!

This love feel I,that feel no love in this.

啊!吵吵闹闹的相爱,亲亲热热的怨恨!啊!无中生有的一切!啊!沉重的轻浮,严肃的狂妄,整齐的混乱,铅锭铸的羽毛,光明的烟雾,寒冷的火焰,染疾的健康,永远觉醒的睡眠,否定的存在!我感觉到的爱情正是这么一种东西。可是我并不喜欢这种爱情。

例(5)是源自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中罗密欧因为得不到罗瑟琳的爱,心情苦恼时所抒发的一段表白。通过“吵闹”(brawling)与“相爱”(love),“亲热”(loving)与“怨恨”(hate),“沉重”(heavy)与“轻浮”(lightness),“严肃”(serious)与“狂妄”(vanity),“整齐”(well-seeming forms)与“混乱”(misshapen chaos),“铅锭”(lead)与“羽毛”(feather),“光明”(bright)与“烟雾”(smoke),“寒冷”(cold)与“火焰”(fire),“染疾”(sick)与“健康”(health)以及“永醒”(still-waking)与“睡眠”(sleep)10对矛盾词来表达罗密欧失恋的心情。他这种感情上柔肠寸断般的内心独白,足以唤起读者或观众的怜悯或同情之心,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进入与主人公同样的身处其境、心处其情、感同身受的意境状态。

(6)Beautiful tyrant!Fiend angelica!

Dove-feathered raven!Wolfish-ravening lamb!

Despised substance of divinest show!

Just opposite to what thou justly seem’st,

A damned saint,and an honorable villain!

美丽的暴君!天使般的魔鬼!披着白鸽羽毛的乌鸦!豺狼一样残忍的羔羊!圣洁的外表包裹着丑恶的实质!你的内心刚巧和你的形状相反,一个万恶的圣人,一个庄严的奸徒!

例(6)也是选自《罗密欧与朱丽叶》作品中的一个片段。当朱丽叶得知罗密欧杀死了她表哥提伯尔特后,禁不住又爱又恨地骂起她心爱的人来。文中通过“美丽”(beautiful)与“暴君”(tyrant),“天使”(angelica)与“魔鬼”(fiend),“白鸽羽毛”(dove-feathered)与“乌鸦”(raven),“豺狼残忍”(wolfish-ravening)与“羔羊”(lamb),“圣洁外表”(divinest show)与“丑恶实质”(despised substance),“万恶”(damned)与“圣人”(saint),以及“庄严”(honorable)与“奸徒”(villain)7对语义对比强烈的重叠单词或短语,来表达女主人公朱丽叶矛盾的心理状态以及内心对情人罗密欧实质上还是爱得强烈的微妙情感,这种基于矛盾修饰法产生的强调表达,充分展现了一个女性婉约阴柔之美以及强烈深刻的是非观和爱情观。

综上所述,本文从显性和隐性含义、句式构块意义、语义分析和逻辑推断等角度探讨了矛盾性叠词在莎士比亚戏剧语境中的强调特征及原因。一方面,在句法层面上分析了语义相对立的叠词的强调特点,指出矛盾性叠词结构的构块意义,取决于显性含义和隐性含义相互作用的结果,尤其是起到暗示作用的隐性含义在语义指向或语气确定方面的关键性角色和支配地位。另一方面,通过例证阐明了莎剧语境中矛盾修饰法实现强语势的路径及其原因。发话者或作者为了吸引或打动听者或读者,甚至于表演者为了感染观众,往往采用矛盾修饰法来增强句子强语势的表达效果。这种效果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其主要原因在于:矛盾修饰法通过显性含义给读者或听者造成一种表面上的矛盾心理以突出重叠对应形式,进而结合具体语境和隐性含义的暗示得出矛盾性叠词的真实语义。这种缓慢渐进式的认知加工过程,使句子通过叠词完成语义和语气的强调功能,在读者或听者内心产生鲜明突出的印象,最终实现强语势功效。

[1]徐盛桓.常规关系与句式结构研究[J].外国语,2003(2):8-16.

[2]钟守满,齐永丽.英汉言语行为重叠现象语义结构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63-65.

[3]周晓风.语言重叠现象的实质性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2013(3):238-240.

[4]于建凯.英汉语中的重叠修辞功效比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3):106-108.

[责任编辑:赵晓兰]

王友良,男,副教授。(浙江传媒学院 国际文化传播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

H314.3

A

1008-6552(2017)01-0158-03

猜你喜欢

矛盾性叠词显性
妙用叠词我来说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大大方方的输家》:一部先锋性与矛盾性并存的小说
细读文本,品叠词之美
用叠词写景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浅析《当代英雄》中毕巧林的形象
巧抓“隐性”表达 精彩“显性”表达
波特小说中矛盾的宗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