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问题精施策 坚持不懈见成效
——青岛市崂山区“村村建档”工作纪实

2017-01-28杜俊河纪玉强

山东档案 2017年1期
关键词:崂山区建档档案室

文·杜俊河 纪玉强

找准问题精施策 坚持不懈见成效
——青岛市崂山区“村村建档”工作纪实

文·杜俊河 纪玉强

随着农村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青岛市崂山区农村社区生产建设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大量的民生档案,比如宅基地、社保、土地确权等,这些档案越来越成为解决纠纷、落实政策、维护稳定的有力凭证。然而农村档案工作相对于机关档案工作而言不容乐观,农村档案工作难开展,仍然是当前基层档案工作的共同难题,随着档案三个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深入开展农村档案工作势在必行。近年来,青岛市崂山区档案局紧跟国家、省、市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大力开展农村档案工作,找准问题,精准施策,利用3年时间,实现了139个农村社区“村村建有规范化档案室和开放查询点”的目标,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为新农村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进行调研找问题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在婚姻变化、土地拆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问题的出现时,老百姓意识到了档案的重要性,没有档案,许多问题都解决不了。崂山区档案局及时地捕捉到这种变化,将农村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走入农村社区进行调研,发现农村社区档案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档案发挥的作用往往是滞后的,所以造成了有些领导和单位说起来档案重要,但一到工作时就把档案工作抛到脑后,农村社区更是如此。由于有些领导不重视,造成许多农村社区档案工作无人管的局面,或者即使有人管,也管得不到位,造成档案工作无法有效地开展。

档案设备设施装具短缺。有的农村社区有档案室,但往往档案橱柜陈旧,无安全防护措施,远远达不到“九防”要求;有的档案室置于简陋的房间中;有的农村社区根本无档案室,更谈不上设备的齐全性了。主要原因是许多社区没有资金购买档案设备设施,有的社区即使有资金,也不知购置什么样的设备设施。

档案业务标准掌握不透。由于社区档案人员档案业务标准掌握不够,有的社区多年来未整理档案,有的社区即使整理了,也往往存在案皮填写不规范、卷内文件项目填写不全等许多问题,利用起来很不方便。农村社区还存在档案移交、利用、安全管理等制度建立不全面现象。

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阻碍了农村社区档案工作的开展,不解决这些问题,农村社区档案工作就无法有效开展。

精准施策促发展

号准了脉,接下来的就是对症下药。

首先解决社区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问题。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崂山区档案局大力宣传档案工作,促使街道将档案工作列入对社区的考核,街道每年年底对社区档案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考评,考核成绩与社区书记的收入挂钩。通过这种方法,促使社区领导重视档案工作,完成区档案局每年部署的档案工作任务。这一措施的实施,较好地解决了社区领导对档案工作不重视的问题。

二是区档案局通过政策争取,帮助社区解决购买设施设备和档案装具等资金问题。崂山区虽然总体经济处于全国前列水平,但是发展极不均衡,有的沿海社区年收入过亿,有的山区社区年收入不足10万元。针对这种现状,崂山区档案局积极从经济上寻找解决建档经费的途径,组织人员起草调研材料,向区委、区政府寻求支持,申请“农村建档专项资金”。区档案局的调研报告引起了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重视,批准设立了专项资金,要求各农村社区按照省级标准建设“省级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社区”,对于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村社区,给予1万元的建档补助;对于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农村社区,给予2至3万元的建档补助,用于购买设备设施、档案装具。同时,部分街道还出台政策,建成一个规范化档案室,奖励资金1至2万元。解决了资金问题,那些因财力不足而裹足不前的社区不断加入省级示范社区的创建中。在“农村建档专项资金”政策出台之前,全区大约有20个社区建成了规范化档案室和省级档案工作示范点。政策出台后,短短三年之内,全区139个农村社区全部建成了规范化档案室,建成了省级示范点。

三是解决社区档案员业务标准掌握不透问题。区档案局将社区档案员培训列入每年的工作计划,每年四月份组织街道和社区档案人员免费参加档案业务培训,针对社区档案门类、档案软件和建档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集中培训,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在社区建档过程中,区档案局采用“靠上抓、树典型、点带面”的工作方法,分三年全面推进社区建档工作。靠上抓:崂山区档案局每年都列出省级示范社区达标计划,要求在三年内全部社区建成规范化档案室。农村社区档案工作由局长亲自抓,档案局业务指导人员对全区四个街道各社区逐一上门开展业务指导,手把手指导各社区制定档案归档、移交接、安全保管、查阅利用等档案管理制度,同时指导档案员开展材料收集、文件组卷、填写目录和卷皮、录入计算机等工作,为社区配备“社区一点通”档案管理软件,教会档案人员档案数据录入方法,实现档案的数字化检索利用。业务指导人员每到一个社区,无论是炎热酷暑还是严寒冰冻,都是亲自与社区档案员整理档案,直到社区档案员完全掌握整理标准为止,很多时候需要业务指导人员周六周日加班才能满足社区建档需要。树典型:抓好领头羊,意味着事半功倍,档案工作也是如此。崂山区档案局选取了五个社区作为典型,石老人社区和西韩社区是经济实力强社区的代表,年收入过5千万元;小河东、曲家庄社区是经济中等水平社区的代表,年收入大约几百万元;长岭社区是年收入10万元以下社区的代表。把这些社区全部培育成“省级新农村建设档案示范社区”,然后召开全区农村档案工作会议或小范围培训会,号召所有社区根据社区经济状况,确定好自己的方向,学习典型社区的建档工作经验。点带面:典型树立起来后,这些典型社区都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崂山区档案局和各街道倡导典型社区与其他社区结队帮助,鼓励典型社区到结队社区去帮助其做好建档工作,在工作中互相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提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典型引路使得各社区直观样本,档案室建设也容易了许多,各社区的建档工作也稳步开展起来。

坚持不懈见成效

为保证农村社区建档的长效机制,崂山区档案局坚持不懈地抓社区档案工作,避免在社区出现“上头松一松,下头放了汤”的现象,在139个农村社区全部建成规范化档案室和开放查询点后,区档案局和街道合力促使农村社区保持“常干常新,不能松懈”的劲头。一方面,街道始终将档案工作列入对社区的考核,促使社区领导不放松档案工作这根弦。另一方面,区档案局建立农村社区档案工作年检制度,使归档工作成为常态。每年从9月份开始,由区档案局牵头对全区全部的农村社区进行年检,并向街道反馈年检情况,街道将年检情况与社区考核挂钩。

在日常工作中,农村社区档案经常发挥出独特作用。例如,唐家庄社区用小档案解决了大纠纷。唐家庄社区原来属于何家社区,后来何家社区分成8个社区,山林土地也进行了分配。近年来,唐家庄社区与邻近社区因山林权属发生纠纷,双方争执不下。后来,唐家庄的档案员想起在档案整理过程中,好像过见当时的一份分家单,经查找果然找到分家单,争议的山林属于唐家庄社区,档案发挥的凭据作用显而易见。再如,段家埠社区也利用档案维护社区稳定。二十一世纪初,崂山区开始在农村试点居民养老保险,每户出交一定的费用,到了退休年龄开始领取养老金。当时,部分人采取观望的态度,最后没有交款,村委让他们签字确认放弃。近年来,随着村民陆续退休,退休村民拿到了可观的养老金,原来放弃的人眼热了,到村委闹事,说是当时不知入保险一事,要求现在入保领取养老金。后来,村委在档案中查到了他们当时放弃的字据,问题自然解决了。今后,随着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村村建档”工作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总之,农村档案工作要打开局面,就要多参考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使村庄尝到建档的甜头,农村建档的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档案也会变成村民的宝藏。

(作者单位:青岛市崂山区档案局)

猜你喜欢

崂山区建档档案室
记录历史,传承文明
——数字化测绘建档技术助力历史建筑保护
为群众办实事,崂山区打出“跨域通办”组合拳
勘测设计单位数字档案室建设探讨
“红心向党·创新报国”建档10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
妈妈不哭
加强综合档案室基础性工作建设初探
加强社区入户建档管理的初步探讨
友谊医院通州院区能建档生娃了
青岛市崂山区51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世界