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调节与控制

2017-01-28杜娟花

职教通讯 2017年32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班级管理

杜娟花

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调节与控制

杜娟花

“职业倦怠”一词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于1974年提出,自此该研究领域便越来越吸引学者的关注。教师这一行业的职业倦怠严重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和教师的自我发展,并且对教师工作具有极强的破环力。因此,以教师职业倦怠为主题,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影响、产生的根源及缓解的对策,为了解并解决我国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启示。

教师;职业倦怠;管理压力;班级管理;社会支持

一项由中华教育改进社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教育改进报告》指出,自2015年开始,教师的职业倦怠不断进行扩张,甚至包括一些被社会上认为很好的学校的教师。[1]如今,这种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已经非常的普遍,不仅给社会、学校、学生,而且给教师本身也带来了深刻的不良影响。因此,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特别值得重视。

教师的职业倦怠在今天的学校中不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通常来说偏低于社会其他行业的水平,有时会感觉热情耗尽,情绪情感极度疲劳,对学生表现冷漠疏远,从而导致减少了对工作的投入等,这种种的不良现象。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在极大的职业压力下,形成了职业倦怠。[2]这种倦怠的形成直接反映出了教师缺乏自我心理调控的技能,同时,也反应出当前国家对教师心理发展的关注缺失。从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与危害入手,分别通过改善教师的社交能力、学会管理压力的方法、驾掌握班级管理的策略和谋求社会层面的支持等四个方面,来探讨怎样有效调节和控制教师的职业倦怠,旨在帮助教师能够从职业倦怠的困境中走出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

一、认识教师的职业倦怠

实际上,如今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工作中处于筋疲力尽、充满苦恼、害怕工作以及逃避社会工作等状态之下。随着苦恼感不断加强,工作和家庭的问题也开始越来越糟糕,于是教师们发现自己不能再胜任这份工作。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便是倦怠的产生。这个理念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的费鲁顿伯格于1974年提出,之后被引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教师的职业倦怠,就是指教师在极大的工作压力下,不能成功处理工作压力时所处于的一种行为、态度和情绪的衰竭的状态。职业倦怠一般由三个指标构成: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情绪衰竭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方面。它指的是情绪情感极度疲劳的一种状态,看什么都烦,疲劳或者严重透支。[3]再发展下去就出现了人格解体,指的是对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直接表现是对是学生的疏远,觉得学生学得好与坏与自己没关系,采取对学生疏远的态度和否定的评价。接着再发展就是成就感降低,觉得自己没能力履行教师的能力,自己教不好了,学生也学不好了,对工作完全是负面认识和负面评价。

那么,我们不妨反思一下自身,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否出现过这种情况呢?一项曾经在东北的三省十市做的调查显示,2 000多个中小学教师中,60.3%的教师存在中等程度的情绪衰竭。17.1%存在人格解体的现象,而16.1%存在低成就感的心理现象。调查表明,在测试的三种指标中,只要其中一个指标出现问题就会代表有职业倦怠。因此,职业倦怠不再是一个个别现象,而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职业问题。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整

(一)改良教师的社交能力

教师的职业倦怠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厌教、厌生以及在校同事关系差等。导致教师不能正确处理和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关系。教师必须学会平衡这些关系。因此,人际交往能力对教师来讲至关重要。适当调整教师的工作量,腾出更多时间来改善他们的交际能力,帮助其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这些都是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对策。

从教师自身而言,要学会通过均衡来自各方面的竞争要求,抓住机会提高社交能力来应对职业倦怠。[4]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师生关系。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教育的前提,教育的基本保证。怎样创建较好的师生关系呢?(1)作为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努力成为学生学习和借鉴的榜样。(2)在现代教育的理念之下,还需要尊重学生,保护人格,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现实中,大部分学生希望从教师那里获得教导,教师如果不能善解人意,听不到学生的心声,学生就会受到伤害,因此,教师应该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关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同时,还要善于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善于关注和赏识每个个体。

(二)学会管理压力的方法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由于过高、过强、持续过久的职业压力作用于教师,教师必然需要动用自身的资源加以应对,当资源耗尽时候就出现了职业倦怠,所以掌握一定的压力管理方法是走出倦怠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1.缓和考试压力。就我国目前的教育而言,不管是中小学教师还是职校教师都面临着一个重要压力——考试压力。学校中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因此,造成教师工资和学生升学率经常被挂钩,加上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使得相当一部分教师将考试压力视为工作中最大的问题,追求高分、高升学率成为唯一的目标。而当学生成绩不理想时,教师就会认为是自己生活和工作中最大的挫折。实际上,教师的培养目标能不能达到不仅取决于教师自身的能力,学生的因素也很重要。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的知识多大程度上转为学生的知识和学生的积极性,与他们的努力程度和自身基础等有很大关系。

当学生成绩不理想时,做教师的应该去分析,去改变这个现状,而不是盲目自责,草率下结论。作为教师,应该利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结合平时所教和学生实际所学,来对学生成绩进行具体深刻的分析。通过分析总结找到真正原因后,教师才可以放下包袱,对症下药,如果发现是学生的问题,就要和学生谈话和引导来解决问题。如果是教师自身的问题,则要尝试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变帮助学生的方式和方法。

2.缓解管理压力。教师的教学不是单方面的讲述,而是需要学生配合的双边活动。因此,这个行业的劳动对象具有特殊性,是一群有着主观能动性的学生,这使得教师的日常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与多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对学生的影响因素也越来越多,学生可以通过更多的途径获取信息,包括有利和有害的。这就导致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更加繁琐与棘手,压力也自然不断增大。

教师要是不能勇敢面对管理的挑战,就会降低工作效率,从而带来倦怠。应该怎样缓解压力呢?要求教师提高自己课堂管理和学生管理的技能。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一些经常表现出来的学生的比较典型的行为比较容易把握,但是针对每一种学生表现的特殊行为,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加以应对呢?过去更多的是采取惩罚批评等方式。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种教育会让学生产生逆反,不服管教。因此,教师多加思考与研究,从而弄清楚对学生的管理除了批评惩罚,还可以从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的视角采取更多有效的方法,更多的去了解如今学生的心里特点,对症下药。这样就可以帮助老师从这种管理的压力中解脱出来。

(三)掌握班级管理的策略

现在很多教师的职业倦怠一定程度上源自于缺乏有效的班级管理的理念和策略,因此,导致一种无力感,从而导致或加重职业倦怠。一个好的班级需要有效的管理,好的课堂氛围也离不开教师的有效管理。一个好的班级氛围背后一定有一个好的教师管理,而好的教师管理一定程度上也会形成好的班级氛围。而当教师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时,如班级出现学生交头接耳、上课睡觉、吃东西、做小动作、玩手机或者看课外书等现象时,就会给教师的日常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和烦恼。而这些时间久了又会导致职业倦怠的形成。

那么,如何处理与应对问题行为呢?应该对学生的不服从管理的现象加以区别和分类。对于一贯多动的行为,如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以及左顾右盼等行为,教师应该明白让学生做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不断改进和调节的过程。教师要帮助一些成绩相对不太好的学生重新找回自信心,让他们意识到到自己可能只是方法不对,成绩并不是不能提高,很多课上的不良毛病是可以改变的。同时,给予这类学生更多的关爱,从内心感化他们,从而接受老师,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

而对于屡教不改,没有学习兴趣,上课玩游戏看手机看闲书的问题学生,则最好从家长与班级其他同学层面做调查与谈话,弄明白这类学生的学习经历和平时的习惯爱好,找出他们失去学习兴趣的真正原因,接下来再和他们进行深入交谈,让他们明白教师是真正为他好的,通过师生一起努力,成绩肯定可以提高,同时,也会改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除了和学生的有效沟通之外,教师要更好地驾驭班级管理,还要掌握课堂控制的策略。首先是守时,教师以身作则,上课前提前进入教室,利用课前时间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最新的情况。其次,上课要准备充分,传授知识有条理性,课堂组织井井有条,这样就会给学生留下一种较好的印象,从而佩服这样的教师,也会愿意听从教师的教导。再次,教师要保证遵守诺言,答应学生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最后,教师要时常给学生一定的表扬。这不仅是一种认可,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在其他学生中的地位。

(四)谋求社会层面的支持

1.避免教师的工作超出负荷。研究表明,个体的工作负荷与工作倦怠,特别是情感衰竭维度具有稳定的强相关。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了,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包括知识、技能和心理健康等方面。教学方面,繁重的工作,超出负荷的工作给教师造成了角色超载的局面。正如美国著名学者萨顿所提出的,“角色超载”现象可能引发两种反应:(1)教师的工作质量日益下降,不能完成工作,这会直接导致教师的焦虑感和低自尊;(2)教师继续极尽全力去满足已经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角色”的要求,这会使得教师更加缺乏休息时间,最终导致身心疲惫,甚至可能出现家庭问题。这两种反应都极可能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2.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平台。学校或者更高教育系统的组织层面应该尽其职责,努力营造环境和提供平台给教师的专业发展,针对教师的普遍需求,组织一些认知性培训或专业性培训。研究表明,符合实际的专业培训可以有效降低该行业的职业倦怠。学校或者其他教育系统也应该尽可能的给教师提供更多的脱产进修机会,帮助有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基础科研能力。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搭建专业的心理沟通平台,旨在为教师提供各种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服务。相信通过学校和其他教育系统的这种努力,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有效缓解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从而使之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以有效地预防和应对职业倦怠症状和促进其专业发展。

[1] 蔡融.教师职业倦怠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6(2):54.

[2]黄赐英.职业倦怠: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J].中国教育学刊,2005(8):61-64.

[3] 李永鑫.工作倦怠及其测量[J].心理科学,2003(10):556-557.

[4] 张济洲.论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4(9):3-4.

杜娟花,女,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高职教育。

G712

A

1674-7747(2017)32-0046-03

[责任编辑 秦涛]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班级管理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班级“四小怪”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