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细化的中德合作办学学生管理模式探究

2017-01-28许晓星

职教通讯 2017年32期
关键词:精细化办学育人

许晓星

精细化的中德合作办学学生管理模式探究

许晓星

为更好地推进中德合作办学,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德国学习生活,提出构建精细化的中德合作办学学生管理模式。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体现了主体性、科学性和服务性的特点,精细化管理模式是职业化、专业化的管理团队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丰富管理与服务手段、构建家校协同教育、引导学生适度参与学院管理等,来实现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服务学生的目标。

中德合作办学;精细化管理;学生管理

中德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随着中德合作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培养模式的更新,合作办学单位如何让学生在国内学习生活阶段通过教育、管理、服务实现国内外学习生活的快速适应和顺利完成学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引入,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引向深层次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高校学生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实现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

一、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内涵和特征

(一)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理念是从现代优秀企业管理模式中引入,对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有较强的指导作用。“精”是要把握学生工作的重点内容;“细”是要把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纳入视野,从小事抓起;“化”是要把各项工作制度化。[1]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精细化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本”,把“立德树人、成长成才”作为根本要求,用精心的教育、精细的管理、精品的服务贯穿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特征

1.主体性。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本”,强调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要既发挥管理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3]精细化的学生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学生开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独立、学习自主、生活自立,增强学生社会阅历,推进学的生社会化。

2.科学性。科学性是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根本。(1)管理方式的科学应用。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注重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学生学习状态、生活方式、兴趣爱好和身体状况等,实时把握学生的状态,便于有效开展工作。(2)管理团队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在对学生教育管理服务过程中,管理团队会从专业化的角度分析学生的信息,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用职业化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服务性。服务性是精细化管理模式的主要体现。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要求管理工作人员全面了解学生需求,做到业务熟练,能利用多样化的服务方式为学生提供合理化的建议和帮助,实现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

二、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一)当代学生特点的要求

中德合作办学的学生家庭条件相对比较优越,他们接触社会事物多而新,路径也比较广,他们个性张扬、思想活跃、崇尚自由。但同时,由于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也存在功利性强、以自我为中心、团队意识不强、抗压耐挫能力较弱等现象,具体体现在生活自理、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及辩证分析等能力仍有所欠缺,社会阅历较浅。因此,需要通过科学化的管理、专业化的评价、职业化的手段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教育。

(二)中德合作办学的要求

德国的高等教育学术性管理和非学术性管理是分离的。德国的大学生学习生活是按照法律规范进行的,要求学生要有完全独立自主的能力。(1)学习上实行完全学分制。中德合作办学的学生除了在国内已经选定专业、课程体系相对比较固定外,其他要求都和德国本土学生一样。自己是否去参加课程学习、是否如期考试、社会实践的时间、做毕业论文的时间、毕业时间都是自主选择。(2)学生事务管理主要是社会化的管理服务模式,体现了高度的服务功能。学生在生活方面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参加什么样的学生团体组织、参与哪些校园文化活动也是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选择。因此,需要通过精细的管理和高效的服务来实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让学生适应国内外的学习生活的目标。

(三)家校协同教育的要求

家庭和学校在教育管理对象上的同一性和目标上的一致性,使家校“二位一体”的协同教育网络的构建成为开展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方式。家校协同教育在时间、空间和教育内容与方式上互为补充,强化双方开展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因此,需要有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队伍,整合各类资源,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对学生的完整性评价和对家庭教育的精准性指导,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的途径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导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改进管理方法,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格局。(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关心关注学生每个阶段的发展。在管理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实现全过程育人。(2)优化整合管理资源。对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有效融合,形成管理服务合力,强化管理育人功能,提高育人水平,实现全员育人。(3)推进科学化的育人方法。根据工作实际和学生特点,利用各种教育载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管理服务的实效,实现全方位育人。

(二)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

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强化日常管理手段,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例如,学校制定了《学生管理规定》、《学生学习规范》、《违纪处分实施细则》、《学生申诉处理办法》、《学生奖励办法》、《学生请假外出活动管理细则》、《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实施细则》和《辅导员、班主任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的条例和制度。另外,中德合作办学的学生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日益提高,学生民主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在执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程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三)丰富管理与服务手段

精细化的管理服务强调育人的过程和效果,要从细节上把握,用科学管理、高效服务的工作方式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建立学生电子信息库。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建立学生电子档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状态、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等各方面进行关心和关注,从细节入手,做好信息更新、维护工作,对学生的状态进行跟踪分析研究,以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前提,提出教育管理的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2)建立“高效务实”的服务网络。高校的管理工作人员做到业务熟练,能利用多样化的服务方式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实现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要积极协调其他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提升服务工作的效率。

(四)构建家校协同教育网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4]在“以管理为本”向“以学生为本”转化的现代大学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构建家校协同教育网络是开展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重要方式。(1)建立健全家校协同教育的制度。通过建立一些列家校联系制度,保障家校沟通的渠道畅通,促进学校家庭形成教育合力。(2)建立科学有效的沟通方式和内容。通过召开家长会、建立家长QQ群、开通公共微信账号等方式,促进家校实时性、经常性的沟通,加强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增强家庭教育的效果,促进大学生形成自我发展的动力,提高大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五)引导学生适度参与学院管理

培养中德合作办学学生的自主管理能能力,适度参与所在学院的事务管理,有利于促进他们更好的适应德国的学习生活。(1)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建设好学生党员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指导学生骨干参与所在学院的团学工作,切实发挥学生骨干的主体性作用和引领性作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2)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和能力。通过家庭和学校的联动教育,鼓励积极参与家庭事务、学校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加他们的社会阅历,培养他们独立能力。以适当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学院民主管理,培养学生参与学院事务管理的能力。(3)注重学生国际化视野的提升。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通晓国际规则、中德文化背景、具备国际交流能力和较强专业工作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是中德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要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利用各种教学、文化活动,让学生了解关注德国历史、文化、生活,做好赴德学习生活的规划。增强学生国内外学习生活的适应能力,提升学生参与学院管理的眼界。

四、精细化管理模式对管理工作队伍的要求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模式的主体性、科学性、服务性的特点,对学生工作管理队伍提出了新要求。《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的印发,为我国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参照标准。学生管理工作队伍需要在思想和工作能力上与时俱进,才能优化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

(一)具备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奉献意识

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意识,加强对党的理论及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系统化学习,提高自身思想认识,进一步提升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热爱。其次,要树立服务理念,弘扬奉献精神。中德合作办学的学生因为要多学习一门德语,所以一天的课程安排比较满,许多管理工作需要在学生晚自习期间开展。这就需要管理工作人员牺牲休息时间开展工作,确保工作的实时性与完整性。

(二)具备职业化的工作标准和工作能力

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每位成员所学专业不一定能够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相契合,这就需要对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进行全面培训,提升职业化的能力。(1)通过交流锻炼、选派进修、培训考察、交流研讨等方式,引导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系统学习职业相关理论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2)鼓励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参加相关职业能力培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如职业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规划师等。

(三)具备专业化的知识水平和工作素养

学生工作管理队伍的专业化队伍建设的发展主流,也是现代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一系列的专业化团队或工作室的建设,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大学生社团指导、大学生事务管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等辅导员工作室等,建立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工作室间的流动机制,鼓励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开展工作交流,参与实践研究,来完善自己的学生管理相关知识,全面提升专业素养。

[1] 尹璐.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模式思考与探索[J].职业教育,2013(10):28-29.

[2] 林艳,朱海洋,谢建国.高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模式探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2):70-72.

[3] 寇跃灵,卢丹凤.“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7):37-38.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江苏理工学院社科基金项目(思政及辅导员专项)“‘学霸’现象对‘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KYY14544)

许晓星,男,江苏理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G715

A

1674-7747(2017)32-0039-03

[责任编辑 秦涛]

猜你喜欢

精细化办学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