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钢琴曲《百鸟朝凤》的传统音乐特色
2017-01-28王群益
王群益
(湖北科技学院音乐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简析钢琴曲《百鸟朝凤》的传统音乐特色
王群益
(湖北科技学院音乐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王建中所改编的《百鸟朝凤》继承了原鼓吹乐中通过对百鸟和鸣、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通过运用钢琴这一西洋乐器表达了传统音乐的文化语境。其以清新的艺术格调,独特的民族风格,丰富的旋律色彩和和声织体赢得了中外听众的喜爱。论文从其民族文化的底蕴和内涵,传统音乐手法的运用以及曲式和声等多方便进行了分析,通过它迥别于欧洲传统音乐的民族特色,探索了民间音乐的奥妙。
百鸟朝凤;传统音乐手法;曲式;和声;民族化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植根于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是一首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它是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上,从内容到结构、节奏到和声,在音乐表现内容,情景至演奏技巧上都充分表现了西方钢琴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完美结合。
一、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简介
(一)作品简介
原先《百鸟朝凤》是一首民乐合奏曲,流传于鲁西南鼓吹乐,最初是由山东鼓乐《百鸟音》和《百鸟语》的音调演变而来,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民间盛行。合奏曲《百鸟朝凤》以其精湛的鸟鸣模仿,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后来经过唢呐演奏家任同祥在专业音乐工作者的协助下改编成唢呐独奏曲。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以一个完整作品正式面向世人是在1973年,由著名作曲家王建中先生改编。钢琴改编的《百鸟朝凤》成功地保留了唢呐音乐和民间音乐的民族特色,旋律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特点,继承了原有的思想和情感,同时根据新的音乐美学和思维方式把民族器乐的演奏特点,巧妙地融入了钢琴音乐之中。钢琴广泛的音色和丰富的织体色彩同时拓展了原作品和钢琴的双重表现力,丰富的演奏技法自然而紧密地将其重新演绎。王建中先生在演奏和音乐审美上都采用了创新的手法,将乐曲重新诠释,并赋予了乐曲新的生命,钢琴改编曲中的浓郁民俗气息更加增添了东方神韵。
(二)作品的意义
《百鸟朝凤》风格清新脱俗,民族化色彩浓重,它用生动的音乐语言塑造了轻巧柔和的声音形象和美满和谐的环境,构建了精细美好,温馨跳动的画面。乐曲结合了钢琴音乐中丰富的技巧,崭新的风格和独特的色调,加深贯穿了中国民间音乐的艺术内涵和艺术底蕴。乐曲在唢呐模仿的音乐表现方面,唱出了对充满活力的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赞颂,谱写出一群百鸟争鸣的形象和一片欢快舞蹈的场景。
《百鸟朝凤》是高度重现传统音乐民族性和创新性的新途径。利用民间音乐结合现代的人文环境,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和民族音乐文化,乐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新的时代内容气息。
《百鸟朝凤》的改编不仅适应了西方音乐的钢琴文化,更是将中国传统音乐的民族化特色与其进行高度结合和发展,使得中国的钢琴音乐产生了更加特殊的魅力,民族音乐更加深入化。改编曲的成功成为一个新的突破,在钢琴音乐中国化的发展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二、传统音乐手法的运用
钢琴作为西洋乐器,如何表现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特色,《百鸟朝凤》如何在西方音乐文化的基础上表现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乐曲在如下方面进行突破:
(一)大量模仿了中国传统乐器
《百鸟朝凤》是典型的在西洋乐器“钢琴”上表达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作品,模仿细腻微妙的鸟鸣是乐曲中的亮点。原曲中因为唢呐的艺术表演力,曲中以生音的手法模拟了布谷鸟、斑鸠、燕子、鹁鸪、柳莺、鹌鹑、猫头鹰、山雀、画眉、秋蝉等虫鸣鸟叫。为了将本曲中百鸟争鸣的场景真实形象地模仿出来,装饰音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法,曲中的民族韵味和风格得以形成也离不开这一基本因素。
通过对钢琴颤音、倚音、泛音、琶音和刮奏等装饰音手法的运用,对大量唢呐仿真声音的吹奏技术进行模仿,在钢琴演奏技术和传统音色的基础上,加入新的技法,创造性装饰音的加入和不协和音响以及半音化的进行,生动地描绘了各种各样的鸟和大自然产生的各种不同的音响色彩,灵巧婉转不失活力。在唢呐的微分音效果的模仿上,乐曲采用高频出现的小二度的装饰音;而对唢呐音乐中的滑音音响的模仿,则是用不协和的声音来达到效果;高音区中模仿唢呐的“叠音”技巧的单倚音,诙谐幽默,完美表现出唢呐清脆明亮的音色特点。在密集音符的演奏中,模仿鸟鸣声空灵的短装饰音快速、短促、有力;模仿鸟儿歌唱婉转悠长的长颤音柔和、均匀,以及乐曲中还有对民间乐器“笙”的声效模仿,和弦形式的装饰音比如钢琴左右手交替双手八度轮奏的手法饱满明亮短促,充分再现了民族打击乐器的音响特点。这些都让钢琴曲在原曲的风貌上突出了钢琴音色的特点,音色清亮透明的基础上体现了钢琴音乐民族化的风格。明亮、清晰的百鸟歌唱的音乐形象结合华彩乐段中快速交替的和弦,表现了音乐的核心主题——百鸟朝凤。
(二)充分运用民族化的曲调、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
《百鸟朝凤》是一首典型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国音乐的五声音阶的使用是最为明显的特征。本曲中采用了一个曲调作为引子,用两个曲调循环兼用的方法,巧妙地采用主题音调上加以变奏发展的模式。曲调中为了丰富饱满原曲的单声旋律,通过钢琴音域宽广、力度多变、织体丰富这些多生思维的优势,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双向发展。通过曲调的变奏、加花,展现出百鸟和鸣,众鸟捧凤的音乐形象;为了将曲调进行润色和修饰,采用添加装饰音和变化音色、音区等手法,以此更加强化了旋律的民族性。“一曲多用”、“一曲多变”的传统音乐创作原则被生动体现,民族化、多层次的展现了音乐手法的发展。
唢呐音乐《百鸟朝凤》是一个双主题旋律循环发展的进行,按照一定的规律将主题乐句或乐段进行循环再现,并且轮番对比两个主题段落。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不仅仅保留了原曲中的旋律色彩和结构特色,同时在旋律中还插入了地方戏曲豫剧的声腔,借用了梆子语言中的重声音调,使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兼和了北方方言的声调特点,大大展现了音乐民族化的手法,含蓄的概括了一种生命底蕴。着眼于民族乐器和民间唱腔模仿,加强了民族旋律的风韵。构画的质朴豪爽的乡民和乡间娶亲迎亲的沸腾场面以及自然界生机盎然、百鸟和鸣的画面将钢琴音色丰富、音域宽广的特点完美展现,增添了这一幅风俗画独特的风味
相比于倾向主观情感表达的西方音乐,中国传统音乐则强调主旋律。音乐主题为乐曲整体性和连贯性的导向,讲究“气韵”,因此音乐的整体感、流动感和旋律变化都很明显。音乐的节奏运用对于基本风格特性是直接决定,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旋律中明显的散板节奏也正应和了中国传统音乐中追求自由和随性的特点,即兴自由的速度在模仿中将百鸟争鸣的热烈场景再现,彰显了中国作品随意而自由化的意蕴。
(三)全面运用民族调式、和声、音响等
五声性民族调式的旋律与和声是中国钢琴改编曲中的民族风格的最核心部分。]五声性和声的运用,正是为了代替西洋调式中的和声功能性,从而突出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中,乐句采用了五声性音阶,这构成了改编曲的重要的调式基础与和声基础。传统功能和声在钢琴的多声织体和民族调式渗透融合中产生的大量的和弦组外音,成为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典型特点。
全曲中因为使用了五声纵合性和弦,所以使和声听觉效果上具有了中国音乐色彩,且为了改变传统音乐的单线旋律,实现多声性,在包括乐曲的引子部分,都伴有了大量的四、五、八度和声的交替进行,以此达到类似小型的民间乐器合奏的模仿。四度、五度和弦的平行进行,营造了清丽的鸟叫声在空旷的森林中回荡的场景;利用钢琴高音区的小二度明亮透明的不协和音响色彩来模拟唢呐滑音的声音效果,诙谐可爱;左右手大二度轻盈活泼,表现了跳跃风趣的音乐形象。
《百鸟朝凤》因为唢呐独特的音腔将百鸟争鸣的喧闹场景描绘的淋漓尽致,移植到钢琴上演奏,对音响音色的效果要求更加精致,触键把控更加精细。中国艺术倾向于重表现、重象征,讲究“情景交融、富有意境”,讲究句法清晰,因为钢琴在表现中国民族音乐作品上有必然的局限性,因此,为了保留了原乐曲的特征,发挥丰富的钢琴音响色彩的优势,往往需要学习、模仿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寻求最合适的钢琴触键方式和演奏技巧以达到展现原曲中所要表达的意境。
曲调中“浓淡相宜,虚实相生”的旋律线条的表现同时也离不开踏板的合理运用。“空弦”状态下,音乐便能产生“空山鸟语”的意境,缓时从容不迫,促时热情洋溢,更好的诠释了乐曲的情韵。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运用了民族色彩和声,综合传统功能和声的特点,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音乐得以立体饱满,无论作为伴奏织体还是旋律陈述,民间音乐风格和东方音乐的色彩都使之展现出了不同的声音效果,由浅入深的铺垫陈述,应和含蓄表达的东方思维,都让人产生了一种“民族式”的音响共鸣。
三、曲式结构分析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在改编后关于乐段与乐段之间的衔接,乐曲采用了很好的处理,结构上继承了多段体的中国民族曲式。全曲可划分为五个乐段,中间还插入了三处自由节奏的鸟鸣和蝉鸣声,节奏、速度自由,音乐发展紧密和谐。
乐曲内容分析:
第一段:春回大地 1-28小节 大约♩=60、2/4拍
第二段:林间嬉戏 29-87小节 ♩=120 2/4、3/4拍
鸟鸣声 88-133小节 自由节奏
第三段:莺歌燕舞 134-173小节 ♩=120 2/4、3/4拍
鸟鸣声 174-186小节 自由节奏
第四段:欢乐歌舞 187-232小节 ♩=60-132 2/4、3/4拍
蝉鸣声 233小节 自由节奏
第五段:百鸟朝凤 234-293小节 ♩=120 2/4、3/4拍
(一)春回大地
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一开始就体现了一定的民族特色,原曲中唢呐吹奏的引子部分被省略掉,保留了原曲第二段开场的旋律音调,高音区唢呐吹出响亮欢快的旋律,主题音调抓住民族韵味,排比短句像对歌交错的响应,节奏自由,幽默,诙谐的音乐具有丰富的生活情趣。
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之间省略了原民间曲中的第三乐段即“莺歌燕舞”,精简后的乐曲精炼紧凑,主旋律相继的三次反复交错,扩大了音乐的层次感。丰富饱满的织体和声,乐句重拍音由八度和弦奏出,给人以纯朴而稳定的感觉;五度和八度和弦的装饰色彩,强弱对比和洪亮的音调,充满活力的音乐增强了乐曲的生机。Moderato的速度,仿佛歌唱着喜庆和热闹的婚嫁场面,高亢的高音唢呐演奏欢快的旋律好像接亲的队伍出发了。
音乐主题中充满了浓厚的乡村风味,结合了北方民间音乐中粗犷爽直的风格与优美而流畅的旋律相结合,形成一种愉悦的气氛。
(二)林间嬉戏
乐曲第二乐段中的曲调取材于河南地方戏曲—豫剧,流传于河南、山西、陕西一带的传统戏曲剧种,有名河南梆子。这一段速度基本比第一段快了一倍,主旋律是活泼的快板,将原民乐曲中“林间嬉戏”的部分大部都保留了下来,作为全曲中最长的一个乐段,明快活泼的节奏,犹如人们在山林中嬉戏的欢快情景。短句代替了悠长的乐句,切分的节奏型,大量的重声音调后置,表达了北方人简单的、热情的性格特点和音乐语言的特点。
中音区旋律线条诙谐悠长;装饰音(倚音)灵巧而快速,好似鸟儿活泼可爱地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密集的鼓点伴奏,自由节奏的鸟叫,布谷鸟的“咕咕”声更加体现出自然之美。高、中、低三个声部交相的旋律呈现,交错呼应,将这一乐段展现的热情奔放,开朗活泼,表现出众鸟在林间欢跳、嬉戏,在大自然中尽情歌唱、生气勃勃的情景。整个音乐的伴奏铺垫是由左手模仿笙的演奏声效,以五度分解(单音和四度叠置和音)作交替,将你带入舒缓宁静的音乐情绪中。从115小节开始,整个音域又上移至高音区,犹如各种小禽类的鸣叫。鸟类叽叽喳喳的细碎音调,仿佛两只小鸟在对话、争吵,惟妙惟肖,富有生气。舒缓的节奏伴奏,编织了一幅春天莺歌燕舞的欢乐场景。
(三)莺歌燕舞
乐曲第三段是继鸟鸣后的又一次喧闹的场面,旋律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以右左手的交替出现,来代表鸟的和鸣。密集的十六音和弦的变化为八分音符跳音,密情境中由欢腾变为空灵,随后马上进入到第二段自由鸟鸣,这一部分中运用的华彩乐段,音乐情绪有明显起伏,半音颤音和不协和音程密集灵活,织体的变奏加花,表现了欢悦的情绪,极为形象的刻画了黄鹂鸟灵巧,婉转的鸣叫。由慢变快,烘托了热烈的气氛,凸显了曲调幽默风趣、生动活泼的特点。
在174小节后,再次出现了自由的鸟鸣声,在四度和声及连续十六分音符快速弹奏中,同时加入颤音和同音反复的手法,声音轻盈、透亮,让人感到鸟在歌唱。与前面的鸟鸣(半音阶下行)的手法完全不同,到后面的七连音上行,颤音模仿雀跃的鸟叫声,渐强、渐弱的旋律进行将乐曲又一次推向了高潮(ff)。
(四)欢乐歌舞
随着乐曲速度的不断加快,音乐情绪不断推进,第四段旋律基本保留了原曲中“欢乐歌舞”的段落,明快的节奏主题,旋律主题明快,速度由快到慢,左手伴奏一直保留跳音,右手的四度和声整齐、干脆,快板的速度让人开始感觉各种各样的鸟儿彼此争先恐后想要一展风采的场景,热情表现了百鸟竞相歌唱的场面。
当音乐戛然而止,233小节中一连串复附点颤音配合自由的节奏以此来模仿唢呐中花舌音模仿出的蝉鸣声,别有一番风趣。
(五)百鸟朝凤
随着短小音型的反复推进和乐曲速度不断加快,进入了乐曲的第五个乐段,也是全曲中最快的一段最急板(Prestissimo),结合了原曲中的“凤凰展翅”和“并翅凌空”,是全曲的最高潮——百鸟和鸣。
乐曲经过多次的同音反复和多次力度、音量的渐强、渐弱以及和声加厚的手法,从而再现百鸟齐奏的场景将整首乐曲的气氛推向最高潮。在急速的八度和弦同音反复演奏出了乐队的混响效果,加和声的八度频繁出现,充分体现百鸟争鸣献艺的热闹场面,力度由弱至强的对比,使全曲热烈的气氛达到顶峰。最后乐曲在半音音程同音递进上行模仿的凤凰展翅鸣叫的火热气氛中结束。
四、结语
“海州言凤见于城上,群鸟数百随之,东北飞向苍梧山。”宋代《唐书》为后人生动的展示了一幅飞禽啼啭,生意盎然的“百鸟朝凤图”,这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创造了一个不朽的古典音乐作品。
作为一首音乐风格炽热、民间风味十足的乐曲,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再现了百鸟争鸣的热烈场景。它意境深远,立意新颖,作曲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体会,从艺术的角度阐释了人类与自然生态的关系,表人类的繁荣和对大自然蓬勃生命力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作品音乐的表达融合了深厚的文化气息,将其融为一体,乐曲情景交融,空旷、和谐的美感,引人入胜。
钢琴曲《百鸟朝凤》的成功改编离不开中国钢琴音乐所奠定的厚实基础,它生动形象的谱写体现了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文化的高度融合与发展,展现了中国民间音乐独特鲜明的风格和悠久的民族音乐文化,以及中国钢琴作品中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强大的生命力。■
[1] 孙友军.百鸟争鸣—浅析钢琴曲《百鸟朝凤》的民族特色与演奏处理.2010.
[2] 孙静.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民族特性和演奏艺术.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03.
[3] 卞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华乐出版社,1999.
[4] 匡方.中国钢琴作品织体的民族风格六议.黄钟,2000,02.
[5] 程超.浅析钢琴曲《百鸟朝凤》的艺术魅力.作家,2011,14.
[6] 樊华.浅析中国钢琴曲《百鸟朝凤》中的装饰音.北方音乐,2011,3.
[7] 张伟.浅析王建中的主要钢琴改编曲及风格特点.商业文化,2011, 08.
[8] 李江霞.钢琴曲《百鸟朝凤》中的传统音乐元素分析.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9] 邹静.钢琴曲《百鸟朝凤》的审美特征与音乐表现.贵州大学学报, 2004,02.
[10] 于倩.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演奏技巧分析.艺术教育,2008, 04.
[11] 王彤.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的民族风格.艺术教育,2005,02.
[12] 王平,付渝涛,向往.浅析钢琴曲《百鸟朝凤》的风格特点及曲式结构.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08.
[13] 魏廷格.论王建中的钢琴改编曲.中国音乐学,1999,02.
[14] 王建中.王建中钢琴作品集.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王群益(1959-),男,湖北咸宁人,湖北科技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钢琴教学、理论作曲、合唱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