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走安家洞

2017-01-28雷远方

乡村地理 2017年1期
关键词:深谷石壁匾额

文/雷远方

行走安家洞

文/雷远方

Anjiang cave lies between cliff and rocks, cut in the cliff walls,on the top there are hundreds of meters of rock hung on it,at the bottom there are several hundred meters deep canyons.This is a hand-made cave,made by Defu An who live in Jie Shang

>>摘要 安家洞横卧于悬崖石壁之间,依崖凿壁而成,上顶数百米悬岩,下临几百米深谷。此为人工开凿之洞,建造者为界上人氏安德福。

安家洞横卧于悬崖石壁之间,依崖凿壁而成,上顶数百米悬岩,下临几百米深谷。此为人工开凿之洞,建造者为界上人氏安德福。从资料上看,安德福为佛教教友,民国十四年(1925年)他向佛教师友募集银元14000元,发动其子安永福、安永隆在悬崖峭壁上凿壁开山,历时7年,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竣工,取名“龙凤山猫地坨清水寺明月庵三期桃源洞”。因名称过长,当地百姓难以记住,遂改用建洞人姓氏为名,简称“安家洞”。

走进安家洞,给我以强烈的震撼。6280立方米的空间,全靠工匠双手悬空,一锤一锤开凿,铲除一块块坚石而成。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工匠凭借高超的技艺,身临险境,用双手创造这人间奇迹,令我惊叹。观看洞壁,当年钢钎凿壁留下的痕迹历历在目。

安家洞分为三层。第一层长25米,宽15米,高5米,为庵内当年饲养猪牛等牲畜和堆放柴草的地方,建有水池一个,可蓄水54立方米,供牲畜饮用。水池至今还在,水清如镜。沿着通道右侧拾石级而上,过石门便进入第二层。第二层长22.5米,宽16.5米,高10米,曾建有一幢2.5米高的庙宇,为三天佛像正殿,匾额高悬,百佛罗列,供木雕佛像200多尊,瓷塑小佛像120余尊,正中设香炉一个,四壁挂满匾额对联,右侧挂有昆明铸造的三人合抱大钟一口,左侧与两间厨房相连。寺内还曾设有宿舍6间,供烧香拜佛之人居住,庙宇左侧石壁凿有两个长方形水池,为寺内僧人和游客的沐浴之处。由厨房拾石级而上,行十来步到达第三层。第三层高6米、宽10米,长14米,曾建有僧房及藏经室,为高僧庵内名师居住和珍藏经书刻板之所。在第三层内壁,又凿有水池一口,正如碑文中所述的“其水石穹中来”,淙淙不息,终年不枯,近之以手探之,冰凉刺骨,捧之入口甘冽清凉,为当年寺里饮用之水。在岩壁上还镌刻“清泉甚美酒,苦菜赛佳肴,灵苔比太虚,智慧超空尘。”的诗歌以赞之。

据说,安家洞建成之后,被世人称之为人间别墅,世外桃源。清灯素烛,光明耀眼,钟鼎祭器,古雅珍奇,晨钟暮鼓及诵经声声声入耳,往来而不绝者,拜佛之人也。湘、鄂、滇、桂佛教界那些有名的高僧也“绝俗超尘,悦目清心”,多曾光顾此洞,以到此一游为人生之快,为三生有幸之事。

如今这一切已成为过去。“来往无俗客,谈笑有云仙”的景象已消失在历史的背影里,留下残缺的山门、两根被烧的木柱,一套碓碗碓岔……

然而,安家洞洞外的猫底坨天坑风光依旧。洞对面茂密的原始森林,在西斜阳光的照射下,融融春意,生机盎然;洞口下是一片原始森林,幽幽的,泛着墨绿色的光,仿佛深不可测似的,让人无法琢磨。

(责任编辑/杨 倩)

猜你喜欢

深谷石壁匾额
乃琼寺旧藏匾额“灵口远徼”考释
104公顷! 120亿! 富力正式介入番禺石壁村旧改!
璿题云榜 景以名传 清代避暑山庄里的匾额与楹联
匾额下的刺猬
登剑门关
咒语
争石壁
大宝小神探·深谷瀑布城
悬崖边的树
悬崖边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