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两当号子”的保护与创新*

2017-01-28

黄河之声 2017年13期
关键词:号子民俗文化文化遗产

李 琪

(兰州城市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浅析“两当号子”的保护与创新*

李 琪

(兰州城市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两当号子”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艺术,长期以来都受到了巴蜀文化和陕南文化的熏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了民俗文化的代表,在山乡打的,璀璨夺目,熠熠生辉。本文主要就铃铛好值得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接着对如何保护和传承“两当号子”提出了较为明确的对策。以期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为发扬我国的民俗文化作出贡献。

“两当号子”;保护;创新

“两当号子”是一种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目前为止,它被划分为花号子和排号子两种形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都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更大的满足,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水平也越来越高,加上一些新兴的文化艺术表演形式所带来的冲击,“两当号子”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发展市场,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对“两当号子”的关注减少,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情况;相关措施实施无力,收益甚微;保护观念滞后,资金技术匮乏;专人性人才缺乏,传承渠道受阻。这些问题都使“两当号子”的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生机与活力。为了推动这种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传承,将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发扬光大,成为了当前人们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本文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探讨保护和创新“两当号子”的具体策略:

一、建立保护和创新机制

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多传承“两当号子”的艺术家大多年事已高,很多甚至已经与世长辞。因此,对于“两当号子”的传承问题,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考验,那些技艺精湛的老艺人,已经过了古稀之年,很多甚至体弱多病有些行动不便,登台表演的能力也逐渐退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保护和继承“两当号子”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改变这一局势,就必须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政府或有关部门可以为演唱“两当号子”的老艺术家提供保障制度,给予相应的经济补贴,孤立老艺人为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发挥余热,培养新的传承艺人,鼓励青少人学习“两当号子”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此外,还可以为年轻人创造更多的上台表演机会,将演出和培训相结合,举办“号子”文艺培训班,届时邀请老艺人现场指导传唱,培养造就一大批民间艺术继承人,切实为弘扬地方民俗文化奠定人才基础。

二、积极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是我国创立的为保护传统的非物质文化而实行的政策,2007年,“两当号子”已正式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号,一旦申请成功,就能够得到国家文化部门的保护,更好的实现对“两当号子”的保护和传承。值得注意的是,在对“两当号子”进行传承的过程中一定要在保留原有曲调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保证这种传统文化艺术永葆青春活力。然而,也不能一味的追求创新而忽略了原有的乡情民风,要始终遵循最原始的一些东西。

三、将旅游产业开发作为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的载体

“两当号子”具有极为丰富的精神内涵,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也是两当多元文化中独立地位的显著标志之一。文化内容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得以发展的基础,一个旅游地区如果具有深厚的文化或民俗风情就必定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然而,旅游业的发展又反作用于文化内容,推动文化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传承,两者的紧密结合能使该地区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得一席之地。在“两当号子”的传承过程中,观云屏山水、赏两当“号子”、品农家菜肴的旅游与文化优势互补逐渐形成了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再比如说在旅游业开发的过程中将“两当号子”作为一种特色节目推向更多的游客,在带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能加大“两当号子”的文化影响力。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有利时机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推进两当“号子”的传承与发展。重视旅游黄金周,紧紧抓住旅游黄金周期间游客相对集中,代表性广泛的最佳时机,组织专场“号子”演唱会,推出经典曲目,为游客留下美好难忘的印象,收到最佳宣传推介效果,真正发挥旅游传播文化的载体作用。

四、建立专门性机构,确保工作长期有序开展

对于“两当号子”这一传统曲调的传承不能与很多传统文化一样,采取同样的传承方式。对于“两当号子”的发源地云屏,要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并定期开展相应工作。比如说,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对“两当号子”传人进行管理,给予适当的资金鼓励,这样既能保证这一传统艺术后继有人,又能保证工作的长期有序开展。

五、结语

对于“两当号子”进行保护和创新是保护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保证“两当号子”的繁荣兴盛,就必须:建立保护和传新机制,实施抢救性保护措施;积极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将旅游产业开发作为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的载体;建立专门性机构,确保工作长期有序开展。只有这样,才能使两当“号子”这一优秀民俗文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与创新,从而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1]许伟明.两当号子∶在秦岭深处吼唱[J].农村•农业•农民,2015.

[2]张欢.民俗视角下的两当民歌[J].大舞台,2010.

[3]张媛.试论民俗视角下的两当民歌[J].劳动保障世界,2013.

[4]张欢.民俗视角下的两当民歌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

[5]贾吉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其传承问题---以乌市七坊街剪纸工艺为例[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

[6]子影.川江号子∶从颠覆到创新[J].餐饮世界,2005.

2016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创新保护研究》研究成果(YB193)

李琪(1975-),女,甘肃人,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器乐演奏与教学。

猜你喜欢

号子民俗文化文化遗产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我家的“号子”
茶山号子的艺术特征与传承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唱起号子走汉江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活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