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视角下中国风格钢琴音乐内涵和外延研究*
2017-01-28梁筱妹
梁筱妹
(泰山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钢琴教学视角下中国风格钢琴音乐内涵和外延研究*
梁筱妹
(泰山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长期以来,学界对于“中国风格钢琴曲”内涵的理解都偏重于借鉴运用我国传统音乐创作技法和思维的层面。而本文将采取更广阔的学术视角来论证“中国风格钢琴曲创作”的内涵在于中西音乐创作技法及思维的“合璧”,并揭示把握这一内涵来引入民族化钢琴曲教学的要领。
钢琴教学;中国风格钢琴曲;中西合璧
自从钢琴音乐传入中国之后,它就开始了“民族化”、“本土化”的进程。1934年,俄国钢琴演奏家暨作曲家齐尔品来华刊文征集具有“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当时就读于上海国立音专的贺绿汀以一曲《牧童短笛》拔得头筹。而这也揭开了“中国风格钢琴曲”创作的大幕。正是在《牧童短笛》的启发和感召下,近80年来我国乐坛上创生了诸如瞿维《花鼓》、汪立三《兰花花》、丁善德《新疆舞曲》、黎英海《夕阳箫鼓》、王建中《浏阳河》等一大批优秀的“中国风格钢琴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成为了国内音乐会、演奏会上的“常青藤”式曲目,而且也为高等院校的钢琴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曲目资源。
然而对于上述作品所表现出的“中国风格”,学界的理解还不尽统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代百生、赵晓生等前辈学者的观点,他们认为钢琴作品的“中国风格”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既包括表象层面对于中国传统音乐具体创作技法的借鉴,也包括更深层面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思维与逻辑的借鉴。表象层面意义上的“中国风格钢琴曲”主张大量运用民族调式、节拍节奏、旋律音组、五声和弦、五声和声进行手法等民族性的音乐元素和写作技法,从而使钢琴作品呈现出比较鲜明的民族音乐情韵与色彩;更深层面意义上的“中国风格钢琴曲”则未必大量运用具体的民族音乐写作技法,但却能够通过曲式安排、调式调性转换等宏观的布局方法来传达出某种中国传统音乐常用的音乐逻辑和思维方式。比如赵晓生《太极》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作。
然而,上述这种观点仅着眼于从“表现民族音乐风情韵味或思维特征”的角度来认识“中国风格钢琴曲”,但并没有同时强调钢琴作为一种西洋“舶来”乐器的本质属性。钢琴作为一种键盘和声乐器,它是以三度叠置和弦的构成、和弦的连接、和声声部的进行为基本要素来构建钢琴音乐写作手法体系的。这与我国传统音乐以线性旋律发展为主的写作思维和手法体系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可以说,我国音乐家通过借鉴西洋音乐中的钢琴作曲技法,在其所创作的“中国风格钢琴曲”中将我国传统的线性音乐旋律升华成为了立体化的和声音乐织体。因此我们可以借鉴近代以来描述中西学术碰撞和交流的一句常用语——“西学为体,中学为用”来概括“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创作特征,那就是“西乐为体,中乐为用”。“西乐为体”是指“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创作是建立在充分继承西洋钢琴音乐创作手法体系之基础上的;“中乐为用”,是指“中国风格钢琴曲”借鉴西洋钢琴音乐创作技法体系的目的在于表现或传达中国传统音乐的技法、风格、韵味乃至其创作思维。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中国风格钢琴曲”创作的“内涵”表现为中西音乐创作技法和思维的“合璧”。惟其如此才能彰显“中国风格钢琴曲”创作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我国作曲家将“中西音乐创作技法和思维有机融汇为一炉”的创作智慧。因此我们可以明确指出:“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内涵包含两层意义:其一是该种钢琴曲所体现出的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创作思维与风格特色;其二是中国传统音乐创作手法与思维同西洋钢琴音乐创作手法与思维有机融合所造就的以“中西合璧”为特点的风格特色。而“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外延,就是体现了上述两种内涵的钢琴音乐作品。注意,这样的钢琴作品并不一定要由中国本土作曲家创作,如果纯用西洋钢琴音乐创作技法而完美地诠释了中国音乐的创作思维与风格特征,则也应归于“中国风格钢琴曲”之列。
那么对于高校钢琴教学来讲,就应注重从“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双重内涵角度来更具针对性地强化对于民族钢琴曲的教学。具体来说,就是要在钢琴教学中渗透性地有机融入曲式、和声、民族音乐等相关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选取像《夕阳箫鼓》这样典型的“中国风格钢琴曲”为例,在讲解、范奏该类乐曲的过程中,灵活地随机穿插进能够解析其“中西合璧”式创作内涵特征的“微课”视频及多媒体课件展示。借助这些“微课”及多媒体课件,我们就能实时且具体翔实地将该曲在构建曲式结构、运用和声技法、借鉴民族音乐创作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的“中西合璧”的创作思维揭示给学生。从而借助实际案例而将他们在曲式、和声及民族音乐等课程中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盘活,升华成为实用化的演奏与创作技法。这样,学生就能深入细致地体会出前辈音乐家在融汇中西音乐创作思维和技法方面匠心独运的卓绝智慧,才能体验到西洋钢琴音乐技法体系同中国民族音乐创作手法之间实现融会贯通的本质原理及其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深入地领会钢琴音乐“中西合璧”的内涵和要领。如此则我们就能以“中国风格钢琴曲”的教学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将曲式、和声、民族音乐等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和技法与钢琴演奏的基本技法体系加以梳理贯通,进而融汇为一体,构建起实用化的演奏与创作手法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以表现民族音乐情韵为取向来激发其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帮助其发展出过硬的即兴伴奏、即兴演奏及自弹自唱能力。
综上所述可见,如果我们能够采取更广阔的学术视角,深入把握“中国风格钢琴曲”创作的“内涵”在于中西音乐创作技法与思维的“合璧”,则我们就能以此为基础灵活运用“微课”等现代教学方法,将曲式、和声、民族音乐等课程的知识和技法与钢琴演奏技法有机地融汇为一体,发展出实用化的演奏与创作手法体系,并以表现民族音乐情韵为取向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助其发展出过硬的即兴伴奏及自弹自唱能力。
2016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钢琴教学视角下中国风格钢琴音乐内涵与外延研究》研究成果之一(1607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